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2(新增)×××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一审单位犯罪案件用)??(××××)×刑初字第××号公诉机关×××人
民检察院。被告单位……(写明单位名称、住所地)诉讼代表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辩护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
务)。被告人……(写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以
及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辩护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人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
指控被告单位×××犯××罪,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及其辩护人×××,证
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人民检察院指控……(概
述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单位和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被告单位×××辩称……(概述被告单位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供述、辩解、自
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被告人×××辩称………(概述被告人对指控的犯
罪事实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主要证据)。经审理查明,……(首
先写明经法庭审理查明的有关被告单位犯罪的事实和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其写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认
证)。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指控的单位犯罪是否成立,被告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实行“双罚制”,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
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写明判决结果。分三种情况: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
为:“一、被告单位×××犯××罪,判处罚金×××元,……(写明缴纳期限);二、被告人×××犯××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
刑)。(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如有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应在以上各项之后续项写明)。”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一、被告单位×××犯××罪,免
予刑事处罚;二、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处罚。(如有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应在以上各项之后续项写明)。”
第三,宣告无罪的,无论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二)项还是第(三)项,均应表述为:“一、被告单位×××无罪;
二、被告人×××无罪。”〕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
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份。???审判长×××
审判员×××审判员×××???(院
印)××××年××月××日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样式2的说明一、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
有关“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的规定制订,供第一审人民法院对于实行“双罚制的”单位犯罪的公诉案件,按照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
实、证据,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作出被告单位和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的什么罪,判处什么刑罚或者免除处罚,或者宣告无罪等处理决定时使用。对于刑法规定只
实行“单罚制”的单位犯罪,即单位犯罪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案件,不适用本样式。二、本判决书样式由首部、事实、理由、判
决结果和尾部五个部分组成。与“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的刑事判决书样式相比较,按本样式制作判决书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首部
1.由于立法规定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因此,本样式“被告单位”项下还需列“诉讼代表人”。作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
“被告人”的基本情况,与其他自然人犯罪的“被告人”项的内容相同,但要突出其在所在单位的任职情况,以表明其行为与职务有关。2.诉讼代表人,应
是代表被告单位出庭参加诉讼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应当由单位的其他负责
人作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参加诉讼。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与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同一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被
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参加诉讼。3.人民法院审理单位犯罪案件,被告单位被注销或者宣告破产,但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仍应在首部写明被告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增加其被注销或者被宣告破产的内容,然后再写明其他被告人的基本情况。(二)事实
1.本样式事实部分“经审理查明”的内容是按被告单位和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犯罪的模式设计的;如果条件变化,即如果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时,则应作相
应的改动。2.对“经审理查明”的犯罪事实的叙述,按照单位犯罪的具体情况,既可一并叙述,也可分别叙述,但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除对单位犯罪应承担罪责外,还有其他犯罪事实的,则应单独列项表述。(三)理由在论证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要根据刑
法总则和分则条文的具体规定,对本案是否构成单位犯罪和实行“双罚制”进行重点阐述。(四)判决结果1.本样式是按照单位犯罪的“单位”和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均定罪判刑、定罪免刑或者宣告无罪设计的。如果条件变化,如有的定罪判刑,有的定罪免刑,或者有的定罪判刑(免
刑),有的宣告无罪等,则应作相应改动。但按照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原则,对单位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不得以犯
罪论处,除非这些人员还单独犯有其他罪行。2.对单位被注销或者宣告破产,但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负刑事责任而继续
审理的,判决结果的第一项写为“对被告单位终止审理”,并在理由部分阐明终止审理的理由;第二项写为对被告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作
出的判决,即定罪处刑的意见。三、对于单位犯罪案件中有附带民事诉讼内容的,除文书名称改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外,其他相关部分均应作相应的修
改或者补充。四、按本样式制作判决书时,应当注意参阅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及其说明。
-
刑事判决书:人民法院二审刑事判决书
120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不服仲裁一审民事判决书
360人看过
-
法院刑事判决书是否寄单位
75人看过
-
___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死缓期间故意犯罪一审适用普通程序用)
57人看过
-
常海生犯遗弃罪一案一审刑事判决书
93人看过
-
人民法院受理单位犯罪案件要审查什么内容
461人看过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更多>
-
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判决书什么时候生效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9刑事诉讼上诉期10天,10天后不上诉的,自动生效。注意:这个上诉期是不管上不上诉都有的,即使明确表示不上诉,也得等10天过后生效。
-
郴州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判决书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06裁判文书是记载人民法院审理过程和结果,它是诉讼活动结果的载体,也是人民法院确定和分配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惟一凭证。一份结构完整、要素齐全、逻辑严谨的裁判文书,既是当事人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凭证,也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重要依据。
-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为什么用判决书?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9这是《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明文规定,主要有以下情形: 1、对于一审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的,采用裁定驳回,维持原判; 2、对于一审认定事实正确,但是适用法律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采用判决书改判; 3、对于一审认定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采用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也可以采用判决,直接改判。
-
法院一审刑事盗窃判决书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0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文书和法院一审刑事盗窃判决书格式的要求,此判决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首部 ⒈标题 分两行书写,第一行写法院名称,第二行写文书种类,即“民事判决书”。 ⒉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写编号,表述为“[年度]×民初字第××号”。如系经济纠纷案件,案件性质代字为“经”字。 ⒊诉讼参加人及其基本情况 ①原告:如系公民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
-
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原审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后,还能向上一级申诉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30可以申诉。 《民诉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述条款是对当事人上诉权的规定。按照上述规定,从接到判决书当天计算,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在十五天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