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惠州生育津贴政策有哪些变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7 08:51:04 148 人看过

1、根据现行惠州生育保险政策和惠州计划生育政策规定,2016年5月1日(含5月1日)后生育的生育津贴产假计算天数,顺产的98天;难产的增加30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42天。

2、现行惠州生育津贴计算基数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即以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生育津贴总额(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

4、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奖励假80天不纳入生育津贴享受范围。

惠州生育津贴调整基数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属于计划内生育;2、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12个月或以上,且继续缴费;3、参保人生育前6个月直至用人单位申领生育津贴时均处于职工医保参保缴费状态;4、已按照规定办理了生育备案;5、用人单位为非财政全额拨款。惠州生育津贴标准1、根据现行惠州生育保险政策和惠州计划生育政策规定,2018年5月1日(含5月1日)后生育的生育津贴产假计算天数,顺产的98天;难产的增加30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42天。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08: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计划生育相关文章
  •  2021年生育二孩国家有哪些经济补贴政策?
    国家对生二胎的主要支持措施是生育津贴。不同地区的补贴标准存在差异。市户籍或农村户籍的生育妇女可以申请补助,非市户籍从业妇女需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参加市城镇社会保险期间生育才能申请补助。国家对生二胎的主要支持措施是生育津贴。生育津贴的金额依据个人的工资水平以及各地区的补贴政策而定,因此不同地区的补贴标准存在差异。1、市户籍或者农村户籍的生育妇女,无论是处于在职状态或者失业状态,只要参加市城镇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建立个人帐户的,就可以申请补助。2、非市户籍从业妇女,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在单位工作,参加市城镇社会保险(五险一金)期间生育的,就可以申请补助。 "哪些人群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指国家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育的夫妻或者单独生育的公民,在生育或者流产期间给予的补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章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的人群包括: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2023-08-25
    406人看过
  • 惠州生育津贴2024年能拿多少
    在人力资源保障政策中,生育保险专项基金主要以生育津贴的形式对用人单位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标准规定如下:对于怀孕满七个月(包括七个月)并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分娩或者是怀孕时间不足七个月而选择了早产的女性员工,将可享有三个月经历的生育津贴;若遇到难产以及采取了剖宫产手术的情况,他们将要额外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如果多胞胎生育的话,那么每新增一名新生儿,其对应的生育津贴将会增加半个月。如果是在怀孕三个月(包括三个月)以上但低于七个月之间流产或者引产的女性员工,按照规定,他们可以享受一个半月的生育津贴。相比之下,如果是因为医疗原因导致在三个月内流产的女性员工,按照政策规定,他们同样能够享受到一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的计算基于该女性员工在生育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十二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作为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
    2024-05-05
    466人看过
  • 生育津贴政策最新变化:2020年解读
    生育津贴主要是包括分娩类津贴以及流产类津贴等。当购买生育保险之后,就可以依法享受生育津。通常情况下,生育津贴是由社保局来进行发放的。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政策的地区,支付标准取决于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规定期限不少于98天。在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离开工作岗位时,国家会通过相关的政策来保证她们离开工作单位提前享受的相关待遇。嘉兴生育津贴2023年最新政策生育津贴2023年最新政策:生育津贴包括分娩类津贴和引、流产类津贴。计算公式:生育津贴等于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除以产假天数。生育津贴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换句话说,如果补贴产妇低于产假期间个人的工资标准,则雇主必须补足差额;如果生育津贴大于该人的产假期限,则必须享受标准的个人工资。雇主必须将全部款项支付给该人。《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中规定,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
    2023-06-30
    77人看过
  • 生育保险政策对于生育津贴有哪些规定
    问题反映:孟女士来电说,再过两个月她就要生宝宝了,但对于在休假的时候,可享受的生育津贴不太了解,希望能了解一下现在的生育保险政策。记者杨*敏:《保定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生育保险基金由以下各项构成:(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二)生育保险基金利息;(三)延迟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滞纳金;(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生育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一)女职工孕产休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二)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三)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四)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其他费用。用人单位女职工计划内生育或终止妊娠,在下列休假时间内,享受生育津贴:(一)怀孕不满2个月终止妊娠,产假20天;(二)怀孕满2个月不满4个月终止妊娠,产假30天;(三)怀孕满4个月不满6个月终止妊娠,产假42天;(四)怀孕满6个月以上分娩或终止妊娠,产假为90天,其中分娩产前休假15天;(五)难产的,增加产假
    2023-05-05
    370人看过
  • 杭州2022年生育津贴的相关政策解析
    生育津贴的领取金额=生育时职工所在单位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生育津贴享受天数1、妊娠7个月或7个月以上生产/早产:128天;2、难产实施剖宫产/助娩产手术:+15天;3、多胞胎生产:每多生产一个婴儿,+15天;4、妊娠4个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42天;5、妊娠不满4个月流产:15天。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杭州生育津贴的标准是怎么规定的?条件:参保人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计划内生育;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12个月。标准:按照产假天数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不再支付产假期间工资。生育津贴计发标准高于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
    2023-07-02
    86人看过
  • 惠州生育津贴基数调整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属于计划内生育;2、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12个月或以上,且继续缴费;3、参保人生育前6个月直至用人单位申领生育津贴时均处于职工医保参保缴费状态;4、已按照规定办理了生育备案;5、用人单位为非财政全额拨款。惠州生育津贴标准1、根据现行惠州生育保险政策和惠州计划生育政策规定,2018年5月1日(含5月1日)后生育的生育津贴产假计算天数,顺产的98天;难产的增加30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42天。准妈妈看过来惠州生育津贴这样领相关政策日前,记者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医保科了解到,我市在2009年列入全国7个生育保障试点城市之一。为此,根据试点工作安排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对生育保险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自2011年起未向企业征收职工生育保险费,但将符合政策生育的医疗费用纳入了医疗保险范围(含产前检查)。
    2023-07-13
    334人看过
  • 生育津贴政策更新!
    生育津贴包括分娩类津贴和引、流产类津贴,计算公式为: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生育津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第二类是,未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2022生育津贴政策2022生育津贴政策包括:分娩类津贴和引、流产类津贴,计算公式为: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生育津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第二类是,未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根据我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办法》规定:将生育津贴列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并明确从业人员享受生育津贴期间,用人单位不再为其发放工资,生育津贴低于其产假工资的,
    2023-06-30
    153人看过
  •  教师生育津贴政策
    女教师在享受产假工资的同时,不能同时获得生育津贴。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产假期间,女教师的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正常发工资的,生育津贴补给用人单位;若用人单位没有给工资,生育津贴全部发放给职工。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不能双倍享受。教师在享受产假工资的同时,不能同时获得生育津贴。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女教师生孩子期间,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生育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医疗费用、检查费用等)、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产假期间女教师其用人单位正常发工资的,生育津贴补给用人单位,生育津贴高于工资的差额补给职工。若是产假期间用人单位没有给工资的,生育津贴全部发放给职工,也就是说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不能双倍享受。 教师在产假期间可以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六章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妇女在生育或者流产期间,可以享受生育医疗费用
    2023-08-30
    115人看过
  •  2021年天津市放开三孩生育政策
    妊娠在12周以内终止, 可以享受15天的生育津贴; 妊娠在12周至16周之间终止, 可以享受30天的生育津贴; 妊娠在16周至28周之间终止, 可以享受42天的生育津贴; 如果经历了正常生育或者妊娠满28周以上, 也可以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等等。妊娠在12周以内终止,可以享受15天的生育津贴;妊娠在12周至16周之间终止,可以享受30天的生育津贴;妊娠在16周至28周之间终止,可以享受42天的生育津贴;如果经历了正常生育或者妊娠满28周以上,也可以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女职工生育遇有下列情况时,增加生育津贴:难产的,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分娩时实施输卵管结扎术的,增加14天的生育津贴;女职工晚育(年满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30天的生育津贴。等等。 天 津 三 孩 生 育 政 策 具 体 内 容 是
    2023-09-21
    256人看过
  • 2021年双胞胎生育补贴最新政策
    1、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2、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含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3、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
    2023-07-16
    402人看过
  • 生育津贴政策更新,对你有哪些影响?
    2020年法定生育保险新政策1、生育保险符合报销的条件(1)符合国家、自治区、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2)至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已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80天以上;(3)缴费比率为缴费基数乘以1%的人员;2、生育保险医疗费报销标准(1)参保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自然流产或因医学需要终止妊娠的一次性补贴三百元,怀孕满四个月以上的自然流产或因医学需要终止妊娠的一次性补贴一千元;(2)参保职工难产的可赔付四千元;自然分娩可赔付两千元,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一百元;(3)参保用人单位的男性职工如配偶无工作单位,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符合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可以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补偿金一千五百元,并支付七天的生育津贴;(4)参保职工符合国家生育政策规定,因计划生育手术、绝育等医疗费用的待遇标准为:职工实施绝育、复通手术的一次性补贴一千元;女职工实施放置(
    2023-06-30
    474人看过
  • 2024年最新关于生育津贴政策
    购买了生育保险就可以依法享受生育津贴是由社保局来进行支付的,具体发几个月,要看产假为多久,生育津贴的标准是本单位上年度员工的平均工资。另外职工是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职工只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对于生育保险是由用人单位来进行全额缴纳的。其中生育津贴就是生育期间的工资。因此工资与津贴是不能同时享受。比如说北京生育保险的缴费的比例是0.8%。参加生育保险的员工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的福利。比如某人产假时间为5个月,本单位上年度员工的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产假期间,该员工合计可以领到3万元的生育津贴。此外,流产的员工也可以领取生育津贴。相关法规:《生育保险条例》第十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依法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职工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第十一条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第十二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由生育保险基金支
    2024-04-10
    338人看过
  • 2021晚婚晚育政策变动
    法定结婚年龄
    法定结婚年龄(女20岁,男22岁)可享受3天婚假;如果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同一地点工作,可以考虑远近距离,并给予距离假;在探亲假(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得再休探亲假;婚假请假时间为连续假期,包括周末。根据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超过法定结婚年龄三年以上的人属于晚婚。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婚后第一次生育的年龄。一般来说,婚姻是生育的前提,但生育不一定与婚姻同时发生。根据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妇女在24岁或以上生育,就是晚育。国家法定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少?【晚婚年龄规定】:1、《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晚婚年龄即只要大于规定结婚年龄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2、我国民法典没有对晚婚年龄进行明确规定。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
    2023-07-01
    207人看过
  • 2021年国家二胎生育政策变化:政策解析
    2021生二胎国家政策为生二胎补助包括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地方政策的奖励、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以及一次性补贴。其中生育津贴指的是国家对于职业妇女由于生育而离开了工资的岗位期间所给予的生活补助。生育医疗费指的是就医所需要的费用将由社保部门进行补助。2013年生二胎新政策——单独二胎政策单独二胎政策是指只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解释单独二胎的实施细节时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当夫妇俩的户籍所在
    2023-07-01
    262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计划生育
    相关咨询
    • 生育津贴政策详情?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6
      生育津贴最新政策具体有(当月本单位人均缴费工资/30天乘假期天数)假期天数,正常产假90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生育保险金=生育津贴+医疗补助金津贴:以用人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正常生育的按3个月(90天)计发,晚育的按 3.5个月(105天)计发。
    • 生育津贴的最新政策包含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03
      生育津贴政策规定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3.生育津贴的领取金额=分娩当月单位平均缴纳工资基数÷30×产假天数; 4.缴纳工资基数指的社保的缴纳基数,即五险一金的扣除基数。社保
    • 上海生育津贴政策是什么?生育津贴有期限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5
      1、生育补贴的享受期限:(1)怀孕7个月(包括7个月)以上生育或怀孕7个月以下早产的,3个月享受生育补贴(2)怀孕3个月(包括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的,1个半月享受生育补贴(3)怀孕3个月以下流产或异位妊娠的,1个月享受生育补贴。2、怀孕7个月(包括7个月)以上生产或怀孕7个月以下早产的,除正常3个月领取生育补贴外,还可以按照以下规定领取生育补贴:(1)难产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补贴(2)符合
    • 涉外生育政策优惠政策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7
      建议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户口所在地的《某某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 天津生育津贴7月新政策都是哪些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31
      生育津贴即为产假工资,相当于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工资,是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一直以来,生育津贴是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计发。2012年起,生育津贴调整为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为基数,除以30天再乘以产假天数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