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十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为十五年。《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寻衅滋事是刑事还是行政
寻衅滋事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属于刑事处罚。刑事处罚不够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1、结伙斗殴;
2、追逐、拦截他人;
3、强迫或者任意损坏或者占用公私财产;
4、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未成年人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如果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寻衅滋事行为,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而怎样判刑,要依据犯罪情节而定,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寻衅滋事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320人看过
-
寻衅滋事是否属于刑事诉讼范畴?
414人看过
-
寻衅滋事时效是怎样的
224人看过
-
未经许可寻衅滋事诉讼时效问题
227人看过
-
了解寻衅滋事罪的罪名范围
395人看过
-
寻衅滋事诉讼期是几年?
320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行政寻衅滋事罪的受理范围和条件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01根据我国《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 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寻衅滋事一般是否有诉讼时效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4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寻衅滋事罪是有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最低为五年,最高追诉期限为十年。行为人犯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
-
寻衅滋事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2要知道寻衅滋事罪的诉讼时效,必须知道其量刑。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时,诉讼时效为1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迫或者任意破坏、占用公私财产,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闹事
-
寻衅滋事的诉讼时效怎么规定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14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
寻衅滋事报案的管辖范围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3寻衅滋事罪的管辖机关是公安机关,如果想报案或举报,需要到公安机关去。当然如果到其他机关报案、举报的话,其他没有管辖权的机关也必须受理,待受理后将材料转交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