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劳动争议案件分析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3 00:30:47 341 人看过

2005年4月15日,张艺谋与一所理工学院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协议,并在河北某大学培训部,同意理工学院接受张为学院教师工作,服务期为五年。毕业后,张在一所科技学院工作了5年。2010年5月18日,科技学院在报纸上发布通知,主张双方应按照雇佣协议的约定,于2010年4月18日终止劳动关系。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无效,法院认为,科技学院没有理由根据雇佣协议中约定的五年服务期发出通知,终止与张的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判决确认科技学院终止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关系无效

法律要点:就业协议只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确定其就业意向的依据,不具备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功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劳动合同中详细约定。用人单位自录用之日起一年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自录用之日起一年内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根据雇佣协议约定的服务期终止被视为一种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这当然是无效的

支付户籍违约金

王于2011年加入了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双方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2012年,双方签署了《非北京籍员工安置协议》,表明公司已经办理了非北京籍家庭佣工等安置手续。王先生在公司有三年的服务期。如果不是由于公司原因,王先生已提议由暂停终止劳动合同,并且必须向公司支付三万元的赔偿金。2013年10月,Wang没有向公司提供劳务。公司以Wang的同意为由要求Wang支付30000元作为违约金

法院认为,在本案中,双方签订的30000元违约金协议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是一个无效的条款。所以,,判决公司败诉

法律要点:本案争议焦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户籍违约金达成的协议是否合法。《劳动合同法》详尽列出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形损害赔偿金只有在雇员接受雇主的专业和技术培训、限制竞争、保守商业秘密等情况下,才能同意违约金。此外,雇主不得同意雇员承担违约金。可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于结算后未履行服务期违约金的协议无效,对劳动者2013年8月毕业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李与一家保安公司签署了关于引进非北京大学毕业生的协议,该公司同意为李办理北京户口。李先生按约定提交了办理结算手续的相应材料,但直到2015年3月才获得北京户口。2015年6月1日,李先生以“未能按约定解决北京户口问题,工资低,职业发展有限”为由提出辞职,并以要求单位为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为由起诉法院

法院认为,双方在《引进非北京学生的大学毕业生协议》中约定在北京解决。显然,和解协议的签订与双方最终的雇佣协议和正式劳动合同的签订密切相关,可以视为劳动合同的目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户口是Lee接受证券公司邀请的先决条件之一。该证券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因客观原因未能为李安顿下来。因此,为了避免用人单位在招工过程中捏造或夸大企业优势的不诚实行为,法院裁定,公司应为李终止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要点:本案属于雇主未能按照约定为工人安顿下来。雇主和雇员已就在北京的结算达成协议。用人单位未按约定履行义务,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试用期非法终止劳动合同的Lai于2015年5月加入一家电梯公司。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并同意试用期为2个月。2015年7月,电梯公司以赖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标准为由终止了与赖的劳动关系,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对此,赖昌星认为解雇是非法的,并以要求该公司为其非法终止劳动关系支付赔偿金为由向法院提起上诉。法院认为,一家电梯公司提交了两份材料,证明赖昌星缺乏努力工作的精神,在试用期内不断学习和主动,但公司没有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其所在单位的录用标准,部分同事的判断只是个人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公司发现,如果赖昌星在试用期内不符合雇佣条件,他显然不适合终止劳动关系。因此,法院裁定电梯公司应向赖昌星支付非法终止劳动关系的赔偿

法律要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如果证明工人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劳动条件,雇主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但是,对于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明确的录用条件,必须由用人单位告知;第二,评估工人在试用期内的工作,确认他们是否符合雇主的雇用条件,这要求雇主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第三,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在试用期内执行。在此之后,即使员工在试用期内未通过考试,雇主也不能以此为由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16: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终止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案件怎么起诉
    (1)起诉和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2)审理前的准备。正式审理之前人民法院还要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组成合议庭,开展调查或委托调查,通知当事人参加诉讼等。(3)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时,按当事人陈述、证人作证、出示证言书证等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的顺序进行。进入法庭辩论后,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然后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再由各方相互辩论。辩论之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4)依法做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一、劳动纠纷判决后多久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判决后,如果当事人在生效判决书规定的时间内未履行的,申请人可以在2年内申
    2023-03-28
    231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申诉时效的性质探析
    司法实践中,申诉时效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问题,法院和仲裁机关的处理也常常有不一致的情况。调解仲裁法不仅规定了申诉时效中止、中断,还将劳动法中引发争议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明确规定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并将以前的60日”改为了1年”。这一转变消除了旧法的模糊性,为实践中仲裁机关与法院适用法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仲裁委员会常常以超过申诉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这种做法可能混淆了申诉时效的性质。目前关于申诉时效性质有这样几种观点:一、认为申诉时效是除斥期间,认为超过了该期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不会受理或驳回申请,也就不会启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实质上也就从程序上消灭了当事人请求仲裁保护的权利。笔者认为,除斥期间即不变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而且期限届满将导致权利本身消灭。尽管该观点认为申诉时效的届满并不导致当事人丧失诉讼请求权,其仍应受到民法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的保护,但该观点陷入
    2023-04-21
    155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的分析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
    劳动纠纷与一般民事纠纷不同的是,劳动者作为个体,其相对于用人人力和物力优势的用人单位,弱势地位非常明显,因此,法律从保护弱势群体、保持博弈平衡的角度,对于劳动纠纷设计了一些与一般民事诉讼不同的举止规则。《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一、举证责任分配法律规定有哪些《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
    2023-03-26
    225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起诉状范文
    民事起诉状原告:____________,男,______族,19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生,住______市______区______路______号院______号楼______号。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住址:______市______区______路______号______大厦______层。法定代表人:______职务: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告因不服______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______劳人仲案字{20______}______号仲裁裁决书,向贵院提起诉讼。诉讼请求:1、请求法院对______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______劳人仲案字{20______}______号仲裁裁决书
    2023-04-17
    149人看过
  •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思考
    新疆石河子市某运输公司20名司机联名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撤销企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并补偿经济损失。仲裁委员会查明:1997年3月运输公司重新调整了本公司的《车辆营运承包合同》(以下简称〈承包合同〉),申诉方以承包合同费用过高、难以完成任务为由,拒不接受承包合同。为此,运输公司又将这20名司机安置某铁路线上修铁路,并为他们准备近200元的生活用具,确定1997年8月11日启程,还准备了运送车辆,结果无人上车。尔后,运输公司又给限期考虑接受承包合同。20名司机仍然拒绝,某运输公司作出决定,解除20名司机的劳动合同。鉴于上述事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6条第2项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文)第七条规定,裁决如下:1、维持某运输公司对20名司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2、某运输公司支付20名司机的经济补偿金。3、案件受理
    2023-04-22
    500人看过
  • 浅析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举证责任
    一、劳动争议举证责任概述:(一)举证责任的概念在我国,举证责任一词首先由行政诉讼法引入法律之中。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即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举出证据证明自己陈述的事实是真实的,自己的主张是成立的,否则将承担主张不被认可的不利法律后果,也即如果举证不能则很可能导致败诉。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的案件处理中,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举证责任的承担者,即由谁提供证据证明案件的事实;二是如果不能举出充足的证据证明案件的事实,由谁承担后果的问题。(二)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很多学者将举证责任视同为证明责任。在证据学上,对于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是有严格界定的。分清这两种责任,有利于区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应为独立并列的关系。所谓证明,就是运用可靠的材料来表示或者断定人和事物的真实性。证明责任,就是
    2023-03-16
    482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消除继续合同的未来效力。合同终止有以下几点: 1、债务已按约定履行; 2、解除合同;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提取标的物;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属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 更多>

    #合同终止
    相关咨询
    • 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分析的结果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4-02
      目录 案例一:劳动者在用工主体变更情况下的合理维权 案例二:在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应 由谁支付 案例三:因工负伤后如何享受待遇 案例四: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协议应视为有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 案例五:不参加社会保险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是无效条款 案例六:用人单位应慎用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七: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将承担二倍补偿 标准的赔偿责任 案例八:女职工怀孕期
    • 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劳动争议的案件涉及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25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 如何区分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案件中关于人事争议和劳动争议案件争议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4
      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之间的区别首先体现在主体之间的不平等,也就是企业、单位相对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序的权利不平等因素。其次就是这两种争议建立关系的合同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人事争议与工作人员之间是聘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
    • 劳动争议案件如何提起劳动诉讼,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01
      劳动诉讼,或称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并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一、起诉要件及内容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
    • 劳动争议案件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8
      (一)因公司炒鱿鱼、除名、辞掉工人和工人辞工、自动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有关薪水、保险、福利、训练、劳动保护的限定发生的争议; (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法律、法规限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置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