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过失犯罪与无罪过事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5 14:11:38 209 人看过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对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没有认识,区别在于行为人对其特定的危害后果有无预见能力,也即是否应当预见。有能力预见而没有预见即有罪过,没有能力预见导致对结果的实际没有预见,即为无罪过事件。案例二中的杜某、韩某看到徐某掉进水中,并且水深已达胸部,完全能够预见也有能力预见其会溺水死亡,但没有救助,轻信他会自救或出来,导致其溺水身亡,当然属于过失,不属无过错事件。据悉,杜某已被人民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

相关知识: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此即无罪过事件。无罪过事件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就是不可抗力。所谓不能抗拒,是指行为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结果,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排除或者防止结果的发生。例如,行为人赶马车时,马意外受惊后往人行道奔跑。行为人虽然认识到不制止马的奔跑可能造成他人死伤,但行为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制止马的奔跑,结果造成他人死亡。对于这种不可抗力,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便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相似之处,即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根据前述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12: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怎样区分决水罪与过失决水罪
    过失决水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一、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二、过失爆炸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1、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2023-06-23
    211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与中止:犯规与犯过的区分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有冲突。两者不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案例中。在犯罪过程中,既不可能有犯罪未遂,也不可能有犯罪中止。两者不能共存。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成功,中止是指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式,但两者有明显区别。犯罪未遂是指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开始实施犯罪而未能成功的。犯罪未遂已经开始侵犯犯罪对象,其行为本身可以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哪个更重犯罪未遂重。犯罪中止的主观恶性比犯罪未遂小,因此量刑会比犯罪未遂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
    2023-07-08
    303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以及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一、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不成立共同犯罪。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即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也是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如下: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
    2023-06-19
    121人看过
  •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过失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对象是人身和财产。二、客观方面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行为是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这里的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是指违反有关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三、主观方面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四、主体要件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都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一、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采集、供应血液、制作
    2023-03-14
    107人看过
  • 过失犯罪区分既遂未遂吗
    不区分,因为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根据司法实践可以知道,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犯罪后果,而过失犯罪并不存在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故此任何过失犯罪的主体,也就并不存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了。过失犯罪有既遂吗过失犯罪是有既遂的,发生犯罪结果即为犯罪既遂。根据《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对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8-02
    324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罪刑法定
    刑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明文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据此,有人质疑,难道故意犯罪没有法律规定就可令人承担刑事责任吗?笔者认为,首先,本条规定确有立法技术上的缺憾,因为刑法典既然称其为过失“犯罪”,又为何要等到“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岂不等于是说有些“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因而,准确地说,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宜于表达为:“过失危害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其次,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刑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之原文,还是对笔者上述建议性表达,都宜采取以“主观说为主的折衷”解释论。即惟有采取“以主观立法意图为主、兼而考虑文字含义”的刑法解释说,才不至于曲解本条本款的立法原意。采用上述“主观说为主的折衷”解释论,就立法意图和文字含义相结合的视角看,笔者认为,刑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主旨在于:强调分则中的罪状规范,在未作专门规定或明文规定情况下,都是故
    2023-06-12
    103人看过
  • 刑法区分共同过失犯罪吗
    刑法中没有共同过失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一、几人一起故意伤害至死会如何量刑几人一起故意伤害他人致死的应当按照共同犯罪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团伙诈骗中的个人怎么量刑团伙诈骗个人量刑按照个人具体的作案情况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2-18
    372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与过失犯罪的法律定义与分析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界限首先,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
    2023-07-20
    367人看过
  • 对于过失犯罪可否区分主从犯?
    对于过失犯罪是不可以区分主从犯的,因为《刑法》明确规定了,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一、团伙犯罪怎么量刑团伙犯罪,只是口头用语,在刑法中称为“共同犯罪”。团伙犯罪的量刑,是根据他们的作案情况量刑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主犯包括两类:一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除了对自己直接实施的具体犯罪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对集团成员按该集团犯罪计划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但首要分子对于集团成员超出集团犯罪计划所实施的犯罪罪行,不承担刑事责任。
    2023-03-07
    429人看过
  • 放火罪与过失失火罪的区别
    1、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一、过失引发火灾算什么罪?过失引起火灾,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失火罪。失火罪,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而引起的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但轻信可以避免而引起火灾。根据法律规定,过失行为必须是造成了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二、失火罪和放火罪有什么区别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放火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失
    2023-03-15
    434人看过
  • 过失致人重伤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一)过失致人重伤与意外事件致人重伤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对他人重伤的结果是否能够预见、应否预见。这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当时的情况来考察。(二)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伤害致死,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重伤(致死)罪。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上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无非是在这种案件中,行为人对他人重伤、死亡的结果都是存在过失。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于过失行为最终引起的结果是重伤还是死亡。是重伤的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死亡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三)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如果行为人以轻伤为故意,而过失地导致了他人重伤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不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对行为人定性。一、过失致人死亡罪
    2023-03-08
    212人看过
  • 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意外事故之区别
    故意过失意外对应的都是犯罪人的主观心态。故意是指,犯罪人故意引发犯罪,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甲想乙死,提刀砍杀了他,那么这就是个典型的故意。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甲在老婆的茶杯里下毒,但是孩子喝了里面的茶,甲眼睁睁的看着,却不敢讲出来,这也构成故意,尽管他不想孩子被毒死。所以故意是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犯罪人并不希望犯罪结果的发生,但是他的行为却引起了危害后果,而他如果克尽注意义务,是可以避免的。过失分两种,一种叫疏忽大意,一种叫过度自信。疏忽大意指犯罪人能预见而未预见,比如甲明知乙不会游泳还在嬉闹时一脚踢他下水,他应当能预见乙会淹死,但是没有预见。过度自信是预见自己的行为有危害性,却轻信能够避免,比如甲从楼下扔下酒瓶,这个谁都知道可能有危险,但甲轻信不会那么巧砸着人,但他真的砸着了。意外是行为人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也没法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比如
    2023-04-22
    382人看过
  • 如何区别正当防卫与过失犯罪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
    2023-06-03
    19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怎样的?
    根据法律的规定危险犯是行为犯?根据刑法规定危险犯不是行为犯,行为犯他是危害行为完成作为犯罪构成的当中的要件,也就是说只要实施了刑法当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就可以构成,但是危险犯的话,他必须要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才能够构成犯罪。一、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怎样的?过失犯罪与意外区别是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是否当事人能够预料到过失犯罪,他是当事人能够预料到的,但是后者是不能够预见的。1、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2、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果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
    2024-02-01
    29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的定义与区分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28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但未能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
    • 犯罪者的过失和过失与过失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09
      犯罪过失是故意犯罪的对称性。刑法中行为人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刑法规定:我们应该预见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一个是心理状态,另一个是行为的结果。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我们应该预见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因此,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控制下实施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哪些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23
      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定性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
    • 如何区分过失罪与过失不构成本罪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31
      不构成犯罪即该行为未能满足或全部满足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行为必须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上都满足刑法规定的要件,才构成犯罪。比如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就是因为缺少主观方面的要件,不构成犯罪。
    • 什么是过失犯罪,如何区分犯罪的种类?犯罪未遂与过失犯罪如何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5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