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表达方式。口头形式适用于简便易行、直接迅速、但缺乏客观记载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数额不大的民间借贷等;而书面形式适用于数额较大、内容复杂、非即时可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够确凿、客观、明显,易于查证,对于稳定经济关系,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都有积极作用。因此,行为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
口头形式指的是行为人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的方式,包括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洽谈等直接对话方式,以及通过他人传话等间接对话方式。凡是法律不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法律行为,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进行。口头形式简便易行,直接迅速,但又因没有文字根据而缺乏客观记载,不便于调查取证。因此,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数额不大或者可及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宜适用于数额较大,内容复杂,非即时可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是书面形式。即行为人用文字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这种形式根据确凿,客观外形明显,易于查证,对于稳定经济关系,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标的数额较大,不能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应采用书面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口头形式要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口头形式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同时,行为人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意思表示能力,即能够自由表达意思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口头形式要求行为人以口头方式表达意思表示,可以通过对话、陈述、默许等方式实现。在口头形式中,行为人还必须清楚地表达出其意思,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如果行为人未能满足口头形式要件,其行为就可能被视为无效或不被承认。
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是民事法律行为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口头形式适用于数额不大或可及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但缺乏客观记载,不易于调查取证。书面形式则适用于标的数额较大、不能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确凿、客观外形明显、易于查证的特点。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并具有相应的意思表示能力。在口头形式中,行为人还必须清楚地表达出其意思,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如果行为人未能满足口头形式要件,其行为就可能被视为无效或不被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
民事法律行为形式要件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195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474人看过
-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33人看过
-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以及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171人看过
-
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为什么
200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消灭的标准?
123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需要注意的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1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和基础,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四)形式合乎法律要求。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细小民事行为有效;
-
属于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是,法律的规定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0属于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是转移房屋所有权等,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能成立或生效的民事行为。
-
民法总则规定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与区别主要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2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1、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 2、二者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 (二)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
-
什么是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甘肃在线咨询 2021-05-07民事诉讼行为因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无须探讨意思要素的影响,只要满足表示行为的要求和法律的规定即可。也就是说,民事诉讼行为要基于意志并能为外界客观识别,并符合法律规定之条件,前者可谓一般要件,后者是特殊要件。如证人作证行为,民诉法第70条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表明作证行为须具备证人具有意志和意志得到正确表达即作证行为能被外界所识别即符合民诉法第109条规定的书面或口头起诉形式而能被
-
什么叫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11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有效条件: 在特殊情况下,民事行为还应具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特别有效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