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承人能放弃遗产吗
可以放弃继承遗产。
财产继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既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以接受其应当继承的遗产;也可以放弃这一权利。放弃遗产又称放弃继承,或继承权的放弃。它是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以前,继承人以明示的方式不接受被继承遗产的意思表示。放弃遗产可能带来的后果主要有几种:
1、第一顺序数个继承人中的一个放弃遗产的,其应继承的遗产由第一顺序的其他继承人继承;
2、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遗产的,遗产由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3、全部继承人放弃遗产的,遗产即成为无主财产;
4、遗嘱继承人之一放弃遗产的,其应继承的遗产按法定继承的方式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二、放弃继承遗产需要本人到场吗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可以以口头方式或书面方式向其他继承人做出。但是他人主张继承人用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须本人承认,或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如果继承人本人不承认,又没有其他充分的证据证明继承人表示过放弃继承权,则不能认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在诉讼中,继承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表示放弃继承。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人民法院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签名。但不论以何种形式做出的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都必须是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否则不能发生放弃继承的效力。
放弃继承权一般不需要进行公证,只要签订书面协议即可。放弃继承权最重要的是继承人放弃的真实意思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达成某种协议或者承诺时,在未受到胁迫或欺诈的情况下,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n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
放弃遗产继承能否代理,放弃遗产继承需要公证吗
311人看过
-
放弃遗产继承权能否实现遗产继承?
482人看过
-
遗产继承人放弃继承如何处理债务,遗产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需要公证吗
98人看过
-
已经继承的遗产能放弃吗
211人看过
-
继承权放弃后能否继承遗产
446人看过
-
怎样才能让遗产继承人放弃继承权
404人看过
-
2024放弃继承遗产公证收费标准浙江在线咨询 2024-08-27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下发了《关于下放教材及部分服务价格定价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公证服务定价权限下放到省级管理。以上海地区为例。 1、证明涉及房产的财产继承,赠与和遗赠,收费标准为按受益份额的面积计算,每平方米80元,证明单方赠与或受赠的,减半收取。 2、证明不涉及房产的财产继承,赠与和遗赠,收费标准为:受益额50万元以下部分含50万元,按0.8收取,按比例收费不到200元的按200元收取;5
-
遗产继承是否能放弃?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1放弃遗产的继承,要看遗产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继承的。法定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遗产继承的表示;遗赠继承的,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赠。遗产继承人可根据继承方式提出放弃继承遗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
放弃遗产继承有效吗放弃遗产继承声明如何写福建在线咨询 2023-12-17放弃遗产继承的声明只要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那就是有效的。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该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
打算放弃遗产继承了,放弃继承遗产可以见证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9公证是采取自愿原则的,也就是做出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自己通过书面表述明示出来,就可以发生效力,但是为了避免以后的纠纷,办理公证可能更有法律效力,费用要按照遗产价格的比例来收取,你可以到当地公证处问问具休的收费价格。《民法典》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所以,公民申请办理放弃继承权公证,有很强的时间性,
-
在放弃遗产继承的时候,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能否做见证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9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能做见证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前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不能以自己名义参加民事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 (2)继承人、受遗赠人。因他们与遗嘱有直接利害关系,有可能影响遗嘱人自愿表达其内心意志,再者他们的证明难以保持客观性和真实性。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由于利益关系的影响,难以保证其证明的客观性、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