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期在合同订立时已约定好,工期延误会承担违约责任,在一些特殊情况,工期顺延是合法律的,知道这些工期顺延的合法情形,能避免很多纠纷,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工程量增加、发包人变更设计、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供设计图纸等施工必需的资料、发包人未按约支付工程款、发包人指定的分包人与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衔接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工期顺延。
什么情况下单位可以主张工期顺延
有书面记录的下列情形,施工单位可以主张工期顺延。
1、建设单位未按照约定提供图纸及开工条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报建手续和施工许可证的取得,坐标、水准点、地下管线资料等施工技术条件齐备,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施工条件等。
关于施工许可证应注意:施工许可证上的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等内容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有存在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超过3个月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超过6个月不开工的情形;中止施工满一年又恢复施工的,有无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2、建设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预付款、进度款,致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
3、建设单位指定的代表未按照约定提供指令、批准,致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
4、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加。
5、一周内,非施工单位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停工累计超过8小时。
6、发生不可抗力事件。
不可抗力事件的要素是无法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一旦发生,要积极采取措施,阻止和预防扩大损失,要及时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7、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企业发出检查通知,建设单位未及时检查。
8、建设单位未按照约定时间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设备、场地等。
工期顺延的确认程序:
承包人在工期可以顺延的情况发生后14天内,就将延误的内容和因此发生的追加合同价款向工程师提出书面报告。工程师在收到报告后14天内予以确认,逾期不予确认也不提出修改意见,视为同意工期顺延。
当然,工程师确认的工期顺延期限应当是事件造成的合理延误,由工程师根据发生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工期定额、合同等的规定确认。经工程师确认的顺延的工期应纳入合同工期,作为合同工期的一部分。如果承包人不同意工程师的确认结果,则按合同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建设工程竣工前,当事人对工程质量发生争议,工程质量经鉴定合格的,鉴定期间为顺延工期期间。对工程质量的鉴定可否作为顺延工期的理由,主要以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作为判断标准。如果工程质量经鉴定是合格的,则应将鉴定期间作为顺延工期期间;反之如果工程质量经鉴定不合格,则工期不应当顺延,承包人逾期竣工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
推荐解释贿赂罪的司法解释的解释
338人看过
-
关于疫情推迟复工期间的工资规定
462人看过
-
甲方延期付款是否能推迟工期
334人看过
-
禁止类推解释
55人看过
-
推迟手术费的缴纳期限
303人看过
-
装修公司推迟工期怎么赔偿
343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推荐解释贿赂罪的司法解释的解释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04《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依法从事公务的其他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为准。【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
-
如何解决工资推迟的问题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1公司存在法定过错,可依法委托指导下提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工资、业务提成、加班工资、奖金津贴和年终奖金、每工作一年按照之前十二个月的实际应发工资为基数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其他损失等。
-
过户推迟可以解除合同吗,是怎么解释的呢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5针对过户推迟可以解除合同吗的规定,可以。如果在一周之内可以退件。如果超过了,在对方不配合过户的情况下,可以起诉至法院。可以依据你们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解除合同收回房屋,持法院的判决到房产部门办理过户手续
-
中的类推解释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2类推解释,是指对刑法条文没有明确规定的除行为之外的事项,比照最相类似的刑法条文规定的相关事项,作超出该规定含义范围而推论适用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类推解释,新刑法已经废除了类推制度.
-
施工方推迟工期怎么赔偿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3施工方延误工期的,属于合同违约的情形,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按照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