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批捕后家属可以和嫌疑人见面,但需经过办案机关的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第二十九条人犯的近亲属病重或者死亡时,应当及时通知人犯。人犯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时,除案情重大的以外,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在严格监护的条件下,允许人犯回家探视。第三十条人犯近亲属给人犯的物品,须经看守人员检查。第三十一条看守所接受办案机关的委托,对人犯发收的信件可以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碍侦查、起诉、审判的,可以扣留、并移送办案机关处理。第三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已经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被羁押的人犯在接到起诉书副本后,可以与本人委托的辨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辨护人会见、通信。
刑事案件中检察院批捕后意味什么
1、公安机关已将掌握了相对充足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2、公安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较强,继续留在社会上,很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3、犯罪嫌疑人将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拘留所内度日。
检察院批捕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第六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第六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刑事案件批捕后几天案件移送检察院
134人看过
-
检察院不批捕案件还会不会在检察院
274人看过
-
检察院批捕后案子在哪里
109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与家属在检察院批捕后可以见面吗?
319人看过
-
案件没送检察院能批捕犯人吗
337人看过
-
刑事案件检察院可以不批捕吗,批捕的条件有哪些?
26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刑事案件被检察院批捕后,案件在检察院批捕阶段,多长时间会到法院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后一般会在两个月内侦查终结,如需延期的,须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后可延长一个月。侦查终结后移送给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有一个半月的审查期限,如果不退侦,会在该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需要退侦,那么公安机关有一个月的补充侦查期限,补查重报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期限,也就是又有一个半月,退侦以两次为限。简单点说,如果案件不延期不退侦,估计会在一个半月内起诉到法院;如果
-
检察院能批刑事案件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2量刑检察院是不参与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
-
刑事案件在警察批捕后两周检察院有侦查权限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07犯罪嫌疑人逮捕后,公安机关一般应在二个月内侦查终结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但是,如果经批准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逮捕后的侦查期限还可以延长。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五十五条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
-
被判刑检察院批捕后还可以请律师见面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3-11-30批捕后还能请律师会见的。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检察院对嫌疑人批捕后,案件进入刑事侦查环节,这个阶段,嫌疑人可以聘请代理律师并要求会见。
-
检察院破案案件后可以批捕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06侦查机关破案,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条件的,可以逮捕: 1、可能实施新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 三、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或有企图自杀或逃跑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