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地维权的谣言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22 19:56:59 183 人看过

造谣与辟谣,似乎是当今社会舆论圈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始终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这样的轮回。

集复杂矛盾于一身的征地拆迁领域自然也不能幸免,广大被征收人更是在这由谣言编织的漩涡中看不清方向,甚至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趋之若鹜,放弃了应有的主见。

那么,征收维权中最常出现的谣言都有哪些?被征收人群体又该怎样识破这些精心设计的谣言,让自己的维权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呢?

谣言一:别请律师,律师是骗子,只会申请信息公开

这种节奏可不仅仅是一般网民的说辞,甚至曾来源于某地的司法局与其他多部门联合制作的拆迁宣传栏内,其后迫于舆论压力而被紧急撤下。

这种说法的危害在于,将原本属于被征收人因时因势可以选择的事情给贴上了片面、偏颇的固化标签,限制了被征收人在需要法律帮助时的选择决心。

事实上,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从不会主张被征收人一定要聘请律师,也不会撺掇被征收人一定要委托某个律所的律师,只是希望被征收人能在需要律师帮助时及时找到适合于自己案件的律师。

实践中希望委托在明律师的被征收人很多,律师也会慎重的根据事实状况进行分析评判,有选择的接或者不接一些案件。

因此,这种论调可以说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极低水平的谣言,原本不值一驳。

然而时至今日却依然在网络上大有市场,足可见一些代表某些利益集团的人居心之叵测。

律师若真是骗子,早被司法局拿下了,哪儿还会允许执业?凡事皆有风险,委托律师维权也不例外。

是否聘请律师,聘请哪个所的哪位律师,选择权利在被征收人自己,不要将自己的脑袋交到造谣者的胳膊上去。

谣言二:面对违法逼迁、强拆正当防卫才管用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反对正当防卫,因为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权利。

在面对征收中的违法逼迁乃至于强拆行为时,适度正当防卫有时确实能收到良好的维权效果。

譬如实践中就有被征收人经过精心准备,摸清了上门搞破坏砸玻璃的社会人员的活动规律,事先安排了足够的亲友埋伏在房屋周边,形成了人数上的优势,成功擒获了正在实施破坏行为的人员并将其扭送至当地公安机关,最终为确定逼迁行为主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毕竟这种事情属于极少数,绝大多数拆迁方根本不会给被征收人留下这样的空子、机会。

更有甚者,如丁汉忠、范木根等人,其防卫行为要么过限,要么干脆最终未被认定,将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刑罚惩处。

因此,正当防卫这条路对于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被征收人而言绝对是风险巨大,后果难料。

作为专业征收维权律师,在明律师从不鼓励、建议被征收人采取身体上的防卫行为来应对违法逼迁、强拆,因为这通常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只容易吃亏而很难收到成效。

正确的做法,一是要积极取证,二是要及时报警,三是要立场明确,四是要尽早启动程序维权。

围魏救赵,避实击虚,是处理此类局面的高招。

一个保本,两个赚一个”之类的说法,是万万不可听信的。

谣言三:维权来不及了,认了吧

这类谣言类似“半命题”,前面可以随意填写拆迁中的一个阶段、节点,后面统统告诉你晚了、来不及了、没治了、签协议走人吧。

譬如签约期限、奖励期限、对评估报告提出异议的期限,补偿决定的复议诉讼期限过了,房子已经被拆了,协议已经签了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谣言看似有道理,并且会有很多来自专业律师的建议似乎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但是请注意,其内容和意思是有根本区别的!律师所说的“征收补偿决定救济期限已过”后面接的是“维权难度会很大”,而不是“不能维权了”。

事实上,通常只要没有形成“房子已拆,协议已签”的局面,征收维权就都是可以尝试推动的。

从项目一开始的征收决定,到中段的协商、谈判,入户评估,再到后期的下达补偿决定甚至强制执行决定威逼司法强拆,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介入法律程序,开启权利救济的努力。

轻易的讲“没治了”,无异于人生了病就轻易放弃治疗一样,是要到了癌症晚期那个阶段才可能被考虑的事情。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常常强调“来不及了”的人,其意见的倾向性是明显的,所论述的道理也很难经得起推敲。

最简单的应对之策就是,来不来得及,听专业征收维权律师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于有些被征收人而言,即使情势真的不好,但为了自己全家人后半辈子的生计,也会选择聘请律师奋力一搏,“死马当活马医”。

谣言四:项目具有特殊性,维权也没用

强调项目的重大、特殊,进而以一堆政策性文件来代替法律法规阐述补偿安置内容,这是一些地方惯用的“忽悠”被征收人的手段。

在明律师想在此简单解释的是,任何项目的征收拆迁都必须严格依照592号令或《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的规定执行。

那种“拿着例外反原则”的情况,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例外状况。

诸如预征收、腾退、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整治、土地储备等种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征收拆迁项目,皆有维权后取得很好结果的案例。

因此,动辄强调特殊性,其实质是明确的非法治理念、思维,是应当遭到广大被征收人警惕的。

在明律师最后想提示大家的是,辨别谣言的最好办法,一是要信法律,二是要多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三是要自己做判断做决定。

没有谁讲的一定是真理,但自己的补偿安置事项自己要上心,不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这是最重要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4日 05: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征收维权中重要的征地维权有哪些
    征收维权中,被征收人有权发起的众多法律程序,均有其法定的起诉、申请期限。一旦“过期”,被征收人就将丧失通过此法寻求救济的可能。本文,在明律师为大家梳理最为常用的那些发动某一救济程序的“期限”,希望广大被征收人能够将它们牢记,以免“过期”……一、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二、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45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
    2023-05-22
    302人看过
  • 这些关于成都疫情的谣言,莫信
    目前这些说法已被官方辟谣莫信!(一)成都不排除实施封城?官方回应:假的!12月8日,部分网友及微信群内流传一张内容为“成都封城”的网络截图。截图显示,来自“中新网”的网页上发布了来自成都卫健委的消息,称“将视情况采取措施,不排除封城”的字样。经核实,此图为伪造,消息系谣言。12月8日,成都市卫健委宣传处回应,截至目前,没有发布类似消息。(二)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12月8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包括川音在内的多所成都高校现已封校。校方知情人士透露,截至发稿,四川音乐学院并未封校,防疫措施与此前相同,校外人员无正常理由及相关证件禁止入内,请网友勿信谣传谣。(三)网传成都理工大学因本土疫情原因封校?假的!12月8日,成都理工登上热搜,网传成都理工大学因成都本土疫情原因封校。经核实,目前学校并未封校,学生凭证件可正常进出。同时,学校近期正组织考试,校外人士无正当理
    2023-04-19
    158人看过
  • 这些维权谣言一旦相信,后续维权基本无望?
    造谣与辟谣,似乎是当今社会舆论圈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始终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这样的轮回。集复杂矛盾于一身的征地拆迁领域自然也不能幸免,广大被征收人更是在这由谣言编织的漩涡中看不清方向,甚至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趋之若鹜,放弃了应有的主见。那么,征收维权中最常出现的谣言都有哪些?被征收人群体又该怎样识破这些精心设计的谣言,让自己的维权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呢?谣言一:别请律师,律师是骗子,只会申请信息公开这种节奏可不仅仅是一般网民的说辞,甚至曾来源于某地的司法局与其他多部门联合制作的拆迁宣传栏内,其后迫于舆论压力而被紧急撤下。这种说法的危害在于,将原本属于被征收人因时因势可以选择的事情给贴上了片面、偏颇的固化标签,限制了被征收人在需要法律帮助时的选择决心。事实上,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从不会主张被征收人一定要聘请律师,也不会撺掇被征收人一定要委托某个律所的律师,只是希望被征收人能在需要律师帮助时及
    2023-05-27
    235人看过
  • 网络谣言受害者有哪些维权渠道,可以索赔吗?
    网络谣言的传播成本极其低下,很多人遭遇网络谣言侵权的当事人是非常无助的,甚至不知所措。此时谣言受害者最希望知道自己有哪些途径和渠道去维权,能否及时维权以及索赔?网络谣言因其生存环境在互联网中,因而存在大量因受害人无法自行判断造谣者真实身份导致无法维权的情况。同时很多网络谣言受害人本身缺乏法律知识,不知如何判断对方是否侵权,自己想要维权也不知从何下手。遭遇网络谣言侵权,可以这样维权:1、收集相关网络谣言证据,比如谣言内容的保存,如果是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可以通过保存相关图片,网站文章截图等方式来收集证据。2、找相关网络平台投诉,要求删除网络谣言。也就是说向谣言发布网络平台的的运营商进行投诉,比如QQ、微信,新浪博客,论坛等有在线投诉的网页,直接根据他们的规则进行投诉就可以。如果谣言侵权不严重的情况建议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去函的方式要求对方停止侵权。3、直接起诉。通过民事起诉要求停
    2023-04-30
    258人看过
  • 网络谣言怎么进行法律维权
    网络谣言法律维权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网络谣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有学者认为,谣言与语言同时诞生。从这个意义上看,谣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当主流文化比较占据优势的时候,谣言就会自生自灭;当主流文化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时,谣言就会泛滥。加强主流文化建设,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时间长了,造谣者没有市场,谣言也就没人相信。另一方面,加强公民对网络的鉴别能力,理性看待,冷静分析,在传播途径中进行网络谣言的辨别和抵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动作很大,但是在维护网站上跟进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整合政府职能资源,形成及时发现
    2023-04-29
    394人看过
  • 关于散布谣言处理的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相关的司法解释1.劳动部
    2023-08-09
    100人看过
  • 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根据制造的谣言内容的不同,网络谣言主要有以下六类:1、网络政治谣言主要指向党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内容,让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就属于这一类。2、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引发“抢盐风波”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群众逃亡并导致4人遇难的响水县“爆炸谣言”等都属于这类谣言。3、网络恐怖谣言这类谣言一般是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针刺’闹到重庆”等属于这类谣言。4、网络犯罪谣言这类谣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
    2023-04-29
    188人看过
  • 发布传播谣言法律处罚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一、发布传播谣言法律处罚的相关规定有哪些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2023-05-06
    403人看过
  • 关于抵押权有哪些特征?
    一、抵押权有哪些特征1.抵押权是担保物权。抵押权是针对财产的交换价值而设定的一种物权,它本质上是价值权,其目的在于以担保财产的交换价值确保债权得以清偿。故从抵押权的性质和目的的角度来看,抵押权是担保物权。2.抵押权是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担保物权,债权人无须为了自己债权的清偿而在自己的财产上设定抵押权,抵押权是为担保债权的清偿而设定的,它只能存在于债权人以外的债务人或者愿意提供财产为债务人履行债务作担保的第三人。3.抵押权是不转移标的物占有的物权,抵押权的公示主要是登记,抵押权的成立与存续,只需登记即可,不必转移标的物的占有。4.抵押权的内容是变价处分权和优先受偿权抵押权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抵押财产的标价处分权;二是就抵押财产卖得价金的优先受偿权。对抵押财产的变价处分权是指当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以合法方式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或者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抵充债务。二
    2023-06-22
    452人看过
  • 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
    2023-02-16
    344人看过
  • 网络谣言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网络造谣罪就是诽谤罪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认定标准有以下四个: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已经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诽谤信息造成了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其他严重后果;行为人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现在又犯本罪。诽谤罪的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有哪些?诽谤罪的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是: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
    2023-07-25
    365人看过
  • 传播谣言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首先,我国并没有传播谣言罪,只规定了诽谤罪。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情节严重,主要指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自杀等情况。《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4-20
    438人看过
  • 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等。4、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二、散布谣言要承担哪些责任1、散布谣言可能承担以下责任:(1)民事责任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2)行政责任上,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3)散布谣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按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法律依据:(1)《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2)《治安管理处罚法》
    2023-04-22
    177人看过
  • 征地拆迁时维权误区都有哪些
    征地拆迁时的维权误区如下:1、行政诉讼官司打不赢;2、信“访”不信法;3、一直等待错过了有利时机;4、求熟人,找关系,导致权益最终无法得到有效;5、遇事畏首畏尾,放弃自己合法利益,被吓唬走;6、面对利益得寸进尺,一无所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05-05
    29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怎么维权编作谣言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10
      你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权。具体而言:你可以以侵权人为被告向侵权人所在地法院起诉被告侵犯你名誉权,要求被告人承担由于侵权行为造成您的损失。应注意的是,您需要搜集到对方诽谤你的证据(证人证言,录音证据均可)同时需要主张由于被告人的行为给您造成的损失(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两种,计算损失的标准可以侵权前后对您收入的影响计算)
    • 有关于微信散布谣言罪具体有哪些法律法规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27
      法律分析 微信散布谣言罪有立法,涉嫌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不构成犯罪的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散布谣言有哪些处罚
      陕西在线咨询 2024-04-20
      散布谣言的处罚,分别是: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2、行政责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3、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谣言诽谤属于什么侵权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5
      属于民事侵权。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受害人可以要求对方停
    • 关于散布谣言处理的相关司法解释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0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