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不愿续签劳动合同是可以直接走人的。劳动合同到期,是自然终止劳动合同,不是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合同中没有约定需要劳动者提前告知,劳动者就没有提前三十日通知用工单位的义务。只要办理离职手续就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到期了不续签是自动解除合同吗
一、合同期满,劳动合同终止。如仍在单位工作,则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建议尽快续签。
1、如果单位不续签,需要进行经济补偿。
2、如果员工不续签,要看具体情况又细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仍然不续签的,则不进行经济补偿。
(2)如果单位降低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不续签的,则单位还要进行经济补偿。
3、不续签劳动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可以要求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须要做到:
第一、告知劳动者劳动合同到期,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第二、向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载明终止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第三、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相应的档案、社保关系转移手续;
第四、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离职后没有签署劳动合同,是否能立即结算工资?
498人看过
-
"酒驾结束后能否立即增驾?"
271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能否立即解除员工职务
308人看过
-
何时劳动合同可以结束
443人看过
-
签订劳动合同与辞职工资立即结算是否有关系?
187人看过
-
劳动合同只要一订立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171人看过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消除继续合同的未来效力。合同终止有以下几点: 1、债务已按约定履行; 2、解除合同;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提取标的物;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属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 更多>
-
产假结束后,员工能否立即辞职?西藏在线咨询 2025-02-06产假结束后,如果不想去上班,可以立即辞职。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单方面辞职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因此,需要在通知单位后三十天才能够办理离职手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能否在试用期结束时立即结清工资?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22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试用期内辞职的劳动者只需结清工资即可,没有规定必须当时结清。只要用人单位在三天内结清劳动者工资,就是合法的。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关系。另外,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女职工断奶后,能否立即解除劳动合同?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15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证明(即离职证明),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结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或者拖欠,当事人可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结清。否则当事人可以去劳动局申诉或者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双方依法解除或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根据《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
-
劳动合同中可否约定期间即时离职?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19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离职期限,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地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九)法律法规应当纳入劳
-
劳动合同即将结束会有哪些相关事项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2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 1. 劳动合同期满;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 劳动者被宣告死亡或失踪;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 6.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