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孩子送人并且支付抚养费是否可以?
送养孩子是可以的,但需要父母双方同意,虽然离婚了,父母各自与孩子的亲权关系不会改变,虽然有经济困难,单方把孩子送人也是不行的,对方可以要求法院撤销这项送养行为。
如果己方无能力抚养,另一方又不给抚养费,可以以己方无力抚养为理由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人,比如可以变更另一方为抚养人,由其承担抚养责任,己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就可以协商确定。
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法律上的抚养费,是指当这些人不能充分履行或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支付给未成年人的费用。这里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的教育费应当负担,但是因为上收费较贵的私立学校,贵族学校所多支付的择校费用,或者是因考分不够而产生的赞助费,不应当属于抚养费。
二、计算抚养费要注意什么问题?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法院调查令来调查。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上一项确定。
一般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年平均人收入、年平均生活费来作为依据。
3、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若父母双方均无力抚养孩子,可以送养子女,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负担能力,孩子生活地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方面是计算孩子抚养费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给付抚养费有一定的标准,是月总收入或年总收入的20~30%,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详细大家已经对将孩子送人并且支付抚养费是否可以?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师给您解答。
-
有了抚养权和孩子,可以否直接将孩子送人
246人看过
-
能否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
492人看过
-
获得抚养权后,是否可以将孩子送到别人家?
370人看过
-
是否可以在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下抚养孩子?
366人看过
-
拒绝支付抚养费是否属于依法支付孩子抚养费
144人看过
-
未婚怀孕生子后可否将孩子送人抚养?
473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单身父母是否可以将孩子送养并因此入狱?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9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过合法程序办理的收养登记并将子女交由他人抚养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也不会涉及到刑事领域。在中国,收养必须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正式审核,收养关系自正式登记之日起即刻确立。此外,如果生父母中的一方下落不明或者无法找到其行踪,则另一方可以单独进行送养操作。
-
离异后无能力抚养孩子是否可以将其送养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08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法且生父母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子女的合法送养。当生父母中的一方身份不明或者无法取得联系时,部分相关法律规定可以采用单方面送养的方式进行。 在处理生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问题时,无论其婚姻状况如何变化,决定送养子女这一事项时,都需要取得另一方的完全同意,并遵循双方共同送养的原则。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例如生父母中的一方身份不明或无法取得联系,另一方才具有单独行使送
-
-
可以将孩子送给别人养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03-10可以,但送养人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 1、孩子的监护人,当被收养人的父母死亡后,由孤儿的监护人作为送养人,而监护人通常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近亲属。 2、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所兴办的慈善机构。 3、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比如双方患有严重的疾病等。
-
不支付抚养费可以起诉孩子是否可以要求变更抚养权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13不支付赡养费可以改变监护权,但不一定会改变。离婚后,一方不支付赡养费,不能构成改变儿童监护权的有利原因。谁抚养孩子应该取决于谁抚养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子女监护权的变更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离婚后任何时候,一方或者双方的情况或者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的,可以要求变更子女监护权。子女监护权的变更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通过诉讼判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