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用人之日起一个月的次日至一年的第一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两倍,自用人之日起一年的当日,视为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立即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双倍工资从入职后第二个月起计算,入职后第一个月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宽限期,不包括在内,即,用人单位在录用后的第一个月内不能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也不给予负面评价。那么双薪最多能维持多久呢?持续到员工离开吗?事实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从入职之日起一个月的次日起至一年的第一天止,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月薪,自入职之日起一年内视为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指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在劳动者就业一年之日已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只需办理签订补充合同手续。因此,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最多可支持11个月
第二,如何计算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即按劳计酬。双倍工资实际上是对用人单位未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惩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双倍工资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计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双倍工资的立法意图是用人单位要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防止大量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保护弱势劳动者,规范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自劳动者就业之日起一年内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雇佣一年后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就不保护劳动者要求的双倍工资,因为在这个时候,一年的自雇被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提倡双倍工资
既然双倍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诉讼时效应当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限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
薪资与薪酬的区别及相关法律问题
193人看过
-
关于薪级确定的问题
306人看过
-
消除欠薪问题的关键
214人看过
-
关于《劳动合同法》中“双薪”适用的两个问题
188人看过
-
关于职工薪酬问题
200人看过
-
企业职工停薪留职的有关问题
53人看过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
-
有关与压扣的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1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
关于民工讨薪问题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1民工讨薪的措施: 1、先协商先争取协商解决。协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联合起来,可以选出代表协商; ②要主动亮出证据,并注意通过录音等方式保存协商记录; ③讲明政府和法律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处罚,让老板对我们心生敬畏。 2、拨打12333、12348、12351 当农民工兄弟不知所措时,别怕!这时候,你可以拨打这3个电话,咨询并获得维权帮助: 12333: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热线 12348:司法部
-
有关事业单位停薪留职的问题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7事业单位关于停薪留职: 停薪留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年。“停薪留职”期间,不升级,不享受各种津贴、补贴和劳保福利待遇;因病、残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可按退职办法处理;从事非法活动,符合《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开除条件的,原单位有权按开除处理。 停薪留职”人员在从事其他有收入的劳动时,原则上应按月向原单位缴纳劳动保险基金,其数额一般不低于本人原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停薪留职”期间计算工龄。
-
劳动合同关于薪酬的问题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07劳动合同中薪酬的规定: 1、用人单位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保护制度; 2、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工资分配形式和水平。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为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