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过错方少分或不分财产的情形
在我国法律规定上,的确有少分财产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但是在其他法律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上,并没有少分或者不分财产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九十二条【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有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这里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现实中,仅仅是通过微信或其他网络工具与其它异性发生暧昧行为、偶然或偶发性的有一夜情的发生,这种情形是与法条中规定的“与她人同居”不相符的,法律规定的同居行为是指长期、持续、较稳定地共同居住,通俗的说法就是偶尔、次把次的出轨必然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但不符合法定的能主张损害赔偿的条件。
通常情形下,夫妻离婚时候,法院进行财产分割的总原则是按照均等分割原则、按照照顾妇女、儿童的原则,照顾无过错方和生活困难的一方的原则。所以,即便取得对方婚外情证据,也只能是作为法官离婚考量的一个元素,但是并不必然对夫妻财产分割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必须要明确的。
-
离婚时过错方提出财产分割疑问:是否可以少分或不分?
344人看过
-
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是否会少分或者不分吗?
135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离婚财产分少分或不分
320人看过
-
婚外情是否属过错方少分财产
155人看过
-
有什么情况离婚少分财产或不分财产
477人看过
-
过错方离婚财产会不会少分一点
270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妹夫做了对不起的事情,离婚时过错方应少分或者不分财产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6规定是,夫妻离婚时如果一方有隐藏,转移,挥霍夫妻共有财产的行为,在分割共有财产时候可以不分或少分财产。夫妻如果一方有家暴等过错,对方可以在离婚时主张得到赔偿。《婚姻法》: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实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
-
财产分割过错方赔偿的情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1离婚财产分割过错方赔偿的情况有家庭暴力、重婚及赌博或者外遇等。夫妻离婚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一方过错,这样在分割财产的时候,作为过错方,应该少分或者不分。因为财产分割纠纷双方闹到法院,法官也会按照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办理。
-
一方少分或不分财产的情形有哪些,离婚后如何分配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5-2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如小明背着小红馈赠给别的女人金银首饰、汽车、
-
过错方离婚是不是要少分财产或者净身出户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021、离婚时属于过错方的可以少分共同财产。 2、至于净身出户,除非对方愿意放弃共同财产的分配,否则的话多多少少还是要分得一部分财产的。 3、同时,我国法律当中也没有规定,离婚中的过错方需要净身出户。
-
离婚案件过错方是否少分财产或者不会得到财产呢?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4少分或不分共同财产情况:我国《婚姻法》第47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第四十条: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