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限
1、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
2、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3、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4、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二)计算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查阅完毕。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死刑判决以及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判决必须报请最高法院核准的除外)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得对其再行上诉或者按二审程序提起抗诉。
一、刑事审判的相关信息
刑事审判审限,顾名思义,即案件立案到审判的期限,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审审限、第二审审限、再审审限。
刑事案件审判审限对于实现司法效率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官司久审不判、一拖再拖的现象,减少当事人的负担和讼累,提高司法审判机关结案率,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二审需要的时间是多长?
296人看过
-
一审被驳回后,二审需要多长时间?
387人看过
-
我国刑诉法二审审理时间需要多长?
74人看过
-
一审和二审离婚诉讼需要多长时间?
299人看过
-
第二审民事诉讼持续多长时间
465人看过
-
民事二审推翻一审的概率,民事二审审限多长时间
51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二审裁定的审限审限时间是多长时间呢?广西在线咨询 2023-04-06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第一百五十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
-
民事诉讼一审, 二审, 二审, 上诉, 再判决, 需要多长时间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13二审的审理方式大致与一审相同。审结期限一般在三个月之内并适时下达判决裁定。 一《民诉法》对二审适用程序的规定: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除依照本章规定外,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二《民诉法》对二审结案期的规定:第一
-
取保候审需要多长时间?有时间限制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2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二审终审判决执行期限是多长时间?贵州在线咨询 2021-03-13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两审终审制度”,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也就是说,经过二级法院的审判,案件即告终结,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是未附加任何条件的,法律
-
二胎上户口需要多长时间审批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3【生二胎政策】生育二胎的十种情况 共有10多种情况都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第一个子女经地(市)以上独生子女病残儿童医学鉴定机构鉴定,患有非遗传性残疾的; 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或归国华侨的; 夫妻双方均为农业人口,只有一个女孩的; 在未被列入移民规划的山区贫困自然村居住7年以上只有一个子女的; 男到有女无儿家落户赡养扶助女方父母的; 男方的同胞兄弟或同胞兄弟的配偶年龄超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