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关于精神病鉴定的标准:
1、不能识别自己的行为;
2、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当发生危害行为时,处于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4、如果在精神疾病间歇期出现危害行为,由于其精神活动已经恢复正常,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5、处于智能缺损状态,应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交通事故中的精神病鉴定
404人看过
-
在离婚诉讼中确定精神病人的标准是什么
213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的阐述内容有哪些
316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精神病刑事责任的规定如何划分?
385人看过
-
传销罪定罪标准的阐述
479人看过
-
刑诉法精神病鉴定法定时间要多久?
403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刑事诉讼法关于精神病鉴定的规定是什么,精神病鉴定的标准是怎样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5精神病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有无责任能力。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从法律的角度确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严重程度和它与犯罪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具体判断标准如下:一是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一个人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二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虽可能有辨认能力但
-
精神病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1-04-13刑事责任主要划分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经鉴定后不负刑事责任,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其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还有相关疑问,可以咨询网站的在线律师。
-
法医精神病鉴定怎么鉴定精神病鉴定的精神病鉴定后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8“法医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鉴定对象规定如下: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
-
精神病的鉴定标准是怎样的精神病的鉴定标准是怎样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12精神病的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1、精神残疾的定义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5)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6)其他精神障碍。 2、精神残疾的分级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
-
精神病鉴定标准什么鉴定精神病要什么条件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26“法医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鉴定标准:精神病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有无责任能力。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