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外甥离婚怎么判
首先呢,2岁以下的宝贝们呢,一般都是跟着妈妈过日子。
但是妈妈要是有下面这几种情况的话,那就可以跟爸爸住在一起啦:
(1)妈妈得了那种长期治不好的传染病或者是特别严重的病,孩子跟她在一起可能会受到伤害;
(2)虽然妈妈有条件养小孩,但却没好好照顾他们,可是爸爸又想让孩子跟他住;
(3)如果因为别的什么特殊原因,孩子真的没法和妈妈住在一起了。
还有个小窍门就是,如果爸爸妈妈能商量好,家里的2岁以下的娃娃们就和爸爸走在一起,而且这样做也不会给宝宝造成任何负面影响,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认可的;接下来说说2到8岁的小朋友们吧,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爸妈之间有分歧,可以先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不行再找法院帮忙,法院会根据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来决定孩子应该跟谁住;最后要说的是,8岁以上的大孩子们,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在决定他们跟谁住的时候,一定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坐牢离婚房贷孩子怎么判
说到离婚后孩子该归谁养呢.通常情况下,对于周岁以内的小宝宝们,法律会把他们交给妈妈照看。
关于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那可得有针对性地分析一下啦!比如下面这些常见的情况:
1.婚后夫妻俩一起掏腰包买房,这个房子可是咱俩婚姻期间攒下来的共同财富!要分的话就一人一半吧,当然得按照当前的房价计算了;
2.如果有一方在结婚前就全款买了房,那么这可被视为其个人财产,对方不能随意争夺;
3.假如有一方在婚前贷款买的房,婚后两个人一起还贷款,那么还款的那部分钱就算是公共财产了,但首付款就不算在内了。
如果咱们能协商好,那就没啥大问题了;
4.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在我们婚后出钱帮我们买房,这种情况下,房子通常被视为父母赠予我们的礼物,也算是共同财产,可以平均分配。
不过,如果有人说这其实是向父母借的钱买的,那就有点麻烦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
离婚孩子怎么办、离婚孩子怎么判、离婚孩子判给谁
500人看过
-
老公外遇离婚孩子归谁,老公外遇离婚怎么判
262人看过
-
舅舅没有孩子外甥有赡养权吗
348人看过
-
涉外离婚孩子会判过外方吗
296人看过
-
丈夫有外遇离婚两岁孩子怎么判
157人看过
-
男子争房产外甥婚礼要砸场子
308人看过
-
22岁男孩外甥怎么办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孩子未满两周岁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另一方支付固定收入的20-30%作为抚养费
-
外甥可以起诉离婚吗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权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11要看你们的孩子是否满一周岁,满一周岁以后,你外甥可以起诉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 离婚解决三个问题:是否离婚、孩子的抚养权、财产的分割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一致,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生子女抚养权若干意见的规定》二岁以内一般给母亲,2岁-10岁考虑到孩子的抚养情况和双方的经济条件,10岁以
-
婚外情孩子咋判离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0如果夫妻双方因为一方发生婚外情而导致另一方想要离婚的,可以通过到法院起诉的方式进行诉讼离婚。夫妻双方有子女的,父母有婚外情导致离婚,法院还是会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有承担抚养能力等因素来判决孩子的归属问题,孩子的正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方有涉及婚外情导致离婚,法院一般会把孩子抚养权判给无过错的一方。
-
外甥在起诉离婚时会被判轻伤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8你外甥导致女方受轻伤,这一事实。 在刑事责任上,根据刑法的规定,你外甥涉嫌故意伤害罪。所谓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民事责任上,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及计算依据如下: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
-
怎么收养外甥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6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