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罪认罚上诉后减刑是否可以?
认罪认罚上诉后是否可以减刑要根据减刑的条件来进行认定的,不符合判刑条件就是可以维持原判的,对于上诉的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而进行的审判程序;如果没有当事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不会引起第二审程序。不论是当事人上诉,还是人民检察院抗诉,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如果超出法律规定的期限,即使提起上诉或者抗诉,也不能引起第二审程序。
(1)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2)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3)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4)第二审法院发现第一审法院的审理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二审程序
第三百三十六条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三日内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复核。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意原判的,应当书面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的,应当裁定发回重新审判,或者改变管辖按照第一审程序重新审理。原判是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中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重新审理;
(二)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第二审维持原判,或者改判后仍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应当依照前项规定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对于二审程序的具体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上述法律中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合法的处理,特别是不同的涉案情况所认定的具体事项是不同的,如果对认罪认罚的具体情况不清楚的,还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界定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一百九十一条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n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n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
认罪认罚可否换取减刑六成
391人看过
-
认罪认罚书上签字后会减刑吗
357人看过
-
被判处刑罚后是否认罪能减轻刑罚
191人看过
-
认罪认罚是量刑后在减30%吗?
377人看过
-
认罪认罚后无正当理由可以上诉吗
386人看过
-
二审自愿认罪是否可以减刑
195人看过
-
减刑可以认罪认罚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231、对于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当减轻处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以内从轻处罚。 2、《刑法》第62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刑法》第63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
-
职务犯罪是否可以通过认罪认罚从宽来减轻刑责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12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等行为。对于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是一种常见的减轻刑责措施。但是否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赃款赃物的追缴归还情况等方面。
-
认罪认罚领取罚金就可以减轻刑罚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12从宽是指对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当减轻处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以内从轻处罚。
-
自首前期加认罪认罚可以减刑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3我国法律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有自首和认罪认罚情节的一次性可以减刑多少,对犯罪分子的减刑幅度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分析,犯罪分子减刑后,实际服刑的幅度也受到限制,比如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服刑的期限最少是13年。
-
认罪认罚量刑过重能否上诉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2认罪认罚量刑过重能上诉。 认罪认罚从宽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检察机关在制定具结书时已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悔罪表现等情况,最大限度地对被告人的刑罚提出从宽的量刑建议。被告人对法院根据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作出的判决有上诉的权利。 【相关延伸】 认罪认罚量刑能减刑多少? 认罪认罚减刑幅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