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罪民事赔偿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3 14:45:19 230 人看过

首先,从民事责任角度,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法人均具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以对方的行为会涉嫌侵犯名誉权,可以要求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其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的立案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刑法》同时规定,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根据《刑法》第98条的规定,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刑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之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数场合下可以通过调解等缓和力式来解决。此外,被害人可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实,如果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而提起诉讼,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决反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需要指出:告诉才处理,并不是说不告诉不构成犯罪,而是说不告诉对这种犯罪就不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2日 22: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赔偿相关文章
  • 附带民事上诉状(侮辱罪)
    上诉人:蔡邦开,男,汉族,1933年6月2日出生,住:苍南县龙港镇江口村老屋被告人:蔡爱女,女,汉族,1951年11月12日出生,住:苍南县龙港镇通港路90号被告人:胡小微,女,汉族,1973年11月9日出生,住:苍南县龙港镇宏程路106号因上诉人不服苍南县人民法院(2005)苍刑自初字第8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现提起上诉,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依法撤消原审判决,改判被告人蔡爱女、胡小微在有期徒刑量刑范围内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胡小孩、胡小茹、杨小央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各被告人足额连带赔偿上诉人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直接物品损失。事实与理由如下:原审判决对被告人犯罪情节认定错误,量刑崎轻;认定的部分事实与案件基本事实不符;对上诉人民事赔偿合理请求部分木予以支持。原审法院对被告人犯罪情节认定错误,量刑崎轻原审法院认定考虑到本案具体情节------可对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是完全错误的,相反结合本
    2023-06-07
    280人看过
  • 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
    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是: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是自然人或法人,侮辱罪的对象是自然人;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主观为故意或过失,侮辱罪主观为故意;民事侵权侮辱行为需达到造成一定影响,侮辱罪需达到情节严重。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前款罪,告诉
    2022-07-01
    208人看过
  • 侮辱尸体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侮辱尸体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包括:精神损失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其他造成的相关损失应当承担的赔偿。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侮辱尸体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是怎样的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
    2022-06-23
    118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的侮辱和侮辱罪的侮辱有什么区别
    一、寻衅滋事罪的侮辱和侮辱罪的侮辱有什么区别在阐述寻衅滋事罪与侮辱罪的区分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所针对的重点不同。寻衅滋事罪所关注的主要侵犯客体乃是社会的公共秩序,而侮辱罪则恰恰相反,其侵害客体主要涉及到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这两大领域。此外,在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寻衅滋事罪往往呈现出肆无忌惮地挑起争端,无缘无故制造事端,蛮不讲理地胡作非为等特点,从而对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破坏。相比之下,侮辱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则更为直接,通常采用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开贬低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们的名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需要我们在分析这两种犯罪时加以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
    2024-07-20
    126人看过
  • 侮辱少数民族罪
    少数民族
    1、侮辱少数民族是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侮辱少数民族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可处治安管理的处罚,如果构成犯罪的,按刑法要求处罚。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煽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条【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五十一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情况不同分别构成侮辱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
    2023-04-02
    376人看过
  • 公然侮辱与故意侮辱的认定标准
    公然侮辱他人的认定标准为:主观要件: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客体要件: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客观要件: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一、侮辱罪的成立条件侮辱罪的成立条件有:(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四)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什么是侮辱罪呢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所
    2023-03-20
    326人看过
  • 侮辱人格罪的评定标准
    刑事责任年龄
    构成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1、侮辱罪客观上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开损害他人名誉;2、主观上只能是故意的,即行为人知道自己的侮辱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并希望或者允许这种结果的发生;3、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4、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侮辱人格罪判几年1、侮辱人格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中华
    2023-07-05
    315人看过
  •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一、什么是侮辱罪呢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谓名誉权,是指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他人的行为的主要手段有:(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
    2023-03-19
    493人看过
  • 什么是侮辱罪立案标准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属于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而被害人依法向人民法院告诉并提交相关证据的。一、侮辱短信可以报警吗侮辱短信可以报警的,不过要收集好证据,以便警方侦查。侮辱短息属于侮辱他人的一种方式,侮辱他人,一般情况下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般情节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侮辱他人有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告诉的才处理,但是如果侮辱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实践中,由于为自诉案件,在收集证据方面是比较困难的,要有充足的准备,以及需要专业法律人士协助处理,通过网络侮辱他人的,被害人在向人民法院告诉时,但提
    2023-06-29
    197人看过
  • 侮辱罪刑事立案标准的司法实践
    侮辱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为:1、行为人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即构成侮辱罪,予以立案;2、公然侮辱国旗、国徽的,构成侮辱罪,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国家的,侵害人应当承当刑事责任,依法判处其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侮辱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2、侮辱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3、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4、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5、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二、侮辱罪的量刑标准包括: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30
    410人看过
  • 侮辱罪可以要求赔偿吗
    精神损害赔偿
    首先,从民事责任角度,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法人均具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以对方的行为会涉嫌侵犯名誉权,可以要求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可以要求赔偿。一、名誉权侵权认定标准是什么(一)被告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因此,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首先应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或其他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实践中,侮辱行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暴力行为,语言侮辱,文字侮辱,其他方式。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因此,只有在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诽谤是以书面、口头等捏造事实来丑化他人人格。其特点为: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
    2023-03-12
    301人看过
  • 侮辱被盗窃罪赔偿多少
    法律综合知识
    在针对他人实施深具侮辱性的言行举止时,若对受害人的心理上造成了实质性伤害并产生精神损害的话,对其赔偿的实际金额须依据侵权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和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加以全面考量,而非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通常情况下,赔偿范围应涵盖精神损失费以及为恢复受害人声誉所需支付的合理费用等多个方面。然而,若此类侮辱行为同时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构成侮辱罪,那么当事人还将有可能面临刑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024-08-02
    334人看过
  • 诽谤侮辱罪赔偿有哪些
    刑事责任年龄
    因诽谤罪赔偿,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一、恶意宣传诽谤罪成立吗1、以发传单的方式恶意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诽谤罪。2、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如果诽谤他人,情节不严重的,受害人可以要求诽谤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损失的,还要赔偿损失。二、起诉造谣者怎么起诉造谣是要判刑或进行管制。侮辱诽谤是亲告罪,你可以收集证据,诸如证人证言,录音录像等,去法院起诉,如果情节严重,可判诽谤罪。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污蔑罪名,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犯诽谤罪的,处3年以
    2023-06-27
    280人看过
  • 侮辱诽谤罪如何赔偿的?
    一、侮辱诽谤罪如何赔偿的?因侮辱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参考多种因素确定。(1)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是指侵害人进行侵权时的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在故意的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对于受害人造成的伤害一般要比过失情况下大得多。同时考虑到侵权人的主观恶性,一般故意违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要比过失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要重。行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权利的时候一般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其主观的恶性较大,因此承担的责任要重一些。(2)侵害人的获利情况。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以及精神损失的补偿,同时也是对侵害人的一种惩罚,只有这样才可以能够达法的预防犯罪的目的。(3)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精神损害赔偿既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和心理上补偿也是对于侵权人的教育和惩罚,为了
    2024-01-23
    50人看过
换一批
#国家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1、赔偿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而民事赔偿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 2、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而民事赔偿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人,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一致。 3、赔偿... 更多>

    #民事赔偿
    相关咨询
    • 侮辱罪和侮辱民事的区别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8
      1、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是自然人或法人,侮辱罪的对象是自然人; 2、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主观为故意或过失,侮辱罪主观为故意; 3、民事侵权侮辱行为需达到造成一定影响,侮辱罪需达到情节严重。
    • 民法典规定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和赔偿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09
      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 侮辱罪立案标准最新刑法解读侮辱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8
      1、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
    •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赔偿标准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1-09
      去法院起诉侮辱诽谤罪,赔偿的主要是精神损失费,没有统一的标准,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受害人的精神损失状况来决定的,这种案件是高速才处理的案子,需要受害者自己去法院起诉。
    • 民事侮辱与刑事侮辱有什么区别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2
      二者的区别是: (1)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 (2)行为的对象不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