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护权撤销的情形主要有什么
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六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
4、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未成年人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
5、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学习的;
6、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
7、有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
二、撤销监护权还能恢复吗?
父母等监护人被撤销监护权后,可自监护人资格被撤销之日起三个月至一年内,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监护人资格,并应当提交相关证据。
人民法院应当征求未成年人现任监护人和有表达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意见,并可以委托申请人住所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其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对申请人监护意愿、悔改表现、监护能力、身心状况、工作生活情况等进行调查,形成调查评估报告。
申请人确有悔改表现并且适宜担任监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恢复其监护人资格,原指定监护人的监护人资格终止。
综上所述,我国民法典对撤销监护人资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发生上述情形之一的就要将监护人撤销进行重新指定,否则就有可能危害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而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由未成人住所地、监护人住所地或者侵害行为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受理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用。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监护权撤销的情形主要有什么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
-
哪些情形可以撤销监护权,撤销监护权的管辖法院
55人看过
-
如何申请撤销监护权,申请撤销监护权的主体
489人看过
-
撤销父母一方监护权要满足哪些情形
71人看过
-
撤销监护权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撤销监护权程序是什么
473人看过
-
监护人在何种情形下撤销
429人看过
-
检察机关支持申请撤销监护权的情形有哪些
342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都有什么情形可以撤销监护权撤销监护权的条件有什么呢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17根据法律规定,监护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形下可以撤销其监护权: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
监护权撤销需要满足哪些情形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10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六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等等。
-
监护权的撤销七种情形是什么,有没有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12-04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六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等等。
-
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监护权,监护权撤销情况是怎样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21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 (一)性侵犯、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2)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监督和照顾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严重伤害,未经教育纠正; (三)拒绝履行六个月以上的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明; (4)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坏习惯不能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因服刑等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拒绝委托
-
监护人资格的撤销情形有什么情况和条件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51、谁可以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下列单位和人员(以下简称有关单位和人员)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2)未成年人的其他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3)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 (4)民政部门及其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5)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学校等团体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