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离婚的效力也是有效的。就算是非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但是其符合结婚的各种要件的情况下,那么离婚也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虚假离婚当事人均未与第三人结婚的,其离婚可以被宣告无效,如果虚假离婚当事人是在人民法院骗取离婚调解书的,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法。因此虚假离婚的处理应该根据上述规定来处理。
通谋虚假离婚的特征
通谋虚假离婚与被欺诈离婚不同。被欺诈离婚是一方被另一方欺诈而离婚。通谋虚假的离婚,是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合谋串通,骗取离婚登记的行为,欺诈的对象是婚姻管理机关。通谋虚假离婚的双方相互之间不存在欺骗与被欺骗问题。因而,通谋虚假离婚有如下特征:
(1)假离婚中一切预谋都是夫妻共同策划而定,主体是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有共同通谋。
(2)当事人双方离异时,夫妻感情正常或未完全破裂,因而离婚并不是双方的真实意愿,而是双方共同虚假的意思表示。
(3)双方的真实动机不是离婚,离婚只是一种手段,即通过暂时的离婚这种手段实现其他目的。如回城、进城、给子女办转户口、多生子女、多分房屋、多享受福利补贴(如暖气、煤气补贴)、逃避债务;等等。
(4)双方离婚只是形式上的或暂时性的,实质上并没有永久性解除夫妻关系。因而,通谋虚假离婚,一般在离婚后,双方是貌离神合,保持来往,期待的目的达到或条件成熟后,随时准备复婚。
(5)假离婚的结果并不具有唯一性,时有弄假成真的相反结果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假离婚的目的实现后,双方当事人能够如愿以偿,按期复婚;但也有少数当事人,假离婚后一方中途变卦,违反假离婚约定,不愿复婚或已与他人再婚,弄假成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
如何防止破产时的虚假债务
240人看过
-
如何防止取得虚开发票
428人看过
-
如何防止虚假证明文件的出现?
88人看过
-
如何防止徇私舞弊假释行为的发生?
462人看过
-
如何防止虚假房东欺诈?如何处理虚假房东欺诈
472人看过
-
如何防止离婚时虚构债权债务
281人看过
虚假离婚,指的是夫或妻一方或双方并没有真实的离婚意图,而是通过双方的串通和对方的欺诈,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的虚假行为。只要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拿到离婚证或者是离婚判决书生效了的,就有法律效力,双方就解除了夫妻婚姻关... 更多>
-
如何防止房地产商发虚假广告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3-24怎样防止商品房的虚假广告?目前有些开发商的宣传存在不真实的情况,而许多购房人又大多是先从广告中了解房屋的大致情况的。但你千万不要把宣传广告与商品房合同划等号。凡是宣传广告和开发商口头承诺的东西,你如果很在乎,也就是说,你正是看中了宣传广告中宣传的某方面,你一定要在合同中的补充协议中注明,而且任何违约都应在协议中设定赔偿条款。如果是现房你可以通过对房屋的实地考察辨别真伪。 二、如何对开发商进行资格审
-
离婚前如何防止债务的产生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71、一般情况下,在结婚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除非能够证明债务是一方以个人名义负担或是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所为的“假债务”等情形。 2、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
如何避免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虚假信息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22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知道是虚假的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为编制,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
如何防止离婚一方造假债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8在实践中,给予处罚的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查实伪造相对困难,一般的做法是对该债务不予认定。请看如下几个方面: (一)若该借款并没有用于家庭生活需要,则只能算作对方的个人债务,不应由配偶承担。 (二)在诉讼中,若只有借条,而债权人不出庭作证,则该借条一般不会认可。 (三)找到该债务的债权人要求说明债务形成的来龙去脉。虚假债权人大多编造的理由是,对方因公司经营需要向对方借款,若该债款不是用于股东出资,则
-
如何防止工伤事故发生山西在线咨询 2023-10-26预防工伤事故发生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员工,制定安全的操作流程,对工程技术措施进行完善,严格执行员工的作息执行,保障员工劳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防护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