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贷款网络诈骗,先和银行联系,然后报警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网络贷款多少利息合法
不管是什么贷款,借贷利率都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过这个标准的,即属于高利贷。法律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网络贷款利率不超过年利率36%就是合法的。我国对贷款利率进行了划分,一般年利率不超过24%时,属于司法保护区,借款利率在这一范围内,借款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偿还贷款本息,否则国家法庭就会强制借款人还清欠款。贷款年利率在24%到36%之间时,属于自愿协商区,这一利率范围常见于私人借贷,主要为借贷双方自愿承认的贷款利率,借款人如果不还这一部分利息,出借人告上法庭时,法庭也不会强制借款人偿还这一部分的利息。贷款年利率超过36%时,属于违法区,凡是年利率超过36%的贷款产品都属于高利贷,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案例剖析
323人看过
-
剖析共同贪污案例
67人看过
-
能否被判缓刑?深入剖析网络诈骗案件
330人看过
-
问题探讨的案例剖析
76人看过
-
诈骗罪案例分析与裁判依据
53人看过
-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及报案流程
351人看过
网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作为新型借贷平台,贷款公司通常是在线运营,因此它们可以以较低的管理费用运营,并且比传统的金融机构更便宜地提供服务。... 更多>
-
诈骗罪定义及案例分析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0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 本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3.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
-
女子网上贷款诈骗立案案例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8请先登录,再解答咨询!我母亲赵兰英,今年65岁,河南新乡县农村人。数年来,被社会上的名目繁多的传销投资项目所蒙骗,不能自拔。几年前,未和家人商量,母亲擅自用全家种地及其他收入的积蓄约五六万,加上自己高息向街邻借款六七万元,投资怀化的一个项目,说什么一年后驴打滚获利,其实就是传销,要求不断发展下线,一个人投资几万,随时间推移,几万变成几十万返还。可后来母亲说上线的人跑了,钱要不回来了,但是外债必须还
-
如何从骗案分析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05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是: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前者仅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进行诈骗;后者的手段无此限制。 (3)犯罪主观目的有所不同。前者的目的是追求各种物质的或者非物质的非法利益;后者的目的仅限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前者不以占有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为要
-
诈骗与借贷行为的概念分析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06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与量刑对应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9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