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民事责任是怎样的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19 02:34:15 417 人看过

诽谤他人的行为。

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1.停止侵害。

不仅需要行为人自身停止继续实施侵害的行为,也需要发布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采取措施停止侵害行为。

2.恢复名誉。

3.消除影响。

4.赔礼道歉。

5.赔偿损失。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

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19: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网上造谣诽谤能查到吗,造谣诽谤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一、网上造谣诽谤能查到吗网上造谣诽谤能查到,首先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造谣诽谤法律责任是怎样的造谣诽谤法律责任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三、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
    2024-04-01
    433人看过
  • 犯了诽谤罪是刑事责任吗
    涉嫌诽谤罪,就属于刑事案件。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2023-06-03
    359人看过
  • 网络诽谤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一、网络诽谤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哪些网络诽谤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二、网络诽谤罪的定罪条件有哪些网络诽谤构成犯罪条件有:1.行为人已经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就是指已年满16周岁的正常自然人。2.行为人主观具有故意,就是明知道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3.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三、可以作为诽谤罪的证据是哪些可以作为诽谤罪的证据有散布谣言的文字材料、被害人的
    2023-07-09
    444人看过
  • 网络诽谤有哪些民事责任,又有哪些刑事责任
    网络诽谤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网络诽谤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网络诽谤有哪些民事责任,又有哪些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
    2022-07-10
    121人看过
  • 诽谤罪责任的探讨
    刑事责任年龄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内容恶毒、后果严重等等。构成诽谤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怎么才构成诽谤罪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别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2、自然人是犯罪的对象;3、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捏造、散布某种虚构事实,足以贬低别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4、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5、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6、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行为人知道自己传播了足以损害别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别人名誉,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3-07-06
    256人看过
  • 诽谤罪是否对事实追究责任
    在我国,诽谤罪本质上是针对事实本身进行严肃追究的犯罪类型。其明确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的内容:诽谤罪是指基于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的方式故意诋毁他人,情节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若不幸有某位人士遭受诽谤罪指控,那么依据案情的复杂性质及其所提供的相关证据,法院将做出最终判断,确定此行为是否足以构成诽谤罪。若证据确凿,且诽谤行为已达到了“情节严重”的标准,那么被告方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然而,若诽谤行为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或者缺乏充分的证据能够证实诽谤行为的真实性,那么被告方则可能无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可以说诽谤罪确确实实就是对事实真相本身进行严格追究的法律规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
    2024-08-07
    241人看过
  • 怎样判断是诽谤罪还是诽谤
    一、怎样判断是诽谤罪还是诽谤在认定诽谤罪时,必须满足散布的内容必须是被恶意捏造出来的虚假事实这一条件。倘若散布的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可能对他人的人格与声誉造成损害,却并不足以构成本罪。然而,对于名誉侵权行为而言,即使描述的内容属实无误,例如为了破坏他人名誉而揭露他人隐私,那么揭露得越是逼真,其侵权性质也就越发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怎样判断是诽谤罪诽谤罪是一种法定罪名,指的是在故意状态下捏造不实之辞,广泛传播以达到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程度,且情节严重的
    2024-07-27
    364人看过
  •  民事诽谤的条件是什么?
    民事诽谤法人的构成要素包括:侵犯的客体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必须是故意。民事诽谤法人的构成要素包括:1.侵犯的客体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 民事诽谤主体:一般主体、故意实施民事诽谤是指以捏造虚假事实或者歪曲真相的方式,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一条规定,民事诽谤的民事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故意实施者。一般主体指的是在民事活动中,没有特殊身份或地位的人,例如普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这些人在享有名誉权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的名誉权,不得进行民事诽谤行为。故意实施者则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并有意为之的人。与一般主体不同,故
    2023-08-31
    118人看过
  • 诽谤能否同时主张民事责任和刑事自诉
    一、诽谤能否同时主张民事责任和刑事自诉诽谤罪是属于刑事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一般不支持自诉人精神赔偿的民事主张。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该规定明确了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仅限于由于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造成的“物质损失”。所谓物质损失,是相对于精神损失而言的,是指因被害人的人身、财产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而产生的可以用金钱计算的损失。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只能是直接损失,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前者指已经实际发
    2023-06-02
    187人看过
  • 网络诽谤的责任认定
    在网络诽谤案件中,有可能涉及诽谤责任的主要有三方,即网络服务商、公告板服务商及图片及文字的作者。如果有人在报刊上撰写文章诽谤别人,不仅作者可能被起诉,、报刊出版机构也可能被起诉。由于法律规定不同,在有的国家印刷商也有可能被起诉。如在中国清未的报律就规定,如涉官司,作者和印刷者要共同负责。在网际网络上,网络服务商就像印刷商那样的角色,而公告板服务商就好像和新闻机构。那么如果有人在网络上撰写文章、散布谣言诽谤他人,网际网络服务商(ISP)是否也须负法律责任呢?一般来说是不用的,这就好像在中国的新闻官司中,印刷单位一般不负责任,因为印刷单位只负责印刷技术工作。对于网络服务商不负诽谤责任这一点,在有的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新加坡就有电子交易法。该法令有条文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让第三方能在网上提供资料。所谓第三方也就是指不在网络服
    2023-02-16
    97人看过
  •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界定侮辱罪和诽谤罪:1、侮辱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侮辱必须是公然进行的;侮辱必须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对象进行的。2、诽谤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其次则要求散步捏造的事实,即将所捏造的虚假的足以伤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使公众广为周知;诽谤的对象也必须是特定的。侮辱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差异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侮辱、诽谤罪都是自诉案件,使用暴力的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的人格权,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侮辱诽谤罪,犯该罪的,要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这项罪名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要存在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
    2023-07-06
    339人看过
  • 网络诽谤行为应该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一、网络诽谤行为应该承担哪些民事责任网络诽谤行为应该承担如下民事责任:1.一是停止侵害。不仅需要行为人自身停止继续实施侵害的行为,也需要发布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采取措施停止侵害行为。2.二是恢复名誉。由于诽谤信息制造者及网络信息平台,已经发布或传播了虚假信息,给被害人名誉造成损害,为被害人恢复名誉的唯一做法,就是在原有信息平台上,发布为被害人恢复名誉的公开声明,以正视听。3.三是消除影响。即通过删除信息、屏蔽信息、剔除信息痕迹等方式,消除或避免诽谤信息内容的继续传播,防止对被害人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大。4.四是赔礼道歉。即捏造、发布及传播诽谤信息的责任主体,要在原发布或传播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发布文章等方式,向被害人公开赔礼道歉,弥补社会评价裂痕,赢得被害人的谅解。5.五是赔偿损失。二、网络诽谤行为的立案标准网络诽谤立案标准如下: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
    2023-07-13
    293人看过
  • 造谣诽谤属于刑事责任吗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侮辱案件的治安处罚标准是怎样的侮辱案件的治安处罚标准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二、诽谤的治安处罚有哪些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
    2023-03-23
    190人看过
  • 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诽谤情节严重的程度需要坐牢。利用网络诽谤他人,具体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是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诽谤他人要坐牢吗诽谤他人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诽谤他人的人,情节严重时,经受害人告知,可以坐牢,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应当指出的是,诽谤罪和侮辱是只有通过告知才能处理的案件,必须由受害者提倡的才能加以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案件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
    2023-07-01
    31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诽谤罪、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诽谤罪应当如何区分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1-13
      刑事责任: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的行为。 民事责任: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他人名誉损害;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损害;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
    • 网络诽谤民事责任的内容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3
      对实施网络诽谤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怎样才算是诽谤?诽谤的解释是什么呢?
      广东在线咨询 2024-09-02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一般诽谤行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同时16岁也是刑事责任年龄。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 怎么才算是诽谤,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
    • 民事诽谤'怎样维权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9
      有证据的话,可以起诉对方,要求赔礼道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 网络诽谤构成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4
      1.网络诽谤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 2.网络诽谤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