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实施给海关执法带来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1-18 12:16:03 221 人看过

《行政强制法》实施给海关执法

带来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1年6月30日,《行政强制法》经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行政强制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在中国行政法制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就《行政强制法》的实施给海关执法实践带来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浅的思考分析,以图抛砖引玉。

一、《行政强制法》生效前已设定行政强制的规范性文件清理问题。

《行政强制法》生效之前设定行政强制的规范性文件,有许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应当及时清理,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诸多内容。海关总署应该尽快组织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一是对《行政强制法》实施前颁行的涉及海关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已经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专项清理,对不符合《行政强制法》规定且属于总署或各海关自行制定的,应当及时修改或废止,对于其他规定,则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或废止的建议;二是总署要及时制定《海关行政强制实施细则》,细化相应程序及操作规范;三是要对相应格式法律文书作适当修改调整,如应把《海关税款缴款书》改成《海关征税决定书》,把《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改成《海关补征税款决定书》等。

二、转变执法思想和执法方式,敢于依法采取行政强制问题。

依法治国的最高境界是:立法机关依法制定法律、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适用法律,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均依法从事各项活动。海关在行政强制实施中应当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的要求,同时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兼顾追求行政效率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既不能以牺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来换取行政效率,又不能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敢实施行政强制。

根据笔者的观察,海关四大职能部门:监管、征税、统计、缉私,相对来讲,缉私部门根据《海关法》、《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运用得多一些,所以胆气足一些;而其它部门在运用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处理时常常显得胆气不够足。突出的表现是:受考核指标的影响,大家害怕复议和诉讼,一旦被行政相对人提起复议或诉讼,则惶惶不可终日,似乎很丢面子,如果败诉,则更觉得是天大的事情。《行政强制法》实施后,由于对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规定了更加严格的程序,加强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就使海关因为采取行政强制而被提起复议或诉讼的可能性增加了。为避免复议和诉讼,不少单位不敢理直气壮地依法处理相关事宜。而法律法规赋予海关的职权往往具有关联性与时效性,一旦不及时运用,将丧失后续运用的可能。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依赖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改善。二是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行政强制、复议和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救济制度,要重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在行政体制内部化解行政争议。复议和诉讼是对行政强制的有效监督手段,能确保行政强制在法制框架下运行。三是上级领导对一个单位政绩考核的标准必须科学合理,不能因为一个单位被提起复议或诉讼多就判断这个单位工作没有做好。道理很简单:工作做得越多,越能尽职尽责,往往更容易被提起复议或诉讼;而无所事事、对违法违规行为不进行处理、玩忽职守,当然不容易被提起复议或诉讼。

三、查封、扣押财物问题

(一)《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查封、扣押财物处理方法有:一是没收,二是销毁,三是退还,四是拍卖、变卖,五是移送。第27条关于行政机关应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由此而应对查封、扣押的财物作出相应处置的规定不够全面,该条仅规定了没收、销毁、解除查封、扣押(退还财物)三种方法,显得立法技术还不够完善。

(二)《行政强制法》第28条规定了五种情形下,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并退还财物,已将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拍卖或者变卖的,退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款项。变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实践中,拍卖如果组织得不好,照样可能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却不用补偿,这对行政相对人是不公平的。

(三)行政强制措施期限问题。

1.《行政强制法》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查封、扣押和冻结期限,但是延长不得超过30日。对不少行政决定而言,60天时间太短,行政机关难于在规定期限内对查封、扣押和冻结财产作出处理决定。行政机关采取查封、扣押或者冻结措施,需要调查取证、听取行政相对人陈述和申辩,才能作出行政决定,即使作出行政决定后,还需要送达行政决定、催告行政相对人履行并听取陈述和申辩等,这些程序要在60天内完成,有一定困难。我国多数行政机关缺乏行政强制执行权,需要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而《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只能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限届满之后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分别是60天和3个月。对于查封、扣押或者冻结的财产,在作出行政决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执行之前解除查封、扣押或者冻结措施均是不恰当的,因此,对于多数情况而言,从采取强制措施到财产被强制执行,至少需要60天以上。《行政强制法》要求行政机关在30天内(最长60天)对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财产作出处理决定是不可行的。

2.《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海关扣留货物时间为1年,可以延长1年,并且复议、诉讼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但笔者认为《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是行政法规,效力低于《行政强制法》,因而第40条无效。

四、送达程序的实施有待完善问题

《行政强制法》规定作出的催告书或者行政强制决定书应该及时的送达给当事人。第38条规定了直接送达优先原则,这是对当事人知情权最有力的保护,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则可以采取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

笔者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时也应该采取上述方式。在海关的执法实践中,不时存在无法找到当事人的情形。在海关追补税工作中,如果《海关补税告知书》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也无法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则应公告送达,满60天,视为送达。当事人如果在15天之内不缴纳税款,海关在采取强制执行(加处滞纳金)前必须先作出催告书,第二次公告送达,满60天,视为送达。经催告后,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补税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海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加处滞纳金),第三次公告送达,满60天,视为送达。加处滞纳金超过30天,如果当事人仍不履行,采取其它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如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变卖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等)前又要催告,第四次公告送达,满60天,视为送达。经催告,如果当事人还是不履行,才可以强制执行。前后最少270(60+60+60+30+60)天,最多295(60+15+60+60+30+60)天!这种繁琐的程序与漫长的时间等待对海关执法人员简直就是煎熬!行政效率已荡然无存!

五、海关追补税工作中实施行政强制遇到的疑难问题

现场海关在追补税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棘手问题,令关员左右为难,无所适从。2010年,北方某海关通过自查发现A公司于2010年1月至3月期间,有多票从该关区进口的货物因原产地不符合规定而需补缴海关税款。该海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后,无法通知到A公司来海关办理相关手续,遂派关员去工商局查询A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情况,发现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50万元人民币减至3万元人民币,住所地也变更了,且已人去楼空。经查,A公司从上述货物进口后再也没有在该关区办理过进出口业务,也没有在工商部门办理过注销登记手续。至此,对A公司的追补税工作因《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无法送达而被迫中断。

针对这种补税义务人属于典型的皮包公司,不再经营、人去楼空又未依法办理注销登记而导致《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无法送达及其后续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应对的策略,以期在追补税工作中能尽职尽责,避免失职,确保海关税款的应收尽收。

(一)无法送达《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怎么办?

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的性质。目前,海关追补税最详细的规范要数《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据此分析,我们认为,《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属于行政决定(建议把《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改为《海关补征税款决定书》)。

目前的法律法规仅仅针对《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能送达纳税义务人进行了规范。查遍涉及海关追补税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均没有对无法送达《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的情况进行规范。这就造成了现场海关追补税工作人员的进退维谷,退则不了了之,没有下文;进则按照相关规定填发税款缴款书,又因税款无法入库而忐忑不安。

《行政强制法》第38条规定:“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这似乎给送达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并不属于《行政强制法》所规范的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之范畴。不过,如果从送达法律文书的立法本意出发,结合《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的行政决定性质、作用及意义等各方面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比照《行政强制法》第38条的规定比较适合海关追补税的实际情况。即: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

而《民事诉讼法》第77条至第84条专门针对法律文书的送达问题进行了规范,分别规定了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与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公告满60天,即视为送达。结合海关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采取其它方法均无法送达时,海关采取公告送达时可以这样进行:一、在海关设置的公告栏张贴《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二、在当地公开发行的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公告《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

(二)公告送达后,是否填发税款缴款书?

关于这个问题,现场海关有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公告送达满60天视为送达,但是,既然明知已经找不到补税义务人,还填发税款缴款书,岂不是自欺欺人吗?同时,还是给自己添麻烦,因为填发税款缴款书后而税款不能入库是要受到上级职能部门追究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第70条的规定,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收到《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到海关办理补缴税款的手续。纳税义务人未在15日内办理补税手续的,海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届满之日填发税款缴款书。也许填发税款缴款书后,税款仍然不能入库,但是从法律意义上讲,填发税款缴款书仍然是必须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严格履行法定的程序;二是为后续的法律程序之履行埋下伏笔。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三)公告送达后,海关实施行政强制所遇到的问题

法律、法规及规章,针对海关在送达《海关补征税款告知书》后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果企业不履行纳税义务,海关可以依法采取行政强制,似乎对海关税款的入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有的企业处心积虑,采取金啴脱壳的方式,恶意逃税,工商部门又把关不严,让皮包公司能够存在,致使海关一筹莫展,即使想方设法,也宛如大海捞针,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以上述案例A公司为例,它既不是分立、合并,也不是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依法终止经营情形,根本就不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算。由于海关很难掌控企业转移钱物的证据,企业本身已无钱物,海关更未控制企业的钱物,致使法律赋予海关可以采取的行政强制手段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目前我国行政法体系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漏洞!如果是企业拖欠民事主体的债,而企业没有依法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算就停止经营、人去楼空,甚至另起炉灶的话,民事主体作为债权人有权对企业的股东行使追诉权。而企业拖欠海关的税款,海关则无法对企业的股东行使追税权,这就给不法之徒恶意偷逃税款提供了可乘之机。此种情形不仅存在于企业与海关之间,也存在于企业与其它政府部门之间,其结果往往是政府部门束手无策。这有待于国家立法部门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堵塞这一漏洞。

(四)关于海关追补税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海关追补税工作实践,为保障行政强制的有效运行,笔者就海关追补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现场海关应抓紧进行追补税工作,注重时效,防止错失最佳的追补税时机。

2.现场海关应建立并保留追补税案件档案以备查。

3.现场海关应将拖欠海关税款的相关企业及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关情况通告海关企业管理部门,由海关企业管理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实行长期监控,提高不法企业、人员的违法成本,堵塞海关执法漏洞。

4.现场海关应将拖欠税款的企业名单及时通告工商部门,阻止企业未清理债权债务而进行注销登记。

5.如果现场海关认为相关企业可能构成犯罪的,应向地方公安部门通告情况。

6.上级职能部门不能仅以是否补到税为唯一标准,而应以是否履行完职责为标准来评判现场海关的追补税工作。

六、《海关法》与《行政强制法》冲突的问题

《海关法》与《行政强制法》比较,《海关法》属于旧法、特别法,《行政强制法》属于新法、普通法。一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必须依照《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法》明文规定其它法律法规可以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否则,凡是与《行政强制法》冲突的规范行政强制的法律法规均无效。

《海关法》第61条规定的税收保全措施,其实属于《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

下面具体分析《海关法》第60条与《行政强制法》的冲突问题。《海关法》第60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缴纳税款;逾期缴纳的,由海关征收滞纳金。纳税义务人、担保人超过三个月仍未缴纳的,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海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有三点必须明确:一、扣留实为扣押,是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依照《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扣押程序办理。二、征收滞纳金、划拨、拍卖、变卖等均为行政强制执行而非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事先催告。三、《行政强制法》第46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45条规定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三十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海关法》第60条规定的三个月与《行政强制法》第46条规定的30天如何适用?笔者认为:根据《行政强制法》的立法精神,《海关法》第60条规定的三个月时间因为多于《行政强制法》第46条规定的30天,更加注重对当事人的保护,因而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章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第二节 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  第四十六条 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三十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n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依照本法第三章规定办理。\n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17: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关于信用卡套现问题的若干思考
    近日,深圳警方重拳出击,在专项行动中,一举捣毁11个信用卡套现窝点,缴获作案用POS机23台,初步估算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这只是信用卡套现市场的冰山一角,逐渐揭开信用卡套现问题的惊人内幕,引发大家的思考。信用卡的实质是持卡人以个人的信用为基础获得使用银行相应额度资金的权利,无需抵押担保,无需繁杂手续。信用卡具有高效、便捷、安全、应急等特点,深受社会欢迎,发展十分迅猛,截至2009年末,中国大陆信用卡发卡量已经突破1.86亿张。而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犯罪手段也不断向高科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信用卡套现案件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条,涉及人员广泛,涉及金额巨大,影响十分深远。一、什么是信用卡套现一般而言,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相应提现费用的行为。所谓正常合法手续提取
    2023-06-07
    130人看过
  • 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
    内容提示:试行范围问题年薪收入计算问题建立经营者风险保证金问题年薪的考核问题年薪的兑现问题申报和审批程序问题(一)试行范围问题符合川委办[2000]38号文第二条规定的公司制企业,经政府劳动保障、经贸、财政部门同意,可试行经营者年薪制。为了更好地推动年薪制试行工作,决定选择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7户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名单附后)作为省上重点联系年薪制试行企业。请相关地区将本地的省上重点联系企业申报的年薪制试行方案、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试行方案以及实际执行的结果等,及时报省劳动保障厅、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备案。(二)年薪收入计算问题计算基本年薪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具体口径是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净利润是指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对于享受了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应予以调整;公司净资产总额的具体口径是指平均净资产总额。(三)建立经营者风险保证金问题试行年薪制第一年,经营者应
    2023-06-10
    488人看过
  • 《行政强制法》实施后非诉执行案法律适用问题
    《行政强制法》施行后,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会遇到法律冲突问题。根据行政案件法律适用冲突规则:如果调整同一对象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因规定不同的法律后果而产生冲突的,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立法法》规定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以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法律适用规则,判断和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冲突规范所涉及的事项比较重大、有关机关对是否存在冲突有不同意见、应当优先适用的法律规范的合法有效性尚有疑问或者按照法律适用规则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依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逐级送请有权机关裁决。根据以上规则,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当《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的相关规定发生冲突时,应该适用《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但从司法实践看,并不是运用法律适用冲突规则就可以解决非诉执行案件中出现的法律适用问题,下面谈谈《行政强制法》施
    2023-06-06
    314人看过
  • 对犯罪中止若干问题的思考
    1997年新刑法第24条对犯罪中止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而1979年原刑法第21条对犯罪中止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显然新刑法在犯罪中止的认定方面修改不大,在处罚方面作了修改,使之更具体、更详细。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犯罪中止的研究和争论从未停止过,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犯罪中止的认定和处理尚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本文试就犯罪中止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行为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
    2023-04-22
    279人看过
  • 行贿罪若干问题思考/李秉勇
    行贿罪若干问题思考李秉勇我国新刑法第391条第1、2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对行贿罪案件也要严厉打击。在查处行贿案件中出现了一些热点问题,笔者拟结合司法实践对这些热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何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定义构成的一个必备要件。如何理解刑法中
    2023-06-11
    227人看过
  • 开征遗产税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遗产税是对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课征的税收。对此,有很多人想不通,人都死了,还要征税,是不是太不近情理了。这一问题,实际上涉及到遗产税课征的依据问题,即国家为什么要征遗产税?以及国家为什么能征遗产税的问题。关于国家为什么要征遗产税,学者们的看法很多,各国在立法课征时,亦因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立法事由。但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国家征收遗产税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第一,从国家的社会政策来看,开征遗产税有利于防止收入的过分悬殊,调节收入分配,平均社会财富,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避免产生剧烈的社会矛盾。这一点,笔者认为是开征遗产税最根本的原因。第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取得的收入,其边际消费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的越来越多,在使用时往往越来越漫不经心、越来越随心所欲,有的甚至钱多得不知道怎样花,而去胡作非为、吃喝嫖睹、吸毒、修身后墓穴等。
    2022-11-01
    231人看过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执行《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
    发布部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文号:工商标字[1994]第3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准确地理解199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和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强化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案,更有效地制止商标侵权行为,打击假冒商标行为,现就执行《商标法》和《细则》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上的分工协调问题当事人就商标侵权纠纷,可以自愿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如果当事人先向人民法院起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再就同一当事人提出的同一商标纠纷控告立案受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受理: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先于人民法院立案的;2、行为人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损害而没有受到任何相应处罚,或人民法院仅就侵权人
    2023-04-23
    366人看过
  • 民商事仲裁司法审查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当事人按照意思自治的原则订立仲裁协议,约定一旦发生纠纷后,将争端交由第三人进行裁决。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民商事仲裁的基本原则,从仲裁协议的订立到仲裁庭的组成,从仲裁规则的适用到仲裁程序的进行,无不体现了当事人的自治意思。在决定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时候,当事人必然相信并期待仲裁裁决的公正性,这也使仲裁裁决能够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并进而获得法院承认与执行的合理性依据,是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之初的真实意思。[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国内民商事仲裁是指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协议,将民商事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争议的各方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它与诉讼制度和法院的司法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从在我国实行仲裁制度以来,如何理顺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一直是民事诉讼理论、仲裁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对民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论争关于对仲裁司
    2023-06-06
    463人看过
  • 审理外来少年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思考
    目前,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外来少年犯罪案件大量增加,如何依法审理外来少年犯罪案件,加强对外来少年的司法保护,遏制和预防他们违法犯罪。是当前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审理外来少年犯罪案件若干问题谈一些认识。一、审理外来少年犯罪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怎样对外地少年进行庭前调查。外来少年通常都认为本地人不关心、重视外来人员,再加上犯罪后害怕制裁的心理,在提审时,往往对法官怀有防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他们进行庭前调查,找准他们的感化点、帮教点呢?首先,少年庭的法官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对外地少年犯与本地少年犯应该一视同仁。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进行提审时,先不触及犯罪事实,可以与犯罪少年拉家常式地谈谈家乡,逐步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然后才进入正题,启发他们多讲实话、真话,从中找出他们的犯罪原因,确定庭审教育的感化点,从而为庭审打下坚实基础。2、怎样充分保护外来少年犯的诉讼权利。在审理外来少年刑事案
    2023-04-22
    130人看过
  • 关于加快推进PPP项目若干问题的思考
    近期,贵州专员办在贵州省推进PPP项目现状专题调研中发现,PPP模式深入推广以来,PPP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普遍存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履约能力和意愿不强、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融资支持体系不健全、PPP项目库整体质量不高、相关咨询服务和人才资源缺失等问题。为此,贵州专员办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解决之策。一、健全和完善PPP工作领导机制,加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一是进一步明确地方财政部门作为PPP工作的牵头部门,鼓励地方成立各级PPP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并在人员配备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着力解决人员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无序的问题。二是既要建立正面清单,对成效明显的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又要建立负面清单,对部分地方政府伪PPP项目、违规融资中穿新鞋,走老路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纠偏。三是要做到定期宣传和督导,既要采取集中培训、微信、广播电视、委托第
    2023-04-24
    344人看过
  • 江苏: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江苏: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发布时间:2009-7-1616:57:00作者:公司赔偿法律网我要评论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江苏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已经颁布,将于2005年4月1日实施。现结合我省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际情况,对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请贯彻执行。一、原《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省政府令第162号)规定的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从2004年1月1日起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从2004年1月1日起为全部雇工参加工伤保险。雇工在2004年1月1日以后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可以自《实施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能初步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
    2023-06-10
    135人看过
  • 关于国有企业审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从1998年起,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除个别特殊行业(企业)外,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应于年度终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国有企业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开辟了广阔的审计领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诸如成立时间长,历史遗留问题多,规模大,分支机构众多,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等特点,国有企业的审计与其它企业的审计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从去年国有企业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笔者认为,为了搞好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政府部门等有关各方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事务所的胜任能力与资格认定问题在财政部印发的《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财经字[1998]114号)中,会计
    2023-04-24
    337人看过
  • 关于贯彻执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有关问题的若干规定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业、商品房屋等项目的用地(以下简称“商业等项目用地”),均应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未按出让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应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纳入土地有偿使用的轨道。根据逐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贯彻执行中的有关问题作若干规定如下:一、对原使用的商业等项目用地,在不发生土地使用权变更或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暂不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二、下列新增的商业等项目的用地,除涉外用地之外,暂不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范围:(一)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商业用地;(二)非商品房住宅区内的商业网点配套用地;(三)公园、风景区内的非经营性用地;(四)政策性扶持的餐饮、修理等服务业用地;(五)农
    2023-06-10
    116人看过
  • 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是谁?
    一、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是谁?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又可以称为执行性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之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以下五条:(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
    2024-01-30
    24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25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2次会议通过法释〔1998〕15号)十一、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88.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多个债权人的债权种类不同的,基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而享有的债权,优先于金钱
    • 最高法院关于实施盗窃案件的若干问题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30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盗窃上述发票数量在二十五份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数量在二百五十份以上的,为“数额巨大”;数量在二千五百份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 行政强制法实施争议问题的内容是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1
      基于人权保护和抑制行政权滥用的理念,在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的法创制和法规清理过程中,都特别重视法律保留原则的贯彻。一方面,只有某些法律形式才被赋予设定或规定行政强制种类和执行主体的立法权限。另一方面,法律规范中的授权条款对某些行政强制权限进行了普遍授权。 (一)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有无行政强制措施规定权? 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行政强制法》第10—11条的基本规定是:行政强制措施
    • 实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是否有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0
      目前有效,但是具体规定与后面公布的规定不一致的,按后面的规定来处理。
    • 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7
      仍然有效,但法律法规更新很快,其中条款如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该条款就不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