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主客观一致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9 21:20:32 393 人看过

过失犯罪主客观不一致,主客观一致一般是针对故意犯罪而言的。主观追求的目的和客观达到的效果一致。而过失犯罪中,主体在主观意识中,并没有客观事实发生的追求,其对客观事实的发生是无意识的。

一、引诱幼女卖淫罪标准

引诱幼女卖淫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引诱幼女卖淫罪促使了卖淫嫖娼活动的泛滥,因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但破坏社会风尚,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同时也严重摧残了幼女的身心健康。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幼女,幼女是指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女。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引诱幼女卖淫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引诱幼女卖淫行为的,都可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在实施引诱幼女卖淫的行为,并且明知这种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

二、怎么样才能构成强奸罪

强奸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若对象是幼女,则犯罪客体是幼女的性的绝对不可侵犯的权利;若对象是妇女,其犯罪客体是妇女享有的拒绝与其合法配合意外的其他男子性交的权利。

(二)客观方面: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

(三)主体要件:强奸罪的主体是男性。

(四)主观方面:主观要件必为故意,并以强奸为目的,即行为人追求的是与被害人非法强行发生性行为。

三、危险驾驶罪属于哪个犯罪类型

第一、从主客观方面来说,危险驾驶罪必须是过失犯罪,属于过失犯罪的类型,其行为人主观必须是过失。第二、危险驾驶罪属于行为犯。意思即只需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情节恶劣,就构成此罪,而不论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第三、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在刑法分则被放置于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14: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犯罪主观上有过错吗
    过失犯罪主观上没有过错,主观上不是故意的是过失。一、电力机关因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判多久电力机关因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判刑标准:1、犯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是指因过失损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罪的对象是公共安全,不同于破坏电力设施罪,犯罪主观上是由过失造成的,而不是故意破坏。二、重大责任事故罪四个构成要件重大责任事故罪其的四个构成要件是:1、本罪的犯罪的主体必须要是在某一项“业务”工作的人;2、本罪的犯罪的对象是他人的人身和金钱或者物品;3、本罪的客观方面主要是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和作业过程中违背了有关于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4、本罪的主观意思就是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不是故意。三、共同过失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吗?共同过失是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刑法》的规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2023-03-20
    305人看过
  •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犯罪中止
    一、中止犯立法概述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据此,所谓中止犯,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形态。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弄清犯罪中止与中止犯这两个不容混淆的概念。犯罪中止根本不是一种犯罪行为,它是行为人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施犯罪过程中出于己意主动停止犯罪活动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遏制犯罪继续发展下去的行为。而中止犯可作两种解释,除了作为一种直接故意犯罪形态之外,还指的是业已构成中止犯罪的行为人。犯罪中止的概念从历史沿革上来看,是从犯罪未遂的概念中分离出来的。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同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早期对未完成犯罪形态的原因是出于本人还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在立法上未作细致的区分。在大陆法系国家,最早规定中止犯的立法例是1871年《德国刑法典》。该法典
    2023-04-22
    152人看过
  • 主客观不统一怎么定罪
    一、主客观不一致如何定罪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所以,主客观不一致是不能定罪的。【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二、请问职务犯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023-04-01
    188人看过
  •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主客观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种:1、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2、学校教育的失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3、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4、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一)国家必须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作为公权力的代理人,国家是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负责的责任主体,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所有资源,只有它有条件也应该为此负责,因此,作为责任主体的国家应当:1、具有明确可行的立法首先应该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其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从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2、建立立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这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组织保障。目前很多的执法部门对青少年涉足游戏厅、迪吧、夜总会等不宜场所该管的事不管,甚至参与包庇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社会环境恶化,违法犯罪大
    2023-07-09
    175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构成是什么?
    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是什么?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为:某种犯罪是通过某一行为、在一定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后果;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
    2023-08-17
    388人看过
  • 从一起案件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三要素
    过失致人死亡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案情]公诉机关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艾*俊,男,农民。2005年8月27日晚7时许,被告人艾*俊因收购柑桔与许*军等人发生矛盾。当晚11时许,双方在电话联系中因言语不合再次发生争执后,艾*俊乘坐其子驾驶的摩托车赶至宜昌市点军区王家坝柑桔打蜡厂,在该厂大门口与受害人刘*华相遇,在争执中艾*俊要刘*华走开,并随手一挥。因地面湿滑、刘*华喝酒过多等原因,刘*华摔倒在地,当即呕吐,耳内出血,后昏迷不醒。随后,被告人艾*俊与他人一起将刘*华送往医院救治,并于第二天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同年9月21日,刘*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05年9月25日,经宜昌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法医鉴定:刘*华系生前身体受到他人外力
    2023-06-03
    400人看过
  • 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恶)
    核心内容:从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方面分析。不同内容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形成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四种罪过形式。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具体可用下图表示: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罪过形式附:合理信赖、监督过失(监管部门的过失)注意:容忍规则:科学试验和高速运输工具的事故一般定过失或意外,主要看是否遵守了规则(新新过失理论)―――遵守规则是意外,没遵守规则是过失,只有犯意非常明确的时候才能成立故意罪过之间的相互区别:对犯罪主观方面掌握的关键点在于几种罪过相互之间以及与意外事件等的区别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①认识因素内容与程度不同;②意志上对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注意:对于间接故意的放任,必须是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如果行为人意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则不存在放任直接认定为希望。③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行为的定性处理不同。德国惩罚间接故意未遂,中国对
    2023-02-19
    141人看过
  • 15周岁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观要件
    一、15周岁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5周岁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如下: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观要件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
    2023-04-04
    77人看过
  • 侵占罪中认定遗忘物应主客观相一致
    侵占罪中关于遗忘物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其与民法中遗失物的关系,因此如何判断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成为定罪关键。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笔者认为遗失物不应作为侵占罪的对象。那么如何划分遗忘物和遗失物呢?刑法上应从拾得人的角度来判断持遗忘物与遗失物应区分的学者多是从遗忘(失)人的角度来判断争议中的标的物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如有的民法学者界定:遗失物是非出于遗失人自己的意思而丧失占有,同时又不为其他人占有的非无主动产;遗忘物则是指占有人偶然遗忘于他人的车船、飞机、住宅等特定场所的物品。有的刑法学者界定: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只能依据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的记忆力,其回忆得起来物的放置位置的,即可认定侵占人构成犯罪;无法回忆起来的,就作为一般的侵权行为处理。这种区分判断的角度是存在问题的。物的放置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权利人是否回忆得起来与持有人去过多少场所、记忆力如何、发现物不见了的时间长短等关系密切,有时行为
    2023-06-11
    204人看过
  •  过失伤害的故意要件: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本文介绍了行为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概念及其在故意伤害罪中的作用。行为要件包括侵犯他人健康权,即对象要件;行为本质为对他人身体的非法侵害,即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为故意,即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健康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根据行为要件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程度,故意伤害罪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行为要件包括侵犯他人健康权,即对象要件;行为本质为对他人身体的非法侵害,即客观要件。第一,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行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前者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等;后者,如果有保护孩子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看到孩子拿刀在身上乱戳,结果孩子瞎了眼睛的行为可以构成本罪;其次,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非法进行。如果法律允许某种伤害行为,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比如正当防卫造成伤害但不过当,医生截肢治病。再者,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对他人造成轻伤以上的损害,才能构成故
    2023-12-25
    242人看过
  • 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过失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负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侵犯了刑法多少条需要负刑事责任,那么负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呢?负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意味着应受刑罚处罚。另外负刑事责任要求
    2023-03-29
    79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观要件和什么
    犯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犯罪的客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一、犯罪要件四个要件的解释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犯罪客体的。犯罪之所以具有社会危害性,首先是由其所侵犯的犯罪客体决定的。一个行为不侵犯任何客体,不侵犯任何社会关系,就意味着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就不能构成犯罪。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
    2023-03-08
    217人看过
  • 非主观过失致死怎么量刑
    一、非主观过失致死怎么量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1、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该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过失杀人必须有造成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才构成本罪,所以,过失杀人无未遂。2、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者是指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过失杀人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既没有伤害的故意,也没有杀人的故意,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才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2023-06-02
    246人看过
  • 犯罪的过错主观上可以定过错吗
    过失犯罪主观上没有过错,主观上不是故意的是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过失犯罪构成条件:1、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2、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3、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二、什么情形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而侵害刑法保护的某种法益的情形;行为人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形。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三、什么是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
    2023-04-04
    252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过失伤害被踹了好几脚,过失犯罪要求主客观一致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9
      过失犯罪分为两种,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但无论哪种过失都不会存在主客观一致。过于自信,虽然预料到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但主观上并非期待结果发生;疏忽大意,由于不注意引起结果发生,主观不期望结果发生。
    • 主客观不一致罪定罪解析
      甘肃在线咨询 2021-08-12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   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所以主客
    • 共同过失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故意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8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注意该共同犯意只要求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相同,并不要求犯罪故意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必须完全相同,如一方是直接故意,另一方是间接故意,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也可成立共犯。二人以上通过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人的行为形成一个共同的有机整体,而因共
    • 【案例分析】犯罪主客体主观客观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6
      只要是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成为本犯的犯罪主体。侵害的客体为国家经济法管理秩序和相关经济的所有权或支配权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只能是顾意的,过失不构成犯罪。客观上实现了不法行为,造成的违法行为与犯意相统一。也就是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 什么是犯罪中的客观过失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17
      犯罪过失是“犯罪故意”的对称。刑法上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