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公司人格混同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1:51:28 67 人看过

公司和股东彻底分离是公司取得法人独立资格的前提,也是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基础。

这种分离不仅表现在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的彻底分离,而且表现为股东远离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的财产权和公司经营权彻底分离。但实践中公司与股东财产混同、业务混同从而造成人格混同的情形比较严重,公司虽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但公司的人格只有象征意义,实际已被股东控制。

财产混同主要表现为股东的营业场所或住所完全一致,公司帐簿与股东帐簿不分或合一,公司与股东的资本或其他财产混合等,易使公司财产被股东非法转移、私吞,影响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

业务混同主要表现为公司与股东从事同一业务活动,公司业务以股东名义进行,交易对方分不清究竟是与公司本身还是与股东发生交易。当公司与股东间发生全部的财产或业务连续性混同时,不仅严重地背离了公司与股东分离原则,而且也导致公司与股东人格差别客观上不明了,财产的独立化程度与权利义务归属点的法技术不对称,法人独立存在的根据丧失,故应揭开公司面纱,还其不具备法人独立人格特性的本来面目,视公司与股东为一体。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9日 14: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公司人格混同相关文章
  • 公司人格混淆的评定
    公司人格混同
    公司人格混同主要有三种情况,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姐妹公司间的人格混同。所谓的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在形式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与股东之间,或公司与公司之间,在财产、业务、人员等方面出现混同,导致公司法人丧失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资格的情形。1、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由于母、子公司间存有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子公司虽然系独立的法人实体,但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故很难保证其自身意志的独立性,据此,可从维护公平原则出发,否认子公司的法人人格,把子公司与母公司视为同一人格,由母公司直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2、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因为在相互持股的情况下,一方所持有的对方的一部分股份很可能就是对方出资给自己的财产,如该部分股份达到了控股程度,则表面上看似乎是二个相互独立的企业,但实际上已经混合为一体,从而产生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3、姐妹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一人出资组成数个公
    2023-06-30
    68人看过
  • 两公司法人人格混同应共同承担债务
    案例简介2003年6月,刘某开设的一家贸易公司与广州某安装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安装公司借给刘某的贸易公司共210万元。几年来,贸易公司除偿还借款50万元和利息外,尚欠的本金160万元迟迟没有归还。安装公司多次催讨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刘某的丈夫易某是一家鞋厂老板,而两公司间款项往来频繁。为此,原告以借款虽是贸易公司所为,但鞋厂也是借款的共同使用人为由,将贸易公司和鞋厂共同列为被告,要求这两家公司共同归还上述借款。对原告的起诉,鞋厂的易某以法人人格独立为由提出抗辩。他认为,他虽和刘某是夫妻,但鞋厂与贸易公司是两个依法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是独立存在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各自对自己的经营活动和债权债务承担相应责任。本案借贷关系只发生在原告与贸易公司之间,与他的鞋厂没有关系。原告将其作为被告,属于诉讼对象错误,应裁定予以驳回原告的诉求。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即某鞋厂和某贸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夫妻关系。
    2023-06-09
    156人看过
  • 一人公司人格混同有什么法律后果
    【案例介绍】张家港某公司与常州某公司素有业务往来,截至2015年底,常州公司尚欠张家港公司一笔59万余元的款项。因常州公司系一人公司,任某为该公司唯一股东,冯某为任某妻子,张家港公司认为任某存在人格混同情形,故向张家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常州公司给付货款59万余元。任某、冯某对其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冯某则认为,其已于2015年年底与任某离婚,常州公司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要求任某承担责任,公司的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因此不能因为冯某曾是任某的妻子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张家港法院经审理认为,任某未提交任何证据证明公司的财产独立于任某自己的财产,故任某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涉案债务虽系任某与冯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由于公司经营产生的债务,冯某本身也参与了公司的经营,且审理中冯某作为公司会计对公司结欠的债务进行了确认,说明冯某对涉案债务是知悉的,在无证据证明冯某可以免除责任情形的情况下,
    2023-06-09
    330人看过
  • 法人如何否认与公司人格没有混同
    笔者主张在受案范围方面采宽范围说,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的情形类型化,采取概括与列举式,便于司法实践中统一标准,防止滥用人格否认权现象发生。具体情形如下:(一)公司资本不充足如公司缺乏充足资本或只具有名义资本,因其违背资本充实的原则。实践中公司法人人格的利用者常采取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的方式,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法院对上述两种情形应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直索股东责任。(二)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合同义务即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以公司名义承担与公司并不相称的风险,造成股东个人享受利益,公司承担义务的状况。表现为:1、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转移资产,终止原公司,另设新公司实现逃债目的;2、利用债权人对公司人格的信赖,以公司为工具,在交易中骗取利益;3、规避契约上的不作为义务。(三)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表现为:1、利用公司法人资格规避公司,如为规避竞业禁止义务而作为控股股东另设公司从事竞业交
    2023-04-03
    153人看过
  • 如何防止公司和股东的人格混同?
    一、如何防止公司和股东的人格混同?为有效解决股东个人责任及风险的预防问题,我们应在以下环节,对股东的商事活动予以特别的警示,并依据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建议,主要包括:公司设立活动(如出资管理,认缴出资期限安排及履行);公司运营、治理活动(董事会、股东会决策程序规范);管理层的构成及公司的关联交易规则;公司财产的流转、收益、安全等交易合规与真实性掌控;股东权利(收益权)实现的合法途径(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定程序);不可忽视的债权人利益保护;公司人格消灭的唯一途径:破产程序或解散、清算程序。二、公司和股东的人格混同都有什么情况?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以及公司法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诉讼的审判经验,实务中认定“人格混同”、适用“揭开公司面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类:1.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出现了混同。目前来看,这是司法实务中适用“人格否定”理论、判令股东对
    2023-05-02
    125人看过
  • 公司法人代表与公司人格混淆的法规
    公司人格混同是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或其他公司人格完全混为一体,使公司成为股东或其他公司的另一个自我,形成股东即公司或公司即股东的情形。公司人格混同的表征为财产混同、业务混同和人员混同等。公司人格混同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公司人格独立的基本要件,构成现代公司法中公司人格否认的最重要的原因。公司法定代表人与股东的区别公司法定代表人与股东的区别主要是,法定代表人承担经营中的责任,股东承担的是出资的责任。有限责任是指公司一旦经营不利的话,股东只以自己的出资额度为限承担的责任,超过的部分债务无须再承担责任,这时通常就是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第六十三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
    2023-07-05
    177人看过
  • 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公司人格混同是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或其他公司人格完全混为一体,使公司成为股东或其他公司的另一个自我,形成股东即公司或公司即股东的情形。公司人格混同的表征为财产混同、业务混同和人员混同等。公司人格混同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公司人格独立的基本要件,构成现代公司法中公司人格否认的最重要的原因。按照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要求,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相分离,股东只负出资义务,公司独立承担责任。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股东对于公司的债务仅负有限责任,意味着股东将部分投资经营风险转移给了公司债权人,这显然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似乎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但公司人格独立制度赋予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是以股东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前提的,其中股东必须严格遵守分离原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义务。分离原则乃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最为核心的法律价值所在。尽管各国的公司法律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2023-04-14
    155人看过
  • 公司人格混同的认定如何进行认定
    20世纪初,美国法院首次通过判例否认了公司法人人格,大陆法系的德国和日本也通过判例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我国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引入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由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身内涵丰富,情形多变,成文法难以将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各种情况一一列举。本案例中涉及的关联公司之间人格混同的情形,即属于公司法中未明确具体规定的。虽然一般认为,关联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关联公司之间界限模糊,如资产部分、人员交叉、业务混同,甚至注册地、营业地、银行账户、电话号码等完全相同,令外界无法分清交易对象,但由于人格混同的表现形式多样,混同的手段也不断翻新,一旦确定某一表现形式构成人格混同的表征,则某些公司必然尽力规避这些表征,同时依然保持有实质混同,使债权人的取证和法院认定判断是否构成人格混同的难度大大增加。但是,认定关联公司人格混同可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表征因素第一,人员混同。
    2023-06-09
    257人看过
  • "一人公司"解读
    所谓一人公司,其实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俗称。修订前的我国《公司法》只承认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至少要两个人。若单独一个人办经营组织,就只能办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等非公司组织。新《公司法》放宽了规定,允许一个人办公司。一人公司对希望单独创业的投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风险。没有一人公司以前,无论个体工商户还是个人独资企业,都实行无限责任制。就是说,对经营组织所欠的债务,投资人不但要用经营组织的财产,而且还要用个人的财产承担责任。而一人公司则是有限责任制。它和一般有限公司一样,公司只以自己的财产对所欠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只以自己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而不必用私产抵债。由于一人公司的治理结构比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简单,是更自由的公司形式,因此需要有力的制度机制来对其管理与监督。新《公司法》就对一人公司作出比一般有限责任公司更严的规定。譬如,一般有限责任
    2023-06-09
    314人看过
  • 公司法混同人格的表征因素有哪些?
    第一,人员混同。这是指关联公司之间在组织机构和人员上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如公司之间董事相互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甚至雇员也相同,最典型的情形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第二,业务混同。这是指关联公司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彼此不分。如同一业务有时以这家公司名义进行,有时又以另一公司名义进行,以至于与之交易的对方当事人无法分清与哪家公司进行交易活动。第三,财务混同。这是指关联公司之间账簿、账户混同,或者两者之间不当冲账。需要注意的是,关联公司依法合并财税报表,以及在分开记账、支取自由前提下的集中现金管理,不应被视为财务混同。上述三种情形是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典型表征,是人格混同的常见表现形式。实践中,人格混同的情形不限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表征因素,诸如电话号码一致、宣传内容一致等。在认定人格混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集团公司、母子公司结构之下,控制公司对其下属公司的人员、业务、
    2023-06-02
    339人看过
  • 如何判断公司与股东之间人格混同
    1、公司人格混同的表征因素第一、人员混同。这是指法人之间在组织机构和人员上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如公司之间董事相互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甚至雇员也相同,最典型的情形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第二、业务混同。这是指法人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彼此不分。如同一业务有时以这家公司名义进行,有时又以另一公司名义进行,以至于与之交易的对方当事人无法分清与哪家公司进行交易活动。第三、财务混同。这是指法人之间账簿、账户混同,或者两者之间不当冲账。需要注意的是,法人依法合并财税报表,以及在分开记账、支取自由前提下的集中现金管理,不应被视为财务混同。2、公司人格混同的实质因素财产混同是指法人之间的财产归属不明,难以区分各自的财产。如法人的住所地、营业场所相同,共同使用同一办公设施、机器设备,公司之间的资金混同,各自的收益不加区分,公司之间的财产随意调用等等。这是法人人格混同的实质因素,因为
    2023-02-25
    275人看过
  • 公司人格混同举证责任由谁来承担
    司法实务中,公司独立人格被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因关键证据难以获取,要求提起诉讼的债权人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证明股东故意实施了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过于严苛。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关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裁量分配,以及第七十五条关于法律上的推定,两种特殊的证明责任分配方式可以适用。由此,债权人有责任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关联公司之间具有存在人格混同的较大可能性,使法官产生合理怀疑,同时证明自身利益因公司人格混同情形遭受严重损害,而进一步的证明责任应当转移至关联公司及控制股东,由关联公司及控制股东举证排除合理怀疑。至于股东是否具有逃避债务等主观恶意,可以从债权人提供的客观证据来推断。《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
    2023-02-22
    168人看过
  • 公司人格混同的法律后果谁来承担
    一、法人人格混同后用人单位的确定用人单位的法人人格混同造成多重劳动关系的情况均系人为因素造成,无论是用人单位的财产、人事、经营还是多种表现形式兼有的用人单位人格混同的情况,其根源在于用人单位的管理不规范甚至管理者主观上的恶意,其实质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审理该类型案件时,首先应从财产、人事管理、经营业务等各个方面判断是否存在法人人格混同的情况。需要明确的是,在法人人格混同造成多重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仅有一个,该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相对方应当是混同后的用人单位,但混同后的用人单位不是某一个用人单位法人主体,而应当是与劳动者实际建立了劳动关系,参与在该劳动关系中,接受了劳动者提供服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即参与该段劳动关系的相互混同的多个用人单位。二、法律责任主体的确定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法人人格混同的现象,意图规避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2023-02-22
    247人看过
  • 人格混同谁举证
    举证责任
    一、人格混同谁举证司法实务中,公司独立人格被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因关键证据难以获取,要求提起诉讼的债权人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证明股东故意实施了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过于严苛。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关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裁量分配,以及第七十五条关于法律上的推定,两种特殊的证明责任分配方式可以适用。由此,债权人有责任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关联公司之间具有存在人格混同的较大可能性,使法官产生合理怀疑,同时证明自身利益因公司人格混同情形遭受严重损害,而进一步的证明责任应当转移至关联公司及控制股东,由关联公司及控制股东举证排除合理怀疑。至于股东是否具有逃避债务等主观恶意,可以从债权人提供的客观证据来推断。《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2023-05-03
    386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治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公司股东之间存在人格否认制度,即当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财产混同、业务混同、组织机构混同等情形时,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和事实认定公司与股东的人格高度混同,进而否认公司与股东的独立法人地位及股东的有限责任,使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更多>

    #公司人格混同
    相关咨询
    • 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的混同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0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0条,认定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是否存在混同,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公司是否具有独立意思和独立财产,最主要的表现是公司的财产与股东的财产是否混同且无法区分。具体而言,在认定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股东无偿使用公司资金或者财产,不作财务记载的; (2)股东用公司的资金偿还股东的债务,或者将公司的资金供关联公司无偿使用,不作财务记载的; (3)公司账
    • 如何判断是否形成公司人格混同以及公司名义注册的公司是否人格混同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15
      判断主体是一个公司还是两个公司,实质上是判断形式上的两个公司是否形成了人格混同,判断的方法是以公司法人人格理论为基础的。 对公司人格的判断是以公司的独立性为基础的,公司人格独立是指法律上公司具有主体资格,且这种主体资格独立于它的股东和成员。一方面,此人格为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它来源于法律的确认。另一方面,这种人格独立于股东的个体人格,基于这种独立于股东的法律人格,公司成为一耳光以自己名义和财产独立参
    • 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法律规定怎样?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11
      公司人格混同是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或其他公司人格完全混为一体,使公司成为股东或其他公司的另一个自我,形成股东即公司或公司即股东的情形。公司人格混同的表征为财产混同、业务混同和人员混同等。
    • 什么叫法人混同和公司法人混同?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9
      公司法人混同这个词不是很专业,也许你弟弟不理解的是公司法人人格混同。法人人格混同是指股东与公司之间资产不分、人事交叉、业务相同,与其交易的第三人无法分清是与股东还是与公司进行交易,分为三类:财产混同、业务混同和人事混同。
    • 公司人格混同的认定准则是怎样的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6
      1关联公司的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交叉或混同,导致各自财产无法区分,丧失独立人格,构成人格混同。 2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构成人格混同的常见理由有: (1)公司与其他股东(例如母子公司之间)在财产、业务、人员等方面“混同”,难分彼此,事实上无从区分(所谓“纵向人格混同”)。 (2)受同一母公司或者控制人控制的数个公司在财产、业务、人员等方面“混同”、重叠,不分彼此,事实上无从区分(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