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条件
房屋类:
1、购买商品房;
2、拆迁户购买拆迁安置房的;
3、购买二手房的;
4、建造住房的;
5、翻建、大修住房的;
6、偿还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本息的;非房屋类:赣州非房屋类公积金提取条件
提取材料
基本材料:1、本人身份证;2、本人缴存证(卡);3、本人银行存折或卡(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除外)。
提取流程
步骤一:提出申请:职工向所在单位提出提取申请,并提供符合赣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的对应材料;步骤二:单位审核:单位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为提取人填具《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书》,并加盖单位印章,签上单位经办人姓名后,由提取人带往管理中心(县(市)办事处)办理。步骤三:中心审批:管理中心对职工申请进行审批,准予提取的,通知申请人到办事处办理支付手续,并由办事处将职工提取的住房公积金转入职工在办事处委托银行的存折(卡)或还贷扣款账户内。不准予提取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赣州住房公积金他人代理提取流程
提取额度
部分提取:1、购买、建造、大修自住住房:提取个人账户内除保留100元基数之外的存储余额,但夫妻双方总提取额不得超过购、建、修自住房的总费用。2、偿还住房贷款本息:提取除保留100元基数之外的存储余额,但夫妻双方最高提取额不得超过住房贷款余额。3、职工丧失劳动能力或遇到其它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提取夫妻双方账户内除保留100元基数之外的存储余额。全额提取:赣州住房公积金全额提取条件
提取时间
提取时间间隔:1、购买商品房的,以购房合同登记备案时间为准,12个月以内有效2、拆迁户购买拆迁安置房的,以补交差额款时间为准,2年以内有效;3、购买二手房的,以缴纳契税时间为准,1年以内有效;到账时间:自受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后到账,具体时间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
-
赣州市住房公积金账户怎么查询
400人看过
-
赣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步骤详解
273人看过
-
赣州住房公积金查询方式是怎样的
249人看过
-
如何计算赣州住房公积金的额度呢
455人看过
-
赣州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具体流程是哪些
450人看过
-
赣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怎么进行
469人看过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储金,是用于住房的一种资金。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的特点。... 更多>
-
巴州在哪查住房公积金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10巴州住房公积金查询分为两种方式:可以使用本人身份证号或者公积金账号在网上查询住房公积金金额;可以携带身份证、公积金卡前往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
-
赣州住房公积金查询方式是怎样的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26一、赣州住房公积金查询 查询个人的住房公积金有以下几种方式: 1、住房公积金网站查询; 2、住房公积金短号码查询; 3、住房公积金办事大厅设置的触摸屏查询机查询; 4、中心分布在区县的下设机构或派出机构查询; 5、受委托开户银行的50多个开户经办网点查询。 二、法律规定 《住房公积金条例》 第二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
-
赣州住房公积金的办理流程需要注意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3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储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包括职工个人缴存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两部分,全部属职工个人所有,两部分缴存比例现均为职工个人工资的8%。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一种形式。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工资的组成部分
-
2020年赣州住房公积金查询方法是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8网上怎么查住房公积金方法如下:进入你所在的城市公积金网站,可以查询缴存在你所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住房公积金。在首页上点击“公积金查询”,出现新的界面,界面上会告诉您有两种查询方式, 第一种是声信电话, 第二中方式就是网上查询。接着,输入您的住房公积金账号(单位账号个人账号(共21位))或身份证号码(15位、18位均可)和住房公积金查询卡卡号,至少输入两项以上内容,点击“查询”即可。如果您输入的
-
达州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住房公积金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25单位调整或职工工作发生变动,单位应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转移包括同城转移和跨市转移。 (一)办理场所:达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属部(原市本级职工跨市转移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三大厅办理)及各下设管理部窗口。 (二)办理要件: 1.住房公积金转移申请书(职工转移申请表); 2.调动或新录聘文件(合同); 3.转移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4.异地转移的还需提供公积金异地转移联系接收函; 5.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