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并不能显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更不能完全依靠其查证所有的会计错弊。是对已经发生的业务活动即既存的客观事实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不能对未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映,即会计报表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而不能进行事中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
1对资产负债表的审查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会计报表,它是一张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按月编报,它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排列,按照规定的编制要求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期末财务状况的现状,以及前后财务状况的资料,它表明企业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实力。
1.1平衡关系的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资产列示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右方。根据会计平衡公式原理,资产总额应恒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审查分析时,如发现左右两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业在核算中有错误;如发现同栏各项目的合计数与总计数不相等,则一般是其中某些项目计算填列有错或原始资料不平衡,应在具体分析后找出稽查重点,查明原因并调整账务。
1.2表中数据来源正确性的审查分析。在核实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一般应区分以下四种情况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数据来源的正确性:
(1)年初数和期末数的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栏内年初数各项数据是根据上年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的;期末数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数,是根据当期各项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的。稽查时,可采用抽查法复算表中的数据来源,看各项目的年初数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否一致。
(2)对根据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核对。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等。审查时应注意是否将一些应剔除的因素剔除,如应收票据中的已贴现的应收票据等。
2损益表的审查分析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利润(亏损)实现情况的报表,按月编报。通过对损益表的审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企业的盈亏;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通过对损益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企业损益项目的分析,可以测定企业损益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未来收益能力。通过对损益表中各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的构成、影响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等。
2.1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的审查分析。影响产品(商品)销售收入额变化的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审查时,应分别对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审查。对销售数量的审查,应结合当时产销情况,将本期实际销售数量与结转成本的产品(商品)数量对比,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注意审查有无销售产品(商品),不通过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漏报销售数量的情况。对销售价格的审查,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销售价格进行审查,查明有无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
2.2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审查销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审查期末库存产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确,因为销售成本结转不正确,必然导致库存产品(商品)数量和成本不实。审查时,可将核实后的期末结存数量按产品(商品)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期末应保留的库存产品(商品)成本,并与账面数相核对,如大于账面数,则说明可能存在多转销售成本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稽查。
2.3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数额的变动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一是税法变动,税率调整;二是不同税率的产品(商品)产量结构变动;三是企业申报不实。审查时,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平均单位税金数额与上年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且税率和产品(商品)结构没有变动,则说明税金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2.4产品(商品)销售利润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审查企业是否完成了利润计划,比上期有无增减变化,在损益表中的计算是否正确。稽查时,可将本期的销售利润率与上期、上年同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如变化较大,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并无多大变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计算不实的问题,应作进一步稽查。
2.5管理费用的审查分析。管理费用是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这类费用通常相对固定,稽查时,如发现有突增现象,应着重审查企业业务招。
3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审查分析
财务状况变动表也称资金来源和动用表,按年编报,是根据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编制而成的。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取得的来源渠道和资金的去向,可以提供企业在当期内营运资金的流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可以发现企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是否合理。
3.1核对流动资金来源项目。将本年净利润与损益表中净利润核对;将固定资产折旧与累计折旧账户核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核对;将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有关内容核对;将清理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和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减清理费)项目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对;将增加长期负债项目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核对;将收回长期投资项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核对:将资本净增加额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户的年末数与年初数的差额的合计数核对。
3.2核对流动资金运用项目。将利润分配的各个项目与利润分配账户的各个二级科目核对;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额项目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核对;将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项目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账户核对;将偿还长期负债和增加长期投资项目分别与长期负债和长期投资账户核对。
3.3审查表的右方流动资金各项目变动情况是否真实可靠。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是以资产负债表各有关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列示的,为了全面反映企业流动资金增减变动的产生原因,便于财务分析,对不直接影响流动资金增减的某些项目,也不能过于忽视而不进行审查。
3.4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审核无误的报表数据,考察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一是审查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分析企业重大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财经法规和财政制度要求,是否合理运用资金,有无运用不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二是分析流动资金本年增减变动的原因,主要考核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增减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正当;三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重点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的增减变化,即企业以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这一差额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
用财务报表来管理企业财务
102人看过
-
怎么“吃透”企业财务报表
471人看过
-
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169人看过
-
会计报表可知企业财务情况
163人看过
-
中美企业财务报表观念比较
271人看过
-
企业贷款的财务报表应该怎么看
259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录入财务报表时怎样选用财务报表?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30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录入地税财务报表时,系统会自动识别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企业自行填写数据提交便可以。如图:
-
企业财务报表由哪些组成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4-121、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由会计账簿的数据整理得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企业会计报表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面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
-
税务大厅能打印你们企业的财务报表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9企业是给税务申报财务报表,税务局虽然没有义务给企业打印,但企业自可在税务下载板块下载该表格式,通常申报前已有备好的财务报表就行了,还要税务打印该表有啥用呢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财务报表必须跟审计报告中的一致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61、汇算清缴时,审计报告跟上年度12月的会计报表不一致肯定有问题。r2、汇算清缴时,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税务局一般要求同时交审计报告,税务专管员一般会检查审计报告上的会计报表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的数据对照。r3、做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会计报表以审计报告的数据为准,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纳税调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