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署合伙协议的必备注意事项
签署合伙协议的必备注意事项如下:
1.注意合伙人的主体资格必须合法;
2.注意合伙合同的形式必须是书面形式;
3.注意合同中的标的、价格、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等;
4.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注意事项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七条【合伙合同定义】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三条【合伙人的连带责任及追偿权】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清偿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二、合伙协议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关于合伙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合伙协议的特征是什么
合伙协议的特征有如下:
1.合伙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合伙合同是以经营共同营利性事业为目的的合同。合伙合同的目的在于实现合伙人经营共同事业,因此合伙合同并非为交易合同。合伙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经济目的,才能成立合伙。这与一般合同中各方当事人有各自的目的、其追求的经济目的正相反不同。对于合伙人所经营的共同事业的性质,只能为营利性的,不是非营利性的。
3.合伙合同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
4.合伙合同为诺成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工伤私了协议书签署必须注意的事项
280人看过
-
投资协议签署注意事项
174人看过
-
医疗纠纷协议签署的注意事项
383人看过
-
协议离婚之签署离婚协议应注意的事项
223人看过
-
合伙开公司必须签署协议吗?
315人看过
-
签订合伙协议应注意的事项,合伙协议各自的权利义务如何
253人看过
-
制定合伙协议要注意什么,签订合伙协议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需注意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6合伙双方需要签订协议书,比较完整的协议书有些时候是可以避免纠纷的,那合伙协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确定合伙之前的准备。 1、合作前,清理自身的账目。理清自身账目,为的是将来合作中清晰自己的投入,万一发生争议,能够明确自己的权益。 2、认真审查对方的资本实力。审查合作伙伴的资本实力,同时也是在检验对方的诚信。在合作中,如果对方实力不强但以实力雄厚的面目出现,不但增加了风险,也容易发生争执。 3、
-
的必备内容,离婚协议书的注意事项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6一、离婚协议书的必备内容根据最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手续时必须出具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应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离婚协议书必须具备以下内容:(一)双方当事人均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二)双方当事人对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的给付、及相关探视权协商一致,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三)双方当事人对婚前婚后个人财产、夫妻
-
注册合伙企业签订合伙协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17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注册合伙企业必须签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 (2)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3)合伙人的姓名及其住所: (4)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 (5)利润分配和亏损分
-
员工签署离职保密协议应注意的事项江苏在线咨询 2022-12-12保密协议一般包括保密内容、责任主体、保密期限、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保密协议可以分为单方保密协议和双方保密协议。单方保密协议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负有保密义务的协议。
-
签协议注意事项必须在协议末尾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4签字不是必须在协议末尾,当事人可以约定签字的位置,只要双方均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协议就成立。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