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一三七中学教职员工为保护学生安全,用血肉之躯抵挡凶徒的尖刀,4人身受重伤,其中一人以身殉职。这一天,是儿童节。
用生命呵护学生,一三七中学的教职员工用鲜血浇铸了人民教师的高贵形象,用生命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师德传统。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不仅保障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必然是一次无价的心灵教育,相信自己老师殒身不恤的背影必将永远矗立在学生们的心中,这一幕将成为所有学生今后永不枯竭的灵魂滋养。
但生命的消殒让我们在悲伤与感动之余,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和严峻的现实,那就是校园安全。
本次事件说到底是一次严重的恶性校园安全事件,但暴力行为虽然是突发的,问题本身却并不是突发的。行凶者是该校学生家长,事件的起因是孩子从家里偷钱满足同学的消费需求。无独有偶,参照本报今天的另一则报道,长春市第87中学二年级的小鹏被同学殴打,家人报警。小鹏说经常被这两名同学索要钱财,以致不敢上学。而相关教师却对此一无所知,反而以为小鹏和那两名学生关系“看起来挺好的”。
校园安全问题,尤其是校园暴力、校外侵扰,近年来呈现日益严峻的趋势。问题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剧变的深层原因,但面对一系列问题,很多学校整体上呈现一种反应迟滞、处置不力甚至束手无策的局面。其中尤为突出的,一是学校和家长本应是教育合作的双方,在现实中却往往成为矛盾的双方,两方面对于学生教育与问题处置经常难以找到共识,反而往往因为严重的分歧导致矛盾激化;二是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往往不能做到在问题萌芽的阶段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反倒是反应迟钝、处置失当,直到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对校园安全问题作宏观省察固然必要,严格校园安全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对于校园安全隐患反应迟钝,校园暴力、校外侵扰潜滋暗长却视而不见,再严格、再周密的安全制度,也只能成为亡羊补牢的救火队员。所以,最迫切的反思是,学生之间的公开矛盾与问题,对家长和教师如何成为秘密?未成年学生如何和在密不透风的教育空间里,形成与教师和家长高度隔绝的亚文化生态?这里面家庭的问题是什么,教师的过失是什么,应试体制造成的重教书、轻育人的低水平教育又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说到底,面对鲜血,擦去泪水,我们要问一句:这一切是否可以避免,悲剧是否本不应当发生?
-
重视校车安全为何总在悲剧后
247人看过
-
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盘点
215人看过
-
校园安全的立法问题分析
375人看过
-
用法制解决校园安全问题
356人看过
-
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
488人看过
-
校园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
182人看过
报警指因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失而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一般情况下,你所报警的内容只要是法定范围内的应当受理的警情,报警都会产生作用,所以你必须清楚你所报的事件是否属... 更多>
-
校园食品安全如何保证?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9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食堂有具体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食品原料采购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什么是校园安全事故?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2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
校园安全:如何进行赔偿要求?青海在线咨询 2025-01-31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九条,八岁以下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时,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但若能证明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学校不承担侵权责任。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时,若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能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时,若学校或其他
-
为什么要把离婚一律看成悲剧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5离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既然婚姻的成立和维系都应以爱情为基础,那么当双方或社会都幸事。把离婚一律看成悲剧是不适当的。与其说离婚动摇了以前存在的稳定的家庭关系,甚至加速了原来具有约束力的婚姻关系的公开解体,不如说离婚制度为那些无法共同生活的夫妻,那些因为无法解除名存实亡的婚姻、而遭受痛苦的人们提供了救济的办法。对于已经死亡的婚姻,离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有利于维护双方的权利。
-
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要求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2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