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友好的基础上,合同当事人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是最好的方式;
2、合同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一方或者双方为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调解。上级机关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调解,不得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院等进行调解;
3、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以根据合同规定的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事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合同纠纷,寻求司法解决。
不发工资有什么解决方法
如果单位拖欠工资,要分两种情况:
1、劳动者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选择不解除劳动合同,而是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行政机关责令的期限内仍不发放工资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支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可以向法院起诉。
向单位要工资需收集的证据如下:
具体来说,劳动者向单位要工资时应当留意收集以下三个方面证据: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之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向劳动保障部门寄出的举报材料及邮局回执等。
单位拖欠工资一直不发或者是无故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都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也伤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来依法维权,但一般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要准备好相关的劳动证据,否则仲裁委员会不会支持劳动者的诉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卖房人签订卖房合同后如何解决争议
434人看过
-
解析买卖合同:如何解决经济性裁员带来的争议
427人看过
-
2024集体合同如何解决争议
228人看过
-
如何解决合同解除带来的争议
133人看过
-
合同不成立的如何解决争议
241人看过
-
解决合同争议如何申请仲裁
121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如何解决买卖合同合同主合同条款有争议纠纷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1买卖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应该结合各方面情况解决。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因此,买卖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该结合行为性质、目的等,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
-
应该如何解决买卖合同争议,有哪些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4解决买卖合同争议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由买卖合同的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题。若当事人不愿协商或无法协商的,可申请有关组织或机构调解、仲裁。若无法调解或仲裁的,可以起诉解决纷。
-
集体合同中如何解决争议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24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的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提交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工业和区域集体劳动合同对当地工业和地区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用人
-
房屋买卖中如何解决建筑面积争议河南在线咨询 2023-12-09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
-
货车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争议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051、因合同民事法律行为引起的纠纷,其诉讼时效期限是三年。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3、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4、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