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诽谤侵犯他人名誉赔偿标准法律规范有明确的规定吗?
1、诽谤侵犯他人名誉赔偿标准法律规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2、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3、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所谓特定的人是指一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一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不管单位、还是公民,都依法享有名誉权。任何公民都不得采取诽谤等的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这是由于一旦名誉受损,那么将可能会导致特定公民、或者是单位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一旦损害实际发生,则诽谤行为人通常就需要支付民事赔偿金。
-
侵犯他人名誉权赔偿标准,侵犯名誉权会有案底吗
106人看过
-
诽谤他人名誉算不算犯法
193人看过
-
诽谤他人名誉判几年,诽谤罪立案标准
425人看过
-
侮辱诽谤侵犯个人名誉权立案标准
312人看过
-
诽谤和名誉权的关系,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的区别
201人看过
-
诽谤他人名誉别人发短信能得赔偿吗
361人看过
-
诽谤他人名誉怎么处理,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13诽谤他人名誉的若是构成诽谤罪的会被人民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诽谤罪属于自诉犯罪,一般情况下不告不理。
-
-
用短信证明诽谤他人名誉有用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06行为人以短信的方式诽谤他人名誉的,受害人可以获得赔偿。受害人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行为人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散布侵犯他人名誉、故意贬损他人名誉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5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a、行为人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 b、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
-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7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法院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