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劳动者签了一年的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一致办理辞职手续;用人单位驳回辞职申请的,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递交书面辞职申请,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提前三天递交即可;用人单位存在损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
一、我是刚刚去夜场的可不可以走合同
刚签完做夜场的合同签完就后悔了不可以不去。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一致办理辞职手续;用人单位驳回辞职申请的,劳动者应当提前30天递交书面辞职申请,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提前三天递交方可办理辞职手续。
二、劳动者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包括哪些?
具体的辞职方式分以下三种情况:
1、正常辞职的情况。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提出辞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第31天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
2、即时辞职,即所谓的快辞。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例如拖欠劳动者工资和未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的工资、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3、劳动者违法辞职的情况。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例如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的方式给用人单位送达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三、试用期多少天才可以辞职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没有辞职事件的限制。但是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自己离职的事宜。只要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了用人单位,那么三天期限届满后,劳动者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
-
劳动合同未满约定服务年限辞职可以吗
314人看过
-
合同未满一年未签署,可否立即辞职?
429人看过
-
没签定劳动合同未满一年的孕妇被辞退可以劳动仲裁吗?
158人看过
-
可以未辞职未解除劳动合同吗?
129人看过
-
合同未到一年没签可以立即辞职吗
154人看过
-
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可否辞职?
496人看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
合同期满后,未续签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9以上是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签的回答,希望帮到你。 续签劳动合同是指合同期满后企业与员工不终止劳动关系,在双方完全同意的情况下继续履行原合同确定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行为。续签劳动合同和订立劳动合同一样,应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具体应注意如下事项: 1、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同意续延劳动关系的,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前依法续签劳动合同。 2、员工若患有职业病
-
-
劳动合同未满约定服务年限辞职可以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03劳动合同未满约定服务年限辞职可以,在解除劳动合同书上签字不是领取补偿金的前提,两者无直接联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如果符合《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需要支付经济赔偿的,用人单位应当予以支付。
-
工作一年期内未签劳动合同可以提前辞职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4签了一年劳动合同,没到期劳动者可以辞职。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行为的,劳动者可以辞职,并且可以向主张经济补偿。
-
未签合同满一年怎么辞职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27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因此,劳动者或劳动保障部门可以从以上方面去证明或认定。司法实践中,还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