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的时效根据要根据审理程序确定,一般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一、交通事故诉讼大概需要多久
交通事故的诉讼要多久依据审理的程序而定。1、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普通程序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3、特别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4、上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二、起诉终止合同需要多长时间呀
一般要3-6个月。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3、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三、股权转让纠纷怎么审理?
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的审理方式是: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的,经批准后可延长六个月;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般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
起诉离婚的时间最短是多长?起诉离婚的时间最短是多长?
413人看过
-
刑诉法追诉时效最长为多长时间?
141人看过
-
起诉婚姻无效时间一般有多长时间
136人看过
-
离婚时隐瞒财产诉讼时效时间多长时间
398人看过
-
民间借款多长时间为诉讼时效
474人看过
-
借据的有效起诉时间是多长时间
413人看过
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合同义务或者合同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合同。根据转让的内容不同,转让合同可以分为债权转让合同、债务承担合同和债权债务概括转让合同三种类型。... 更多>
-
离婚协议书起诉有效期为多长时间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2一、什么是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书是指即将解除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所签署的、关于财产分割、子女监护与探视、配偶赡养费以及子女抚养费等的书面协议。 离婚协议书是男女双方去民政局登记离婚时,必须要提供的材料之一,它是一个重要的文书,约定着男女双方在离婚之后,协议达成的重要事项。 二、离婚协议书什么时候生效? 要知道离婚协议书的有效时间,首先要知道离婚协议书何时生效,离婚协议书必须为书面形式,由夫妻双方当
-
起诉离婚的时间最短是多长? 起诉离婚的时间最短是多长?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20诉讼离婚最快的时间应该在三个月以内。案件事实明确,争论少的,法院适用简易手续,简易手续的审查限制在自立案日起3个月内审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的时间是多久,起诉离婚要多长时间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7一、协议离婚需要多长时间协议离婚速度较快,如果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并通过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的,依据新的婚姻登记法律规定,只要手续齐全当天可办理,发《离婚证》。二、起诉离婚的时间是多久1、双方已经达成离婚协议,但通过诉讼到法院要求离婚解除婚姻关系的,一般三个月内审结,由法院出具离婚调解书或者离婚判决书作为离婚凭据(通常是离婚调解书)2、若对方不同意离婚,除非有符合婚姻法第32条规定的情形,否则只要对方不
-
离婚纠纷起诉打官司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03离婚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
民间借贷起诉诉讼时效,不当得利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0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民间借贷造成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在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和对方一方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