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张*宁认为,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理念的变化,是交通肇事人员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悔过的过程,法律应当宽恕。她说:“如果交通肇事逃逸人员一直不归案,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是不利的,适当的放宽,也是对交通肇事人员的一种宽恕。”
现在,偶尔会在路边看见一些打着条幅的受害者家属来寻找目击证人,张*宁认为这也是对社会治安极其不利的。“交通肇事与其他犯罪不太一样的是,他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所以肇事后就很容易产生恐慌和惧怕的心理,也就很容易会产生逃跑的念头,这是一种应激反应。对于会给一些酒驾者或者‘顶包’者一些纵容犯罪的弊端,这就还需要法律法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适用的对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实行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有逮捕必要,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逃逸后逃逸怎么办,交通肇事顶包
441人看过
-
逃离后又自首属交通肇事逃逸吗?
446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情况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都要承担什么
404人看过
-
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被视为自首?
163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量刑幅度是怎样的,交通肇事逃逸
191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自首算逃逸吗?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53人看过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逃逸又自首是否可以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5一、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因为这种情形符合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规定,所以应当认定为自首。至于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和从宽处罚的幅度。一般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自首的条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0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情形: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①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离开指定居住的市、县。 ②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③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④不得毁灭、伪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自首怎么办,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可以减轻多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3建议尽快到公安机关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现也指主动如实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
-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交警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1-221、对于此事件,交警应当协商处理。符合取保候审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和律师就可以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了。 取保候审的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
-
交通肇事逃逸被捕申请取保候审之后可以出省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4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外出,但需要经过公安机关同意才行。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十一条被取保候审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应当经负责执行的派出所负责人批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在批准被取保候审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前,应当征得决定机关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