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有哪些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为:第一,根据《劳动部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
第二,适用《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关键在于“客观情况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如果没有达到
“无法履行”的程度,则应继续履行而不能适用本条的规定。例如,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或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内部承包、企业分立或被兼并等情况虽然属于
“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变化。
第三,当出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时,用人单位并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双方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才可以依据规定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的作用是什么
劳动合同是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劳动者同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劳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劳动权是劳动者获得职业的权利。它是劳动者生存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法律形式。它可以将国家规定的客观劳动权变为劳动者的主观劳动权。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意味着劳动权的实现,劳动者在合同期限内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
劳动合同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会产生矛盾,发生劳动争议。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他们正确地行使权利,严格地履行义务。这样,就可以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招收录用劳动者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并且通过与劳动者签订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发挥劳动者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合理使用劳动力。用人单位享有依法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自主权,劳动者能进能出,可以促进劳动力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必须遵守其所在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有利于巩固劳动纪律。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用人单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就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所以说,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首先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无法实施的客观情况作为开始,知道当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变更合同为结束。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解除的举证责任
275人看过
-
如何理解《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135人看过
-
劳动合同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32人看过
-
合同订立时客观条件
97人看过
-
订立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情况有哪些
232人看过
-
“订立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什么意思
190人看过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如何支付经济补偿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28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
-
现在可以写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4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修改或废止。如果合同签订时依据的法律法规被修改或废止,合同不变更的,可能与法律法规不符,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合同因违法无效。因此,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有必要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2)用人单位原因。用人单位经上级批准或者根据市场变化决定转产,调整生产任务或者生产经营项目。在这些情况下,一些工
-
劳动合同签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双方当事人能否要求赔偿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61、如果用人单位未能与你继续履行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系出于客观情形的变更,则在双方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话,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倍)。 2、如果不是出于客观情形变更的话,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就是违法解除,劳动者便可主张两倍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三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
-
客观情况中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10根据《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适用《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关键在于“客观情况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如果没有达到“无法履行”的程度,则应继续履行而不能适用本条
-
依据哪些条款订立劳动合同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时,应该把岗位、工资、劳动合同期限等约定清楚。并且劳动合同文本各自一份。劳动合同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期限的一部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