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生育流产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
不论是女职工产假,还是男方看护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
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按28周计算),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提醒注意的是,请长病假女职工不享受产前假。这两个半月的产前假只能按预产期在产假前执行。至于女职工请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
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据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时间,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因此,保胎假期间,女职工只能拿到病假工资。
先按休假时间(以6个月)为标准划分,再按职工连续工龄划档。具体计算方式为:
1、连续工龄<2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60%计发;
2、连续工龄≥2年且<4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70%计发;
3、连续工龄≥4年且<6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假期日平均工资的80%计发;
4、连续工龄≥6年且<8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90%计发;
5、连续工龄≥8年者,病假日应得工资按职工病假日平均工资的100%计发。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工资报酬的,也就是这样所说的产假期间带薪休假。然而,产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包括产前假、产假以及哺乳假等等。在不同的时期女职工获得工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详细内容请从上文中进行了解。
-
带薪休假是否属于带薪假期?
397人看过
-
陪产假是带薪休假还是自费休假
314人看过
-
带薪病假是否为带薪休息?
453人看过
-
产假带薪休假谁给的钱,女职工产假能休多长时间
234人看过
-
周末是带薪休假还是无薪休假
217人看过
-
带薪年休假是否带奖金
172人看过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
“年假”是否也是“带薪休假”?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12年假是带薪休假。员工在年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不得安排职工年假。对于职工应休假的天数,单位应按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假工资。
-
阳泉女职工产假标准,阳泉女职工产假带薪休假安排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18正常产假98天,最高158天,男性享受护理假15天。法律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生育前可休15天产假困难,生育增加15天产假的多胞胎,每人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女职工怀孕不到4个月流产的,怀孕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的产假。《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25条: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妇可以享受结婚假期30天,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女性在享受国家和本省
-
打算带薪去休产假带薪休产假什么意思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13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产假期不是按带薪休假算的,而是给生育津贴怀孕六个月后生产的可以休产假,并给以生育津贴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发放需要看所在公司的具体规定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休哺乳假能否再休带薪年假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4《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法规解读:年休假制度出台的主
-
年休假是否与带薪年假一样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7带薪年休假是必须的,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