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才引进政策2021最新是硕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3万元;两院院士补助为100万元,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为30万,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各类省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为20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投资兴办实业等方式也可以引进人才。
杭州人才引进政策有什么要求
一、杭州人才引进政策有什么要求
1、杭州人才引进政策具体有以下要求:
(1)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紧缺专业大专学历;
(4)国内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者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其他人员在杭均要有就业单位。
2、法律依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运用区域、产业、土地等政策,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并规范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等业态发展,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二、申请上海的人才引进需要哪些材料
1、用人单位申请报告的;
2、上海引进人才申请表;
4、劳动合同或者三年以上劳动合同;
5、反映政治素质和能力表现的有关材料;
6、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专业资格证书;
《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一)申请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毕业时间在2016年11月2日(含)之后(以学历证书上载明时间起算。其中,归国留学人员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书上载明的毕业时间起算,下同)。
3.毕业后一年内在我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4.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二)补贴标准
硕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3万元。
-
最新的杭州市人才引进政策2022年
177人看过
-
人才引进政策概述:临港版
130人看过
-
青岛市最新引进硕士人才的政策
61人看过
-
杭州市人才引进措施
210人看过
-
台州人才引进策略
120人看过
-
引进人才补贴政策
492人看过
人才引进指因工作需要,当地的单位录用一个外省、市的在职的,且就业至少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学历高于当地人才引进的最低要求的人才来当地就业。 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无法完成人才引进工作,人才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人才引进是人才战略开展... 更多>
-
苏州人才引进买房优惠政策宁夏在线咨询 2024-05-19苏州人才引进买房优惠政策:1、申请对象在园区就业、创业并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12个月及以上,且个人及家庭(含未成年子女)在苏州大市无自有住房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或园区人才办认定的其他高层次紧缺人才;2、受理申请开发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预(销)售方案,并明确优购房一次性集中认购期(不少于15日)。
-
什么是人才引进政策湖北在线咨询 2024-03-21人才引进政策指因工作需要,当地的单位录用一个外省、市的在职的,且就业至少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学历高于当地人才引进的最低要求的人才来当地就业。人才引进需要以下条件:1、人才学历达到当地人才引进政策规定的最低学历;2、人才取得相关职业的职业职称;3、获得省部级奖励人员;4、当地急需的专门人才;5、人才接收企业,向当地人力资源中心申请人才引进;6、人才接收企业的营业执照、引进理由和人才的个人简历。
-
2017合肥人才引进政策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1根据有关政策,合肥市工业紧缺人才引进资助申报条件。 (一)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2017年6月19日以后,我市企业(含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 2、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全职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因特殊原因不在我市缴纳社保的,必须提供相关证明;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特别优秀的不受年龄限制。 同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业内知名技术骨干; 2、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 三
-
厦门人才引进的政策重庆在线咨询 2021-10-28一、男性50岁以下.女性40岁以下,在厦连续缴保满一年的中级工或在厦合法稳定就业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可落户本市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拟定在思明区.湖里区落户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本人在思明区.湖里区拥有《厦门市土地房屋权证》(房屋用途为住宅,所有权份额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1%)。2、参加国家一、二级职业技能竞赛。福建省一、二级职业技能竞赛或我市A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技术专家称号的,参加世界技
-
重庆市引进人才政策天津在线咨询 2024-03-09重庆市引进人才政策如下:1、为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制定本规定;2、从本市行政区域外和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3、引进人才坚持科学人才观,遵循急需实用、能力优先、注重业绩的原则;4、引进人才既可采取调入方式,也可采取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团队引进等方式;5、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为主、市场化配置的引进人才机制;6、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各级党政机关;7、引进人才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