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撤销的合同类型有两种,分别是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和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显失公平的合同。这两种合同类型中,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但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因此,以上是该素材的摘要。
以下是可以撤销的合同类型:(一)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二)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可撤销的合同类型有哪些?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全部内容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其中,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均为无效合同类型。
首先,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情况。但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此外,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其次,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合同,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也属于无效合同。
最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是指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综上所述,无效合同类型包括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合同的法律效力,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可以撤销的合同类型包括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和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显失公平的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全部内容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包括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在签订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是否存在合同撤销权的时间限制
167人看过
-
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否存在撤销权?
313人看过
-
赠与合同中附条件的撤销权是否存在?
320人看过
-
可撤销合同存在几种情形
467人看过
-
合同存在瑕疵时撤销权是否会消灭
343人看过
-
赠与合同未生效时是否存在撤销权
266人看过
撤销权是撤销权人依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消灭的权利。因撤销原因不同,撤销权人也不同。 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人是撤销权人;显失公平中,遭受明显不公的人是撤销权人;欺诈、胁迫中,受欺诈、受胁迫的人是撤销权人。撤销权是诉权,只能通过法... 更多>
-
合同是否可撤销合同存在效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01不是,可撤销合同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销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在未被撤销前,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而效力待定合同实际上是未发生效力的合同,在经过权利人确认或出现特定事由后才转化为有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具有履行效力,履行期截止时,仍负有履行的义务,不履行者应承担违约责任。 但未履行者请求撤销合同,经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后,合同自始视为无效,此时违约责任不能成立。效力待定合同在没有被权利人确认之前
-
可撤销合同存在什么后果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17可撤销合同承担的后果如下: 1、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
在民法上存在哪些可撤销合同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11《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主要有: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
民法合同存在误解可以撤销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18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 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产生的。这类合同发生误解的原因多是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者经验而造成的。 2、必须是要对合同的内容构成重大的误解。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误解而订立合同一般不构成此类合同,这种误解必须是重大的。 3、这类合同要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合同一旦履行就会使误解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4、重大误解与合同的订立
-
合同存在欺诈行为怎么办?存在欺诈行为的合同可以撤销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3合同欺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欺骗合同相对人订立合同,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那合同存在欺诈行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