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交易行为的分类及情况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21:14:05 201 人看过

强制交易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

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同时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

3、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强制交易行为的侵权责任

从2003年6月开始,王先生每月的手机缴费单中都有一项莫名其妙的“移动梦网”费用支出,有时候是8元、15元,最高一次是20元。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在意,后来由于月月都收,便在意起来,经过查询,收费的是某网络公司,收费项目不祥,追问代收费的银行工作人员,也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并且有的银行还说交不交在于机主自己,不交也可以。2004年4、5月间,很多媒体都对“移动梦网”的强制性收费问题进行声讨,揭示了很多类似的案件。原来,从2000年12月起,移动运营商与SP(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创造了双赢的局面,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乱收费的问题。2003年5月1日,《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施行,中国移动对违规的网站乱收费行为进行过处罚。但是,由于市场扩张和竞争加剧,收费陷阱不断出现。例如信息、服务不明码实价,随意提价,主动发送收费信息,含糊其词骗取订约,难以退订,取消收费依旧收费等。在这些行为中,很多行为就是强制交易行为。

强制交易行为,是指未经他人承诺而强制进行交易并履行强加给该他人的“债务”,使该他人财产权利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

强制交易的侵权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制交易行为是一种商业侵权行为。商业侵权行为是发生在商业领域的侵权行为,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是商事主体。如果不是在商业领域中,也不可能发生强制交易行为。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行为主体即主动交易一方的身份一定是商事主体,是从事商业交易行为的人。受损害一方的身份没有一定的限制,则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强制交易行为的受害人。

2.强制交易行为的行为方式是强制“缔约”,强制履行“债务”。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并没有成立合同关系,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协商,有的虽然是进行过协商,但并没有最后签署合同。而主动交易的行为人一方强制确认与对方成立了合同关系(强制缔约),并强制对方履行合同,承担债务(强制履约)。在一般情况下,强制交易发生在一方当事人享有优越的商业地位,能够利用其优越地位而强制缔约并强制履约的商业领域当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也就不会发生强制交易行为。这是强制交易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

3.强制交易行为侵害的是财产权利。就一般的商业侵权而言,行为所侵害的客体应当是商业利益或者权利。但是在强制交易行为中,由于侵权行为人是商事主体,而受害主体是其他任何人,因此,造成损害的事实就不一定是商业利益,而是受害人的财产权利,是财产所有权。这种财产的损失形态是直接损失,就是行为人直接侵害受害人的财产权利,而使受害人所拥有的财产价值减少。

4.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强制交易行为一般应当是故意所为,这就是明知合同不存在而故意强制对方当事人缔约或者履约。具有这种故意的,应当认定为强制交易行为。如果出于重大过失,没有查知合同尚未成立而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债务是否构成强制交易行为呢?按照民法关于重大过失视为故意的规则,存在重大过失而强制对方履约的行为,也可以认定为强制交易行为。不过,如果是重大过失构成的强制交易行为,则当事人之间一定存在过缔约行为,仅仅是缔约行为没有最终成立而已,而不是完全没有缔约关系。

5.强制缔约和强制履约的行为与受害人的财产权利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较为明显。在构成侵权责任上,强制缔约和强制履约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即具备该要件。

应当与强制交易行为有所区别的是违约行为。例如,在手机收费中,有的是已经存在合同关系,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另行收费。这种另行收费的行为,不是强制交易行为而是违约行为。例如律师杨森状告江苏移动和扬州移动收取来电显示费纠纷案。今年5月1日开始,江苏移动和江苏联通对用户收取来电显示费,每月5元。杨森认为这是预期违约,有人认为这是强制交易。这个案件不是强制交易行为,原因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已经缔结了合同关系,不存在强制交易的基础。认定其为预期违约也不妥当,因为预期违约是在合同成立之后尚未届至履行期或者履行期尚未届满而公然违约。这个案件是在履行合同之中,一方违约,因而是实际违约而不是预期违约。

强制交易行为的侵权责任主要是损害赔偿责任。应当确定强制交易行为所直接引起的损害后果,以此为依据,确定赔偿责任的范围。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4日 01: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公用企业相关文章
  • 什么是强制交易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列出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包括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行为是对正常社会竞争的损害,是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损害。它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则。这里所说的强制交易是指强制或者限制他人交易的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强制交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同时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三、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对于强制交易行为,用户或者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与之交易。用户和消费者对于与谁交易具有选择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强制交易,不能剥夺用户和消费者的交易选择权。对于强制交易行为,用户和消费者可以到工商行政
    2023-06-07
    233人看过
  • 强制交易的行为包括哪些
    一、强制交易的行为包括哪些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强制交易可分为以下三类:1、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同时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3、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对于强制交易行为,用户或者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与之交易。用户和消费者对于与谁交易具有选择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强制交易,不能剥夺用户和消费者的交易选择权。二、强制交易的特点形式是怎样的1、经营者滥用独占地位,进行强迫交易。该类强迫交易的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独占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行为。2、滥用行政权力,进行强迫交易。该类强迫交易的行为,是指政府或其
    2023-04-24
    374人看过
  • 强制交易行为的民事责任
    强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排挤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强制交易通常为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如通讯、公共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企业实施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公用企业依照政府的指定从事独占地位的行业,其他经营者无法与其公开竞争。但是这些企业如果利用法律赋予的特殊地位,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的商品则属于强制交易的违法行为。强制交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上述案例A市电讯局的行为属于一种限定他人之间进行交易的行为。此外还有强迫他人与自己交易;强迫他人不予自己竞争对手交易;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或其制定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对不接收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消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等等。构成强制交易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2023-06-07
    217人看过
  • 强制交易的行为包括哪些
    一、强制交易的行为包括哪些强制交易是指强制或者限制他人交易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列出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包括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行为是对正常社会竞争的损害,是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损害。它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则。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强制交易可分为以下三类:1、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同时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3、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对于强制交易行为,用户或者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与之交易。用户和消费者对于与谁交易具有选择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强制交易,不能剥夺用户和消费者的交易选择权。对于强制交易行为,用户和消费
    2023-04-15
    137人看过
  • 强制交易的侵权行为特点
    强制交易行为是一种商业侵权行为。商业侵权行为是发生在商业领域的侵权行为,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是商事主体。如果不是在商业领域中,也不可能发生强制交易行为。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行为主体即主动交易一方的身份一定是商事主体,是从事商业交易行为的人。受损害一方的身份没有一定的限制,则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强制交易行为的受害人。2、强制交易行为的行为方式是强制缔约,强制履行债务。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并没有成立合同关系,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协商,有的虽然是进行过协商,但并没有最后签署合同。而主动交易的行为人一方强制确认与对方成立了合同关系(强制缔约),并强制对方履行合同,承担债务(强制履约)。在一般情况下,强制交易发生在一方当事人享有优越的商业地位,能够利用其优越地位而强制缔约并强制履约的商业领域当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也就不会发生强制交易行为。这是强制交易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3、强制交易行为侵害的
    2023-06-07
    401人看过
  • 强制交易行为的侵权责任
    从2003年6月开始,王先生每月的手机缴费单中都有一项莫名其妙的移动梦网费用支出,有时候是8元、15元,最高一次是20元。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在意,后来由于月月都收,便在意起来,经过查询,收费的是某网络公司,收费项目不祥,追问代收费的银行工作人员,也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并且有的银行还说交不交在于机主自己,不交也可以。2004年4、5月间,很多媒体都对移动梦网的强制性收费问题进行声讨,揭示了很多类似的案件。原来,从2000年12月起,移动运营商与SP(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创造了双赢的局面,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乱收费的问题。2003年5月1日,《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施行,中国移动对违规的网站乱收费行为进行过处罚。但是,由于市场扩张和竞争加剧,收费陷阱不断出现。例如信息、服务不明码实价,随意提价,主动发送收费信息,含糊其词骗取订约,难以退订,取消收费依旧收费等。在这些行为中,很多行为就是强制交易行为
    2023-06-07
    107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用企业就是指经营范围涉及公用事业的,比如水、电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用企业也应当遵守《公司法》的规定,若是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所享有的独占地位是法律赋予的,因而具有合法性,但是如果具... 更多>

    #公用企业
    相关咨询
    • 强制性交易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 强制性交易行为的特征是怎样的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5
      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强制性交易行为的特征:(1)公用企业是实施该行为的特定主体。不具备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及非经营性的政府机关不是强制性交易行为的主体;(2)其他出于公平交易地位的经营者的商品是公用企业强制性交易行为的客体,及该行为是强制安排他人之间进行交易,并非强迫他人与自己进行交易。(3)公用企业的行
    • 什么是强制性交易行为?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5
      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强制性交易行为的特征: (1)公用企业是实施该行为的特定主体。不具备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及非经营性的政府机关不是强制性交易行为的主体; (2)其他出于公平交易地位的经营者的商品是公用企业强制性交易行为的客体,及该行为是强制安排他人之间进行交易,并非强迫他人与自己进行交易。 (3)公用企
    • 什么是强制性交易行为?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2
      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强制性交易行为的特征:(1)公用企业是实施该行为的特定主体。不具备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及非经营性的政府机关不是强制性交易行为的主体;(2)其他出于公平交易地位的经营者的商品是公用企业强制性交易行为的客体,及该行为是强制安排他人之间进行交易,并非强迫他人与自己进行交易。(3)公用企业的行
    • 强制性交易行为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25
      强制交易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 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同时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 3、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 强制交易行为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6
      1.经营者滥用独占地位,进行强迫交易。该类强迫交易的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独占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行为。 2.滥用行政权力,进行强迫交易。该类强迫交易的行为,是指政府或其他属职能部门滥用职权,强行千预消费交易,强迫消费者购买某一经营的某种商品或接受某种服务的行为。 3.经营者通过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进行强迫交易。所谓“搭售”,是指经营者在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