汽车保险诈骗手段及原因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9 15:20:54 478 人看过

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现象是国内外汽车保险行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汽车保险欺诈骗赔金额约占理赔总额的20%左右,个别地区或公司甚至达到理赔总额的30%以上。较高比例的欺诈骗赔金额直接导致车险赔付率过高,并间接导致汽车保险业保费的提高。事实上,由汽车保险欺诈骗赔引起的相关损失已经成为一个“黑洞”。

从实际情况看,骗赔者的手法并不复杂,无非是在向保险公司提供的公安部门交通事故证明、修理清单或治疗药费证明等资料上做文章,或夸大其辞,或无中生有,或对损失数据改头换面等等。从各保险公司发生的车险骗赔案件来看,车险骗赔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相互勾结,共同骗赔。有些投保人为了骗取高额的保险赔偿金,不惜勾结维修厂,故意制造单方责任事故,如将投保车辆故意撞向大石块、桥栏、大树等固定物,造成车辆严重损坏并向保险公司索赔。这种案例较多集中在夜间或外地。由于没有目击证人,保险公司在调查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让一些投保人(被保险人)钻了空子。

(2)欺瞒车主,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为图省事,被保险人经常委托维修厂代为向保险公司索赔,但维修厂接到客户的受损车辆后,用较低档的材料为客户修理,而却以高档材料的价格向保险公司索赔。这样不同档次的材料费用差价被维修厂“吃掉”。车主在拿车时往往是一无所知,还以为这样修车真的很“方便”。殊不知,车辆已经留下了安全隐患。

(3)无中生有,故意制造事故。修理厂将正在厂里正常保养或修理的汽车换上已经损坏的旧配件,在修理期间制造假交通事故,甚至故意损坏后向保险公司索要高额保险赔偿金。一些规模不大、地址偏僻、私人经营的小型修理厂更是肆无忌惮。

(4)编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向保险人索赔。事故性质本来属于保险人责任免除范畴,但骗赔者谎报案情欺骗保险人。如车辆出险时存在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问题,但车主(或其代表)当时不报案,次日再报案,使保险人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出险时的真实情况。

(5)已经获得赔偿,仍向保险人索赔。双方事故已得到对方的赔偿,或自己无责任但对方无力赔偿的,仍谎称单方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这种情形在骗赔案中较多。有些是在外地出险,已处理完毕,但回来后又以单方事故的名义向保险人索赔。有些则是因为与三者方非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且三者方全责,在获得赔偿后,再向投保的保险公司以单方事故名义进行报案,以获得两次以上赔偿。

(6)提供虚假证明向保险人索赔。车主或其代理人(修理厂)伪造交警事故处理证明,或疏通有关部门伪造证明。在苏州市已查处的假骗赔案中,一些责任认定书赔偿调解书、简易程序处理书、公安派出所证明均存在问题。

(7)外地出险,本地报案。事故车辆在外地发生了碰撞,造成车辆受损。由于对外地情况陌生、对修理厂不信任等原因,客户出险后并未及时报案。车主将车辆开回本地后制造假现场进行理赔。在伪造现场的过程时,极易造成车辆损失扩大。

(8)一次事故,多次索赔。骗赔者经常用同一个事故,利用时间差和不同的经办人、不同的地点,多次向保险人索赔。

汽车保险欺诈骗赔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其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

(1)历史原因。自有买卖合同以来,欺诈骗赔就如影随形。当汽车保险出现以后,从事欺诈骗赔的违法分子便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汽车保险领域。在高额赔偿的诱惑下,那些缺乏道德的人便把欺诈骗赔的黑手伸向了汽车保险,铤而走险以获取非法利益。

(2)社会原因。社会公众大多对保险业务知之甚少,法律意识淡漠,有的民众甚至不认为保险欺诈是一种犯罪行为。甚至,当同事、朋友和亲属请求他们帮忙欺骗保险公司时,他们通常会自愿地提供帮助,为欺诈行为提供伪证。

(3)投保人的原因。投保人进行保险欺诈一般有三类原因:一是有些投保人企图通过参加汽车保险,以支付较小的保险费为代价获取高额赔偿,大发横财。因此,这类投保人从投保之日起就蓄意欺诈。保险合同成立后,他们便积极地谋划,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来达到骗保目的。二是有些投保人原来并没有欺诈骗赔的企图,只是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诱发,比如经他人提醒,才产生了欺诈骗赔的想法。三是有些投保人对汽车保险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交付保险费后,如果在保险期限内没有发生保险事故而没有得到赔偿,等于白白地送钱给保险公司,因此,必须想办法从保险公司手里把保险金要回来。于是,欺诈骗赔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手段。

(4)保险公司的原因。汽车保险欺诈日趋增多,与保险公司也有一定的关系。首先,保险公司对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制止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的重视程度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几家保险公司专门成立反欺诈机构。其次,理赔程序不科学。如果发生的车辆事故损失较小,大多数保险公司就不派专员去现场查勘,而是等到车辆修好后,凭索赔人提交的发票予以赔付,而且在确定赔付金额时,保险公司往往以有关单位的证明作为赔付依据,但有些证明可能与事实不符。所以,不科学的理赔程序在客观上为汽车保险欺诈骗赔开了方便之门。第三,保险公司对欺诈者的处理过于宽松,往往仅满足于追回被骗取的保险金或不负赔偿责任,而不愿意追究他们的相关责任,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第四,理赔人员素质偏低,没有把握好理赔关,给欺诈骗赔者以可乘之机,甚至有些理赔人员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同欺诈骗赔者内外勾结,共同骗取保险金

这些就是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到网上进行搜索查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00: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汽车保险相关文章
  • 诈骗的手段有哪些?
    刑事责任年龄
    1、黑客通过网络病毒方式盗取别人虚拟财产。一般不需要经过被盗人的程序,在后门进行,速度快,而且可以跨地区传染,使侦破时间更长。2、网友欺骗。一般指的是通过网上交友方式,从真人或网络结识,待被盗者信任后再获取财物资料的方式。速度慢,不过侦破速度较慢。3、网络“庞氏诈骗”。一般是指通过互联虚假宣传快速发财致富,组织没有互联网工作经验人员,用刷网络广告等手段为噱头,收敛会费进行诈骗。提防手段增强自我意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很多网页挂马都为广告方式使网友中毒,所以不要贪速度,很容易就一不小心点错。为电脑安装强有力的杀毒的软件和防火墙。定时更新,提防黑客侵入。综上所述,国家也考虑网络诈骗罪的频繁就将公民因诈骗罪的受损情况设定了最合适的标准,所以只要公民的受损情况高于这个数额就可以直接报警并且请求立案处理。如果遭遇了网络诈骗需要通过诉讼挽救损失请直接咨询律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现在不管是
    2023-03-07
    187人看过
  • 逃债原因和手段有哪些
    一、逃债的原因有哪些债权相对性原理。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其本身就存在某些限制。当普通债权与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时,普通债权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主要有:(1)物权优先原则。债务人为了逃债,虚假设立了另一物权用以对抗债权,致使债权最终无法实现。(2)特种债权优先原则。债务人为了逃债,虚假设立了特种债权用以对抗普通债权,致使普通债权无法实现。2、债权相容性、平等性原理。相容性是指同一标的物上可同时存在数个债权人;平等性是指数个债权人对于同一个债务人先后发生数个普通债权时,其效力一律平等,不因其成立先后而有效力上的优劣之分。由于多个债权相容而平等,可是,债务人清偿债务却是自然会存在一个先后顺序的,于是又衍生出了“多个普通债权自然有序原理”。当同一个债务人面对多个债权人时,各个债权之间虽然在法律上是不存在先后次序的,但客观上是自然会存在着先后次序的。个人债务人可能会依照先履行先清偿,先到期先清偿原则进行
    2023-05-02
    102人看过
  • 汽车保险诈骗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汽车保险诈骗罪成立需要的条件有:主体是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保险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险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实施了汽车保险诈骗的行为。一、卖卡不知情是否会判刑卖卡不知情是否会判刑,视情况而定:1、卖卡的行为首先就是违法的,如果达到了刑事立案的条件就会被立案;2、如果确实没有参与到诈骗当中,对于诈骗部分的刑事责任就不用承担。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4、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诈骗赃物是否构成诈骗罪诈骗赃物构成诈骗罪。符合下列条件构成诈骗罪:1、客体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2、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3
    2023-04-05
    115人看过
  • 人寿保险欺诈有哪些手段
    寿险欺诈的手段有哪些:(1)虚构事实。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并索取保险金的行为。(2)故意不如实告知。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投保时隐瞒既往病史和现有病症,或者隐瞒真实年龄、真实职业等,以达到影响保险人承保的目的。(3)先出险后投保。指被保险人已发生风险事故,然后为骗取保险金而进行投保并伪造或修改相关凭证以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4)冒名顶替。将被保险人进行冒名顶替,或者顶替投保,或者顶替索赔。(5)预谋杀人。投保人先骗取被保险人信任并为其投保,然后谋杀被保险人伪装为意外事故等以诈取保险金。(6)医患勾结,出具伪证。达到骗取更多保险金的目的。
    2023-04-26
    356人看过
  • 合同诈骗中有哪些诈骗手段
    合同诈骗中,诈骗者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对方的合同履行(包括款、物),为达此目的,诈骗者千方百计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与其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通常,诈骗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诈骗对方:1、在主体上,一是采取伪造证件的手段虚构不存在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冒用他人的名义。2、在合同的标的物上,谎称拥有某件或某些物品,尤其是紧俏物品,或宣称对某物品享有处分权。3、在履约行为上,用伪造、变造、无效或不能兑现的票据或其他结算凭证支付。4、在履约能力上,采取自己先履行小部分义务的方式骗取对方对大部分义务的履行,或通过订立并履行小额合同树立诚信形象后再与对方订立巨额合同进行诈骗。5、在担保上,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此外,诈骗者还可能采取收取定金、预付款后携款潜逃的手段进行诈骗,或是在合同条款上设定对方极容易违约的条款,从而在对方违约时收取违约金或赔
    2023-03-11
    362人看过
  • 购买汽车保险有哪些原则
    1、优先购买足额的第三者责任保险2、三者险的保险金额要参考所在地的赔偿标准3、买足车上人员险后,再购买车损险4、购买车损险后再买其它险种交通事故往往伴随汽车损坏,这里不用多说了。5、购买三者险、司机乘客座位责任险、车损险的免赔险多花一点钱,就让保险公司赔偿的时候不扣这扣那。6、其它险种(盗抢险、玻璃、自燃、划痕险)结合自己的需求购买比如盗抢险、玻璃、自燃、划痕险等等其它险种,在汽车风险中,相对于上述1-5的风险,不会对家庭幸福和财务导致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议根据需求来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
    2023-05-05
    306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汽车保险
    相关咨询
    • 保险行业有哪些常见的诈骗手段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7
      一、保险行业 1.保险诈骗犯罪。保险诈骗案件的形式多样,其中尤其以故意制造车险事故或恶意扩大事故损失的车险诈骗案件最多,而且近年来还出现了个别职业化的车险诈骗犯罪案件。 2.假保单问题。假保单案件在我市虽然尚属个案,但社会危害很大。 3.保险营销员欺诈误导问题。目前投诉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银保产品方面。二、银行卡 1.银行卡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利用虚假身份申领信用卡,骗取、偷盗、冒领、捡拾他
    • 校园贷诈骗形式及手段有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2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校园贷诈骗的形式有哪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校园消费金融的实际需求,许多金融平台(P2P等)、民间小贷公司等机构趁势而入,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于是各种“校园贷”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大校园风靡一时。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
    • 诈骗汽车责任险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9
      第三者责任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者险或者三责险,全称为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意思为,保险人允许的合格驾驶员在使用被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保险人会按照保险合同中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 中有哪些诈骗手段?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8
      合同,诈骗者,诈骗,履行,担保,履约合同诈骗中,诈骗者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对方的合同履行(包括款、物),为达此目的,诈骗者千方百计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与其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通常,诈骗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诈骗对方: 1、在主体上,一是采取伪造证件的手段虚构不存在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冒用他人的名义。 2、在合同的标的物上,谎称拥有某件或某些物品,尤其是紧俏物品,或宣称对某物品
    • 中有哪些诈骗手段?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1
      【合同诈骗】合同诈骗中有哪些诈骗手段合同诈骗中,诈骗者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对方的合同履行(包括款、物),为达此目的,诈骗者千方百计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与其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通常,诈骗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诈骗对方: 1、在主体上,一是采取伪造证件的手段虚构不存在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冒用他人的名义。 2、在合同的标的物上,谎称拥有某件或某些物品,尤其是紧俏物品,或宣称对某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