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违约行为(损害理由)开始三年为诉讼时效。合同未履行的,从合同规定的履行时间计算三年为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侵犯民事权利的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届满,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消失。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履行强制义务人的义务。法定诉讼时效期满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不再保护。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土地买卖合同诉讼时效探讨
121人看过
-
合同不履行的诉讼时效问题探讨
84人看过
-
地铁存在的瓶颈和限制
436人看过
-
加工承揽合同的诉讼时效限制探讨
164人看过
-
探讨合同诉讼时效原则的实际运用
339人看过
-
探讨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的解决方法
135人看过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和债权人。保证合同属于从合同,从属于主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 更多>
-
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探讨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17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特点 根据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是否向保证人行使请求权,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通过诉讼程序向法院提出保护民事权利请求的期限,适用《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及延长也同样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第二种情况是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没有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
-
诉讼时效与合同成立关系探讨广东在线咨询 2025-01-15如果合同未能成立并产生纠纷,则适用于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如果当事人不愿进行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未能达成协议,他们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对于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如果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他们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
-
解除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否存在?福建在线咨询 2021-07-05对于合同解除权而言,其是没有诉讼时效的,而只有除斥期间。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合同解除权。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具有如下特点: 1、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3、除斥期间
-
2022年赠与合同无效存在诉讼时效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0赠与合同无效存在诉讼时效,确认合同效力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关系探讨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291. 诉讼时效是指当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的法律制度。 仲裁时效是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否则,法律规定将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 2.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对于仲裁时效,如果法律对其有规定,则应适用该规定;如果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则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