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案由只能是不当得利纠纷,返还财产、借钱不还、诈骗等都不属于不当得利,不能属于不当得利案由,如果什么都当成不当得利案由那么胜率大的官司可能会输。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二、不当得利可以起诉夫妻么
这个需要看不当得利人是否将不当得利的用在夫妻之间,共同债务的内容有:
(一)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三)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五)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六)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九)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十)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对于共同债务问题的处理,应该依照夫妻的离婚方式,根据离婚方式的不同,对共同债务的处理也就相应不同。
三、不当得利刑事受案标准
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没有立案起点标准的说法,原则上只要属于不当得利,无论多少钱,只要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都得立案。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规定,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
返还原物和排除妨害案由区别是什么
369人看过
-
占有物返还和返还原物有什么区别?
251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与不当得利区别,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261人看过
-
不当得利返还案件由哪个法院管辖
462人看过
-
金晓华返还不当得利案
304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53人看过
所谓返还原物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对无权占有或侵夺其物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占有物。 该项请求权是由所有权所派生的请求权,并且是所有权效力的直接体现,只要他人无权占有或侵夺权利人的财产,权利人都可以通过行使该项请求权而恢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 更多>
-
返还原物与返还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6返还原物与返还不当得利的区别如下举证责任方面由于不当得利返还责任的构成,不以受益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要件,所以受损人行使其请求权,不须对受益人的故意或过失负举证责任而一般侵权行为责任则以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所以受害人行使其请求权,应当对加害人的故意或过失负举证责任。责任内容方面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为返还不当得利,具有纠正当事人之间不当的利益变动的作用。原则上受益人应将其所得原物返还受损人,若受益人就
-
返还不当得利和赔偿之诉的区别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17根据《民事诉讼法》中有关地域管辖的规定,一般民事案件,除在法律中对管辖有特别规定的外,都应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而不当得利民事案件,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特别的管辖规定,所以应适用该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则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财产转出地法院没有管辖。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关于返还不当得利与
-
返还原物或不当得利该怎么办呢?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2目前如果返还原物或不当得利的话,一般来说不当得利是债权纠纷,返还原物是物权纠纷。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是民事实体法中债法上的重要概念,意指无法律上的正当原因,而受有法律上权利或利益,通常是民事实体法的请求权基础之一。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是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返
-
不当得利原物返还准备有哪些条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8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第92条中表述为:“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该法律条款中包含了构成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成立的四项基本要件,即一方获利;一方受损;获利无法律上原因;获利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四项要件,是检验不当得利是否成立的基本标准,也是确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基本法律事实。
-
得利的不当得利还能返还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07对不当得利中的善意与恶意区分源于非给付不当得利中一种: 1、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 2、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基于得撤销而经撤销的行为所为的给付,受领人知其撤销原因的,也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