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委托执行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09:35:39 381 人看过

委托执行制度所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执行成本,提升执行效率。委托执行制度使用以来,在维护债权人权益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的实施效果与制度设立的初衷仍相去甚远。为此,笔者对委托执行制度进行了研究,试图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及完善,以切实发挥其在解决执行难方面的作用。

一、委托执行制度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委托执行制度是指负责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在执行被执行人与财产在其辖区以外的案件时,委托当地有关的人民法院代为执行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解决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异地,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不便异地执行时所产生的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这是我国法律关于委托执行制度的基本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相互办理委托事项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对委托执行作了较为具体的司法解释。

因此,委托执行案件,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被执行人或被执行财产属受理执行法院辖区以外的,或者属专门法院管辖的;如果被执行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在受理的辖区内,或者被执行人有部分财产在异地,受案法院不能全案委托执行。二、本地法院已经受理。本地法院先行立案受理后,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妥委托执行手续。超过此期限委托的,应当经对方法院同意。三、委托执行更便于案件执行,而本院执行确有困难。因此委托执行不应存在不得委托执行和不便委托执行的情形。不得委托执行的情形主要有:被执行人无确切住所,长期下落不明,又无财产可供执行或有关法院已经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案件或者已经宣告其破产的。不便委托执行的情形主要有:被执行人在不同辖区内有财产,且任何一个地方的财产不足以单独清偿债务的;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的多个被执行人对清偿债务责任的承担有一定关联的;需要裁定变更或追加本辖区以外的被执行人的;案件审理中已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促使,异地执行更为方便的及因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委托执行,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的。

二、委托执行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当前,在委托执行的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委托执行的案件执结率过低。委托执行的案件很多得不到实际执行,执行效果较差,执行申请人变成皮球,处于委托法院和受托法院两不问的境地,被两边推诿,导致申请执行人对委托执行缺乏信任,意见很大。

2、委托执行与赴外执行做法不一。同样的案件,有的采取委托执行,有的采取赴外执行。执行人员出于某种原因,为甩包袱减轻自身负担,或为庇护被执行人,或为敷衍当事人的催促、推卸责任、存在侥幸心理,而将一些本应由自己执行的案件委托给外地法院执行;而有的为了关系案、人情案,将应委托给外地法院执行的案件采取一些变通措施,自身赴外执行,使委托执行制度流于形式。

3、受托法院执行难度较大。委托法院给受托法院被执行人资料往往不全面,可用性差,导致受托法院执行时难以找到被执行人,同时由于申请执行人与受托法院不在同一地区,难以及时协助受托法院寻找到执行线索,导致执行难度较大。

4、受托法院易受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影响。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受托法院对执行事项进行推诿应付,消极执行和怠于执行。

5、委托法院与受托法院权限划分含糊。由于相关规定对执行权权限划分不清,在执行实践中,两家法院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不一致,造成的矛盾难以协调,使案件处于执行不能、结案不能的两难境地。

6、委托执行案件管理监督不严。对委托执行案件,委托法院依据委托执行函可报结案,而受托法院为提高结案率等原因,往往不将受托案件列入案件综合管理系统,导致此类案件无人问津。

三、对委托执行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委托执行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所设立的一项执行制度,具有超前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委托执行较于异地执行,大大节约了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付出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案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办理,缩短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降低了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的风险,提高了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因此,我国现行委托执行制度在规范性、操作性与制约性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瑕疵,但并不能因此而对此项制度进行废除,而应对该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1、进一步规范委托法院的委托行为。委托法院应从严审查执行案件,完备委托手续,审核生效法律文书,避免委托执行因案件本身的原因无法执行,尽可能保证委托执行效果的实现。委托执行案件报结后,应尽快建立健全委托外地法院执行案件的档案材料。凡委托外地法院执行的案件,委托法院都要将案件的有关情况详细登记留份存档,以备与受托法院联系协调、催办、办理必要手续时使用。

2、正确划分委托方与受托方权限。对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实体或程序问题,进一步明确委托与受托双方的权限与协调规程,诸如执行权由受托法院行使,同时为防止地方保护,明确委托法院对受托法院进行必要的监督,具有催办权、审查权和异议权等等,保障案件有效执行。

3、加强对受托方的监督制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受托法院应将收到的委托案件纳入本院案件综合信息系统,与本院的其他执行案件统一考核,由此提升受托法院执行委托案件的责任性与积极性。

4、强化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委托执行工作的监督。上级法院应严格审批异地执行案件,凡认为应当委托执行的,不属于因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委托执行的,应坚决指令原管辖法院委托执行,以杜绝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同时,对下级法院委托出去的案件严格把关,对委托案件的情况,要求委托法院应同时报上级法院存档,以备协调时使用。受托法院的上级法院应对委托案件定期检查督办,在收到委托法院报送的委托执行案件主要情况通报后,应定期对受托案件进行必要的督导和督促。

5、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在案件委托执行工作中,对执行工作程序上的每个环节进行公开,方便当事人查询,切实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同时便于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18: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委托执行相关文章
  • 完善企业制度深化国企改革
    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城市国资论坛”6月7日在北京举办,新浪产权频道作为独家网络媒体全程直播了此次论坛。图为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永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高兴参加第五届城市国资论坛。在邵主任和张所长前面非常高屋建瓴的报告之后,我从金融企业的角度谈一下我们对国资改革一些简单、粗浅的看法,做一个简单的发言。我的观点是科学地理解国资改革,首要一条是要完善企业的福利包括企业制度,在我们国资改革之间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人力资源的改革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在过去这么多年的研究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改革三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户数减少了,在经济当中的占比也下降了,但是资产的总量是大幅度提升,运行的质量也提升,控制能力和影响力也增强,在座的各位比我了解得多。从2002年到
    2023-06-09
    280人看过
  • 我国仲裁机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现行的仲裁立法,除了我国政府与其他一些国家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有关于通过临时仲裁机构组成的仲裁庭解决有关争议的规定外,《仲裁法》中尚无关于临时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规定。我国《仲裁法》上只就常设仲裁机构作了规定,并无有关临时仲裁的规定。这不能说不是立法上的一个缺憾,而我国在临时仲裁机构上的缺乏,正是这一立法所产生的后果。随着我国仲裁事业的逐步普及与深入,临时仲裁制度和临时仲裁机构,也应当逐步地为我国法律所认可。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仲裁的概念既包括机构仲裁,也包括临时仲裁。联合国贸法会在1976年制订的《仲裁规则》,其本意主要是为了满足临时仲裁的需要,尽管许多仲裁机构均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该规则。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上,尽管机构仲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临时仲裁也有方便快捷、为当事人节省费用的特点。特别是一些争议金额不大当事人有希望尽快解决的案件,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位双方均信赖的专家,在最短
    2023-06-14
    253人看过
  •  法律援助补贴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该段内容描述了法律援助补贴措施的具体内容。补贴的标准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援助机构成本等因素进行核定和调整。法律援助补贴措施如下: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发放补贴。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法律援助补贴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补贴是政府和慈善机构为帮助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援助方式。如果符合条件,你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补贴以获得更好的法律援助服务。通常,法律援助补贴的申请条件包括收入低、家庭困难等。你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慈善机构咨询如何申请。申请时,你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收入证明、家庭困难证明等。通常,申请法律援助补贴需要经过审核和审批两个环节。审核通过后,你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法律援助补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维
    2023-08-28
    92人看过
  • 医疗事故赔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不构成医疗事故也可能赔偿。在有的情况下,虽然患者身体因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受到了损害,但是经过鉴定,医疗机构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者没有经过医疗事故鉴定以及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对于这类情况的医疗纠纷,当然不能作为医疗事故进行处理。但医疗机构仍应当对因自己的过错行为给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能因为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就不对受害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的产生后可以申请精神损害赔偿吗?医疗事故纠纷中若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况,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应按照《民法典》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办理。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并且,第五十一条还规定了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
    2023-07-01
    164人看过
  • 改革和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浅见
    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必然要求。我国当前所进行的司法改革,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由于我国过去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文化传统,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对程序公正的研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1996年我国修改了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刑事诉讼程序尤其是对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向着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现代化法治理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诉讼理论上看,对簿公堂的法庭审判活动,是诉讼形态最完整的体现,它将侦查、起诉的有效性做出结论性的评断并最终决定诉讼的结果。庭审,是整个诉讼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集中体现,最难把握和操作,问题最多也最难解决,因此,研究这些矛盾和冲突,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主要成果随
    2023-06-11
    319人看过
  • 论拘役刑制度的完善
    拘役刑作为我国的短期自由刑,在历史上使用地非常广泛,但在现阶段的司法实践中,实际适用数量不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以来的司法统计,被判处拘役刑的罪犯均为当年判处的全部罪犯的5%左右。由于使用率较低,理论界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废除意见,但本文认为,拘役刑依然有发展的空间,其可以被完善,没有废除的必要。一、理论界关于拘役刑的存废之争拘役刑的存废之争由来以久,20世纪50年代,一些学者就认为短期自由刑弊端很多,以至后来在修订过程中提出不应当在刑法中规定拘役刑。其弊端主要有:刑期太短,不利于改造罪犯,也不利于威慑其他可能的犯罪者;容易在罪犯之间发生犯罪意识的交叉感染,难以实现刑罚的目的;容易断绝犯罪分子的自新之路,促使罪犯自暴自弃。也有学者认为废除拘役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是不应该的。所谓不现实,是由于罪刑相适应乃是我国刑法基本原则,而这一基本原则所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刑罚报应观
    2023-04-22
    322人看过
  • 完善拘役制度的执行
    严格拘役刑、改善拘役刑的执行方式、增设他带措施等等。(一)严格拘役刑的宣告拘役刑可能给罪犯的声誉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当在法律上确定短期自由刑作为对付轻微犯罪的最后手段地位,既在非必不可少的情况下,法院不应对罪犯适用拘役刑。确保拘役刑只适用于那些危害不大,但又确实有关押必要的罪犯。在这方面,原联邦德国于1975年生效的新刑法第47条第1款很有借鉴意义:“法院科处不满6个月之自由刑,唯在依犯罪或犯罪人之人格所具特别情况,堪认为科处自由刑对犯罪人之影响作用及法律秩序之维护确不可少时,始得为之。”俄罗斯刑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对在法院作出判决之时不满16岁的人,以及对孕妇和有8岁以下的子女的妇女,不得判处拘役。”这些规定的精神值得借鉴。中国刑法中也应规定类似的“最后手段”条款以给审判人员运用作为指导。鉴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尚未定型,为不过早地使其受到短期自由刑弊端
    2023-05-31
    359人看过
  • 合议庭制度的完善与审判方式改革
    内容提纲一、合议庭与庭长、院长及审判委员会关系的定位二、合议庭内部工作运行机制的完善三、合议庭审判长选任制的完善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五、合议庭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正文审判方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核心,其目标是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机制,它始于八十年代后期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改革的初衷在于废除不符合现代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旧的习惯做法,落实民事诉讼法的各项原则,随着改革的推进,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庭审功能加强,审判透明度提高,办案节奏加快,诉讼成本降低等,但由于审判方式改革涉及面广、触及的层次深,在加上旧的审判模式观念、体制根深蒂固,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审判机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新时期,必须继续推进审判方式的改革。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重要法定审判组织形式,是关乎诉讼程序运行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主体因素。合议庭制度的落实是整个审判方式改革的中心环节,现代审判制度的建立,
    2023-06-11
    332人看过
  • 论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及其制度之完善
    关键词:结论/质证制度/鉴定人/出庭内容提要:司法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目前,对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尚存认识上的分歧,诸多原因导致对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流于形式,应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完善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一、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一)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司法鉴定结论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将司法鉴定结论规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司法鉴定结论具有证据方法的功能,其具体表现为:1、鉴定结论是一种必要的证据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将鉴定结论规定为证据之一,但同时又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由此可见,作为法定证据的鉴定结论应包括未经查证属实的鉴定结论。人们常常混淆法定证据
    2023-06-06
    77人看过
  • 略论行政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及其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次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这是近几年来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尤其是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成果。证据交换制度在改变行政诉讼中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进一步确立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实现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提高行政诉讼效率;促进行政诉讼从现行的超职权主义模式向以当事人主义为主的模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的规定在交换的范围、交换的原则、交换的程序、交换的方式、交换的时间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
    2023-06-06
    376人看过
  • 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
    刑罚从古到今,都是沿着由重到轻、由野蛮到文明,由低级文明到高级文明这一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而这是一条世界刑罚发展的基本规律。目前,整个世界刑罚制度发展的潮流仍然是轻刑化、人道化、开放化。我们要进行刑罚制度改革,也不能忽视这条规律的作用,更不能违背这条规律。一、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改革〈一〉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整个演变过程1、夏至西周。夏确立了墨、劓、宫等五刑制度,刑罚严酷;商代更趋残酷,出现了许多非人道的极刑,刑罚体系非常残忍;西周为奴隶制刑罚成熟阶。2、春秋至秦。春秋时期以五刑为主,这一时期是奴隶制刑罚向封建制刑罚过度阶段,刑罚依然比较严酷;秦朝刑罚出现新的变化,出现了主刑和附加刑,刑罚仍然非常残酷。3、汉至隋唐。汉朝刑罚开始出现宽缓信号,一些非常不人道的死刑被废除或者修改;随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延续了汉的宽缓趋势:隋朝以《开皇律》为标志,明确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刑罚的内容,废除前朝过于严酷的
    2023-06-12
    462人看过
  • 浅谈监外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监外执行是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犯罪分子,基于特殊原因而采取的一种暂时变更执行刑罚方式,实施非监禁刑罚的措施。根据刑法理论,监外执行罪犯包括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暂予监外执行5类罪犯。从总体看,监外执行罪犯虽为少数,但分布面广,居住分散,监督管理难度大,甚至一些地区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监外执行中时常出现虚管、漏管、脱管和失控,导致又犯罪现象屡屡发生,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监外执行的种类: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况,不适宜在监狱或者拘役所等场所执行刑罚,暂时采取不予关押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它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对于这类罪犯只有在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才能适用暂予监外执行:(1)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
    2023-06-12
    69人看过
  • 我国刑罚执行中假释制度及完善
    假释制度从19世纪诞生于欧洲以来,由于符合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定,是刑罚科学化、文明化的产物和表现,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价值,所以迅速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受到普遍的重视。在调控刑罚执行和罪犯改造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假释制度的诸多不合理因素,不仅阻遏了司法机关对假释的正常改造作用,也影响了假释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司法进程。本文拟部分对假释制度完善的建议。一、我国假释制度的性质(一)假释制度的涵义所谓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其服够一定的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的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1)。所谓假释,是指对罪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及其行刑司法活动,即对于被判处徒刑的罪犯,经过法定期限的服刑改造后,因确有悔改表现,可能不致再危害社会,监狱将其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制度及其行刑司法活动(2)。假释是指被判处有
    2023-06-12
    116人看过
  • 完善委托执行的联系与协作
    委托执行对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有效降低执行成本,切实保障跨辖区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合作日益密切,跨地区经济、民事纠纷不断增多,委托执行案件大幅增加,占了执行案件很大的比例。该类案件执行情况的好差,直接影响到法院执行工作的全面发展。实践中,委托、受托法院之间沟通不足。有的委托法院仅以被执行人的户籍所在地为原则进行委托,被执行人虽然持有当地户籍,但在外打工、经商或逃避债务已多年,未在该辖区居住,也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导致委托失去意义。有的委托案件执行难度大,甚至委托法院认为没有执结希望,致使委托执行流于形式。有的受托法院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对委托执行案件不够重视,执行中存在不积极、不及时、不到位和执行拖延现象,使委托案件难以执结。笔者认为,严格规范委托执行案件收立案程序,委托执行案件应比照法院正常执行立案程序进一步
    2023-06-06
    489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委托执行是指因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外地法院管辖范围内,而由立案法院委托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的一项制度。 民诉法规定委托执行,目的是为了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委托执行成了执行工作的“顽疾”。... 更多>

    #委托执行
    相关咨询
    • 如何改革刑罚执行制度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8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我国刑法中适用最广泛的刑罚方法。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03
      意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市后“炒新”行为。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等证券服务机构及人员在发行过程中的独立主体责任,规定发行人信息披露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必须依法
    • 农村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宅基地制度本身的改革上.对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30
      现在宅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是违规违法使用宅基地的太多了,甚至是违法占地,政府怎么严格执法,怎么处罚他们,关键是以后怎么依法发放宅基地
    • 完善时效制度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6
      即使员工退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终止,依然有权利通过仲裁手段申请自己应得的权利。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从原有的60天增加到1年,即自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而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仍然可以向仲裁部门提出申请,但是需要提醒劳动者的是,一定要注意时效问题,要在终止合同之日起1年之内提出,否则,超出1年时效的,劳动仲裁部门
    • 徒刑执行制度的改革尝试有什么规定,怎样执行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31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我国刑法中适用最广泛的刑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