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后可以成立中止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9 04:40:17 327 人看过

犯罪既遂后不能成立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以后,犯罪事实已经成立,不存在有犯罪中止的情况。即使受害者并未受到一定的伤害但是犯罪嫌疑人已经完成犯罪事实,所以不存在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同时存在的情况。

一、犯罪中止的含义是什么,犯罪中止的特性有哪些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性:

(一)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中止的自动性。

(三)中止犯罪必须是彻底的而不是暂时的,即犯罪分子决心今后不再继续进行已经中止的犯罪活动,等待以后再继续进行,这只是犯罪的暂时中断,而不是犯罪中止。

二、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否又犯罪中止?

拐卖妇女儿童罪有犯罪中止。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多环节犯罪,实施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任何一个行为都构成既遂。拐卖妇女儿童如果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时间上可以是实行阶段或者预备阶段,但如果已经构成犯罪预备、未遂、既遂,就不能再成立中止了。

三、绑架时带走人质犯罪吗

绑架途中送回人质不是犯罪中止,实力控制人质则绑架罪已经既遂。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13: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既遂相关文章
  • 论犯罪的“既遂后中止”——以危险犯为视角
    摘要:在既维护法律逻辑,又符合刑事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应当肯定既遂后中止”这一特殊的犯罪中止命题。但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在我国传统的危险犯定义之下做出的不得已选择,要彻底解决困境必须对传统定义加以反思。关键词:危险犯犯罪中止既遂后中止一、问题的提出按照我国通说的观点,所谓的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其特征有三:第一,行为人必须实行了一定的危害行为;第二,危害行为存在着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客观危险;第三,尚未对法益造成危害结果。根据此种观点,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实施完毕,造成了法定的危险状态,就可以成立危险犯既遂,无须发生特定物质性的危害结果。而犯罪形态是故意犯罪过程中不再发展而固定下来的相对静止的停止状态,犯罪一旦构成既遂,就不可能再发展成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的标志,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前。解除危险状态的行为只应作
    2023-05-31
    122人看过
  • 投毒可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投毒是否成立犯罪中止取决于以下条件:1、暂停发生在犯罪准备阶段或实施阶段,既遂前;2、出于自己的意愿,行为人放弃了自己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停止犯罪的动机在所不问;3、行为结束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结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行为人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一、停止形态能否认定为犯罪中止停止形态不一定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是否是犯罪中止要看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案例】2017年5月15日晚,洪某到某地持三角铲铲头暴力胁迫被害人丁某交出钱款,后因被害人丁某反抗、挣脱逃跑而未得逞。随
    2023-06-25
    365人看过
  • 犯罪未完成:预备、中止和既遂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对某一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如何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有犯罪动机,是犯罪前基本条件,包括准备工具,顺序计划等但没有实施犯罪。犯罪未遂是已经发生动作的过程,但没有达到犯罪的目标或部分目标。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主要有以下两点: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
    2023-07-17
    418人看过
  • 绑架后中止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吗
    绑架行为一旦实施完成就不可能构成中止,也属于犯了绑架罪。绑架后中止是怎么认定的?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所以,绑架后中止有两种认定。1、在绑架阶段或者在实行绑架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绑架行为;2、在实行绑架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主动停止,不再勒索财物了。绑架罪是否存在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对于绑架罪是否存在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问题,刑法学界的一般通说认为,绑架犯罪是行为犯,一经实施即构成既遂,不存在中止和未遂现象。但也有学者主张,在绑架犯罪中存在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释放被害人的,应认定犯罪中止。若不认定犯罪中止,不仅不合情理,也与刑法鼓励犯罪分子自动放弃本可以继续实施的犯罪的精神相悖。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而且还认为绑架罪也存在犯罪未遂。绑架犯罪有行为犯的特征,但也有继续犯的特点。绑架行为完成以后,勒索财物或其他
    2023-06-03
    378人看过
  • 法律规定犯罪行为既遂后存在犯罪中止吗
    律师解答:不能成立。不能成立。既遂是已经产生犯罪结果了,不可能形成中止了。一般犯罪既遂之后是,不会成立中止的。因为犯罪既遂以后,犯罪事实已经成立,不存在有犯罪中止的情况。即使受害者并未受到一定的伤害但是犯罪嫌疑人已经完成犯罪事实,所以不存在犯罪机随的情况。《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4-27
    343人看过
  • 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成立吗?
    一、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成立吗?犯罪既遂不是犯罪成立,两者的概念以及法律方面的量刑都是不同的。(一)犯罪既遂和犯罪成立概念不同:犯罪既遂是犯罪成立当中的一种状态。犯罪成立,包括犯罪积水和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2、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为实行终了,以致犯罪没有得逞。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
    2023-04-29
    402人看过
  • 共同犯罪事中阻止算既遂吗
    这取决于具体情境。若犯罪事实业已发生,意味着实质的法益受到了实际伤害,在这种情形下,在此种状况下,原则上说所有共同犯罪者均构成犯罪既遂,而无法被认定为犯罪预备、未遂或中止。然而,若犯罪结果尚未发生,即实质的法益尚未受到任何伤害,那么:(1)倘若有一位共同犯罪者已经开始实施了实行行为,那么,对其余的共同犯罪者而言,他们便无法被认定为犯罪预备。若是有共同犯罪者主动放弃犯罪并成功阻止了其他共同犯罪者继续实施犯罪,或者主动且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这位共同犯罪者将被视为犯罪中止,而其他的共同犯罪者则被视为犯罪未遂。(2)假设所有的共同犯罪者均未开始实施实行行为,即他们都还处在预备阶段,但若有共同犯罪者主动放弃犯罪并成功阻止了其他共同犯罪者继续实施犯罪,那么这位共同犯罪者将被视为犯罪中止,而其他的共同犯罪者则被视为犯罪预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
    2024-04-26
    194人看过
  • 共同犯罪既遂积极阻止犯罪可以减刑吗?
    一、共同犯罪既遂积极阻止犯罪可以减刑吗?可以,积极阻止犯罪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从中国刑法的规定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如符合中止犯的条件,应当减轻处罚的。共同犯罪既遂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完全具备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与共同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共同犯罪是否已经得逞,共同犯罪尚未得逞的,是共同犯罪未遂。共同犯罪已经得逞的,是共同犯罪既遂,关于共同犯罪得逞与未得逞的标准,刑法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参见“共同犯罪未遂”。二、共同犯罪预备共同犯罪预备是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预备阶段,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预备行为,能否成为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刑法理论上有三种不同观点:(1)肯定说。认为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成立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2)否定说。认为二人以上共同实
    2023-04-16
    248人看过
  • 犯罪既遂能否产生中止
    犯罪既遂不能产生中止。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犯罪形态,不可以同时存在。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的,是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犯罪预备(一)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的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为了犯罪”是指为了自己实行犯罪和为了他人实行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包括准备实行犯罪工具与制造一切为实行犯罪的条件。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包括“预备行为没有完成而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和“预备行为虽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两种情况。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
    2023-08-13
    311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中止和既遂的异同
    犯罪未遂中止和既遂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犯罪既遂指犯罪分子对某一特定犯罪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已经完成的行为;犯罪未遂是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不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2、责任不同:犯罪既遂一般要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中止一般免除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3、阶段不同:犯罪既遂已完成犯罪阶段;犯罪中止尚未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由于特殊原因未能达到预期后果。最新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
    2023-07-04
    301人看过
  •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后后面吗?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中止应当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前的不构成犯罪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如何认定聚众斗殴中止在聚众斗殴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
    2023-06-24
    275人看过
  • 寻衅滋事可以否成立犯罪中止
    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寻衅滋事罪的中止: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4-05-05
    142人看过
  • 犯罪既遂是不是能中止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既遂不可以中止。既遂是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已经实现并且已经产生犯罪结果,则不会再出现犯罪中止的情况。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11
    105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未遂、既遂和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案例】2011年11月15日下午15时许,被告人张某看见一幢三层楼房家里没有人,便预谋偷东西。张某从该楼房一楼窗户爬入后打开楼房侧门,在该楼房二楼翻东西时,正好户主王某到家并发现,张某逃跑,后被村民抓获扭送至公安局。【解析】盗窃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行为人入户盗窃财物在实际窃得财物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既遂,本案中张某虽进入王某盗窃家中但尚未窃取的财产,因此应当认定为未遂。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哪四种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分为四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
    2023-03-05
    19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具体来说,犯罪既遂是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也是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的标准形态。当犯罪行为具备了刑法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时... 更多>

    #犯罪既遂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 既遂, 既遂, 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 犯罪既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制造条件的,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法定结果出现(结果犯),简单地说,并且所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准备工具,或者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危险犯),是犯罪预备,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行为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为了犯罪,或者已着手实施犯罪(举动犯)。在犯罪过程,就是
    •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至于犯罪中止,目前的通说基本上认为犯罪既遂后不再有犯罪中止。
    • 犯罪既遂后成立犯罪中止,具体规定有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27
      犯罪既遂后是不成立犯罪中止的。犯罪既遂代表犯罪已经完成,而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因此犯罪既遂后是不成立犯罪中止的。
    • 犯罪既遂还能中止吗,犯罪既遂后是否存在犯罪中止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7
      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基本犯罪构成结果以外的
    • 罪既遂后犯罪既遂不成立,如何办?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22
      犯罪既遂之后不能再成立共同犯罪。犯罪既遂作为犯罪的基本形态,是认定其他未完成犯罪形态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因此,确立科学而又合理的犯罪既遂标准,对于准确量刑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刑法上对其他几种犯罪形态的成立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惟独没有明确规定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因此在理论界存在着争论。在罪刑法定原则既已确立的前提下,“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更是稳固了其通说地位。关于定罪和法条引用问题。应直接按照刑法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