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托车肇事逃逸是不是构成犯罪
摩托车肇事逃逸是不是犯罪要根据造成的后果而定,如果不严重,是不构成犯罪的。
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是不是是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
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摩托车逃逸肇事事件报道
83人看过
-
逃逸肇事罪:开车撞人后逃逸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132人看过
-
摩托车肇事逃逸致人骨折
115人看过
-
摩托车交通肇事逃逸怎样处罚肇事逃逸是否负全责
325人看过
-
如何应对摩托车肇事逃逸?
498人看过
-
摩托车肇事逃逸判多久刑期?
141人看过
-
摩托车在车库中被推翻,是否构成肇事逃逸?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19如果您在地下车库停车时不小心发生车辆碰撞事件,导致停放在您车位的摩托车受到损坏,请务必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您可以尝试立即拨打相关车主的电话,以便他们尽快得知这起交通事故;如果无法找到车主或者无法与他们留下任何有效的联系方式,请在原地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他们确认了事故情况;如果未能成功联系到车主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找到他们,您需要尝试联系停车场管理人员,获取车辆所有人的详细信息;最后,您可以考虑主动与
-
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是不是车终了不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01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了肇事逃逸罪,那么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的话,会如何处罚呢? 法律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
-
起诉说是构成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不是肇事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4你必须是违反交通规章制度造成了重大事故,在未处理的的情况下私自离开现场就算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是本罪的一个加重情节。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出了车祸构成了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构成犯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28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2、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
-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有哪些,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怎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22“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