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大陆隐名投资的法律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5:22:09 365 人看过

近年来,伴随着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多,投资额的不断攀升,各类涉台的投资合同纠纷也显著增多,导致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法律风险日益加大。其中,由于隐名投资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法律纠纷,已经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法律争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由于台商缺乏对大陆隐名投资法律现状的全面认识,不了解规避隐名投资法律风险的措施,导致当前台商在大陆的隐名投资纠纷案件持续增多。

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隐名投资法律问题,将有效避免台商投资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一、隐名投资的概念

(一)股东出资成立公司时,应当依据《公司法》(台商投资还需依据三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签署章程、投入资金,向工商部门申报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台商投资需先取得外资管理机关批准),领取营业执照,出资人才能成为公司股东。但是现实中存在实际投资人与注册登记的投资人不相符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隐名投资。所谓的隐名投资是一方(隐名投资人)实际认购出资,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资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他人(显名投资人)的一种法律现象。

(二)隐名投资具有如下特征:

1、隐名投资人为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一方,显名投资人没有任何或仅有部分投入;

2、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资料记载的投资人为显名投资人,而非实际出资的一方;

3、隐名投资人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若投资人领取固定收入的,不属隐名投资,而是名为投资,实为借贷;

4、隐名投资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在法律实务中,我们接触到的台商隐名投资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台商以大陆亲属或员工的名义投资,自己参与或不参与实际经营管理。

2、大陆股东(名义投资人)资金实力有限,同意台商(隐名投资人)在自己的名下投资,按名义投资人与实际投资人的实际出资享受出资的财产收益并承担投资风险。

3、众多台商以一名台商的名义投资,其他台商按实际出资享受投资收益并承担投资风险。

4、台商委托他人(包括台湾人和大陆人)投资,但因种种原因,受托人恶意占有委托人出资,将自己登记为股东。

二、隐名投资产生的原因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中,有30%左右采取了隐名投资方式,即:使用大陆人名义成立所谓的人头公司。台商之所以采用人头公司进行隐名投资,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考虑:

(一)、规避国内投资准入法规

虽然大陆对台商在内地投资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法规,但是大陆对于台商投资仍以外资待遇对待,台商同样要遵守强制性的市场准入规则。虽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正在逐步放开市场准入的各种限制,然而,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仍规定了一定数量的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台商为了进入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就采取了隐名投资的方式,以大陆人士或企业作为显名股东,而自己实际承担企业的出资,甚至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日常事务。

此外,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最低投资额远远高于内资企业的最低投资额,部分台商从节约资金投入的角度考虑,采用隐名投资的方式。

(二)、规避台湾当局的限制以及避免双重怔税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台商到祖国大陆进行投资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为了绕开这些限制,主要是避开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简称投审会)的审批,一些台商只得采取隐名投资方式,偷跑到大陆,以实现在大陆开展商业活动的目的。

此外,由于目前两岸尚未签订税收双边协定,台商如果经过投审会的报批手续再到大陆投资,将面临双重征税的可能。因此,众多台商都绕过投审会,借用大陆的人头,在内容进行隐名投资。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经过台湾投审会报批手续的在大陆的台资数额与实际在大陆投资的台资数额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三)、方便办理公司设立手续

内地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规定了较为烦琐的手续,一些台商为了避开这些复杂的设立程序,较快地成立公司以便开展经营活动,最终选择了隐名投资方式。虽然自己实际出资,但以国内人士的名义设立内资企业。

(四)、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

为了便于生产经营,快速融入大陆的经济环境,以及增加消费者的认同度,一些台商在大陆投资除了考虑政策优惠、成本低廉、社会安定等因素外,还尤其重视人缘和地缘的因素,往往愿意以本地人持牌的方式,以内资企业的形式从事商业活动。

(五)、其他原因

1、台商缺乏对大陆法律制度的认识,自以为隐名投资可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低估了采取隐名投资的风险;

2、为了规避国内对外商生产经营方面的监管,如为了规避国内对出口加工企业产品进入内销市场的限制等;

3、利用国家的某些优惠政策,如利用残疾人、下岗工人、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享有减免税费的优惠从事投资活动;

4忽视公司登记程序,在公司登记过程中,没有完成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的变更,从而形成了隐名投资;

5、由于牵涉一些未结的诉讼或纠纷,为了避免影响新设公司的经营活动,选择建立人头公司;

6、社会知名人士为了防止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暴露自己的经济状况;

7、企图恶意逃避债务等等。

三、大陆法律关于隐名投资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台商投资于大陆,以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等三资企业为主要形式,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或《外商独资企业法》.上述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公司法》的规定.但在以上四部法律中,均未对隐名投资做出任何规定.然而隐名投资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是立法和司法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公司法》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虽然大陆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没有关于隐名投资的规定,但是这两个法律规范却对何谓股东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根据这两个法律规范的内容,公司股东必须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之中予以记录,并且必须要记载于企业的工商登记材料之中。可见,我国法律对于股东身份的确认采取的是公示公信原则,只有登记于上述文件材料之中的主体才能被认定为股东。而对于隐名投资者,即使被证明是实际出资人,也不能直接地被认定为股东。相反,只有完成工商登记材料以及股东名册、公司章程的变更手续之后,才能取得股东的名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08: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公司债务相关文章
  • 隐名投资人、显名投资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在隐名投资中,保护真正的权利人和保护善意的第三人是一对矛盾。例如,当善意第三人从显名投资人处受让股权,取得质权或对显名投资人的股权扣押时,若保护实际出资人的权利,则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构建隐名投资人、显名投资人与公司之外第三人(包括公司的股东)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解决价值取向问题:是要保护真正的权利人还是要保护善意的第三人?笔者认为,市场的交易纷繁复杂,而且越来越需要迅速快捷,因此要求交易当事人在交易之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详细调查真实情况已不可能,保护交易的安全十分必要。自近代以来,民法逐步确立物权公示公信原则、表见代理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无权处分制度,商法采纳商事交易的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这些都体现了对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保护交易的安全已成为现代民商法的整体发展趋势。因此,构建隐名投资人、显名投资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应以保护善意
    2023-08-17
    457人看过
  •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1.触及刑法导致犯罪金融行为都有一定的标准,操作不当,则可能越轨触犯法律,首先,众筹可能会触及刑法,最终导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甚至更严重的集资诈骗罪,而其中的股权类众筹则最易触碰擅自发行证券罪。例如某公司因经营需要周转资金,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以高息回报为诱饵,单独或伙同他人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其行为就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近些年人尽皆知的吴英案,就是集资诈骗罪的典型案例。2.行政与民事法律风险除刑事犯罪风险外,众筹还可能触及刑事与民事法律而犯罪。行政犯罪中,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非法集资类行政违法、虚假广告行政违法、非法经营行政违法;民事法律问题,包括合同违约纠纷,退出纠纷等。这些与刑事犯罪同样是众筹中不得不防范的法律问题,众筹创业者一旦触及,都会对资金和发展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甚至导致破产。3.项目本身的法律问题众筹项目发起前,众筹网站会核实发起人的
    2023-06-13
    55人看过
  • 外国投资者隐名投资法律风险防范
    外国投资者隐名投资法律风险所谓的隐名投资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或出于某种考虑,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资本的投资者没有记载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材料之中,记载于这些文件材料之中的股东没有实际出资认购公司的资本。一般地,对于实际出资人,我们称之为隐名投资者,而对于未出资却具有股东资格的一方,我们称之为显名股东。目前存在了众多外资之所以采用人头公司进行隐名投资,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考虑:1、规避国内投资准入法规虽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正在逐步放开市场准入的各种限制,然而,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仍规定了一定数量的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外商为了进入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就采取了隐名投资的方式,以国内人士或企业作为显名股东,而自己实际承担企业的出资,甚至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日常事务。2、方便办理公司设立手续内地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规定了较为烦琐的
    2023-06-05
    122人看过
  • 大陆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特色
    一、外资与内资所得税法之主要差异台商在祖国大陆应是以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态从事经贸活动,除非以当地人名义成立内资企业(东莞过去工商局也曾让台湾人成立内资企业,但已被中央予以纠正),对于此二种税法(前者于91年7月开始执行,后者于94年1月开始执行)的差异有所了解。比较祖国大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关的规定,两套税制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在所得的纯收益原则、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独立企业原则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的处理、纳税年度的确定、亏损结转等方面基本上已趋一致。但两套税制在确定税基方面,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差异:一是税前扣除规定不同,主要是坏帐处理、业务招待费、企业职工工资支出,以及损赠支出等的规定不同;二是资产的税务处理规定不同,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率规定不同。从以上两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在税基的确定上,税法给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2023-06-06
    468人看过
  • 台胞在大陆买房条件
    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在购房资格方面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对于该措施的提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相关人员解读称,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广大台胞台企关于住房的需求。本条政策措施含义很明确,在大陆工作、学习的台湾同胞可以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商品房用于自用、自住。同时,大陆部分城市购买住房实施限购,台胞台企在这些城市购房也与当地市民一样,应符合当地政策规定。一、外地户口在户口所在地买房怎么买外地户口买房需要的条件有:1、具备有效的身份证、户口本;2、非本市户籍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应付30%,已有1套住房且贷款未还清商业贷款首付应付40%;3、非本市户籍在限购区域已购买1套住房的,不得在限购区域内再次购房。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第三条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
    2023-06-19
    134人看过
  • 隐名租赁合同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1)出资人所面临的风险。如果借名购房后,登记权利人反悔,即使当事人留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借名购房事实存在,也为其自身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有甚者如无法证明借名购房事实的存在,出资人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钱房两空。如果所购房屋为保障性住房,出资人实际上并不符合购房条件,即使登记权利人认可借名购房事实,出资人也不可能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如果登记权利人擅自出售房屋,交易相对方为善意且已经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况下,出资人不可能要求取消交易拿回房屋,即使证明了借名购房事实存在,也只能要求登记权利人承担相应责任。如果登记权利人擅自在该房屋上设定他权利如抵押权等,在他项权利人为善意的情况下,出资人如果要求确认权属,通常需要涤除他项权利,才能获得他项权利人的认可,更甚之,如果抵押权人按照法律规定和抵押权登记实现抵押权,势必对出资人自身的权利造成影响。(2)登记权利人面临的风险。如果购房需要的是登记权利人
    2023-06-15
    308人看过
  • 风险投资的常见法律问题
    风险投资是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并参与其管理的一种法律行为。这些专业人员称为风险投资家,专门机构称为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投资机构,接受投资的企业称为风险企业,为风险企业投入的资金称为风险资本。新经济离不开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撑。风险投资的起步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的20世纪40年代。在近20年的迅速发展中,风险投资已被公认为创新企业增长的"发动机"。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框架风险投资资本运作法律制度,这是整个风险投资机制的基础,也是一个风险投资项目得以运转的前提。风险投资基金的基本形式有:私人资本,合伙基金,公司基金,信托形式的基金组织等等;现在,我国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的立法工作还正在进行中。风险投资的项目决策机制(投资项目的筛选),这是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核心环节,即是一个风险投资商确定是否投资于一个新兴的
    2023-06-14
    134人看过
  •  涉及家庭投资的法律问题
    诱骗他人投资涉及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将会被判处相应的刑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诱骗他人投资涉及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将会被判处相应的刑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家庭投资风险家庭投资风险是投资者在家庭投资过程中需要关
    2023-10-23
    148人看过
  •  港澳台居民在大陆离婚诉讼中的法律适用
    离婚案件中委托公证机构的流程和规定包括:当地公证机构可以选择进行公证,或我国驻外使领馆直接进行公证;意见书包括是否同意离婚的书面意见,要求离婚或同意离婚的还应出具有关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书面意见;涉外诉讼中的离婚需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外方当事人可委托律师办理离婚,但不可不回中国;离婚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委托律师代为办理离婚案件,但需回国。依据当地公证机构的公证要求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认证规定,委托书和意见书可以选择由当地公证机构进行公证,或者由我国驻外使领馆直接进行公证。意见包括是否同意离婚的书面意见。要求离婚或者同意离婚的,还应当出具公证后有关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书面意见。涉外诉讼中的离婚,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外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办理离婚,不回中国。离婚案件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为办理离婚案件,不必回国。但当事人必须向法院出具委托书和意
    2023-09-12
    311人看过
  • 台资并购大陆企业的程序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和治理工程,国内并购与国际并购在操作上并无大的差别。大陆经济的市场化运做已有20年的历史,故-尔在并购的程序上,两岸应有共同的规律可寻。一般言之,企业并购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风险与运做要点不尽一致。1.策划与筹备阶段。市场调查和信息整理是工作重点,要根据收购集团的战略意图确定收购的标的企业。比如,倘是横向扩张,则重点搜寻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以求规模经济或市场的占有率;倘是纵向扩张,则侧重于搜寻生产环节中的上下游企业以树立产业战略地位。一旦在众多企业样本中选择了拟并购标的后,便要模拟各种重组方案,做敏感度分析,选择几种并购结构和收购路径。在双方意向性接触后,开始建立法律和财务的限制性框架以保证并购过程的稳定。大体上,需要2-3个月时间完成此阶段工作。双方格外倚重并购财务顾问的专业意见。需要注重的是,大凡策划成本高一些(时间长、费用高等),收购的运行成本就会低一些。反之
    2023-06-12
    131人看过
  • 大陆地区投资人来台从事证券投资及期货交易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台湾省发布文号:台湾“金管会”为扩大其证券与台湾产证券化条例或不动产证券化条例规定发行之受益证券或资产基础证券及认购(售)权证等,但不得投资兴柜有价证券及店头衍生性商品。(二)投资限额:1.大陆地区投资人投资台湾地区证券之限额,由金管会会商外汇业务主管机关后定之。2.大陆地区投资人投资台湾地区证券数额与华侨及外国人投资数额之合计数,不得逾其他法令所定华侨及外国人投资比率上限之数额。3.大陆地区投资人单次或累计投资取得上市或上柜公司百分之十以上之股份者,应依台湾\"经济部\"所定办法申请核准。四、对于大陆地区投资人来台投资之相关管理机制如下:(一)不得实质控制或影响公司经营管理,即不得当选为董事或监察人且不得控制或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或人事任免。(二)其表决权之行使,原则上应由台湾地区代理人或代表人出席为之。(三)必要时得要求大陆地区投资人提供最终受益人相关资料。(四)陆资登记时给予特
    2023-06-06
    233人看过
  • 大陆对台湾人在大陆犯罪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陆对在大陆的港澳人犯罪有刑事管辖权。虽然港澳依据属人原则对这些人犯罪也有刑事管辖权,但根据属地原则优先,大陆对港澳人在大陆的犯罪有管辖权。其次,对港澳人来大陆犯罪的刑事司法适用根据大陆刑法进行。在定罪上,对港澳刑法规定为犯罪,而大陆刑法未规定犯罪的,不为罪港澳刑法未规定犯罪,而大陆刑法规定为犯罪的,应依法认定犯罪港澳刑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规定为犯罪,依大陆刑法定罪。在量刑上,应依照我国刑法量刑原则,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的危害程度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一般来说,人民法院对在大陆犯罪的港澳人量刑要体现国家对特别行政区的政策,对极少数情节严重、危害极大的犯罪分子,尤其是重大集团犯罪的首犯、主犯,应当依法予以严惩。对罪行不是特别严重的罪犯,人民法院判决时要适当考虑判决对港澳民众的影响。最后,港澳人在大陆犯罪后逃回港澳的,大陆要根据与港澳已建立的刑事司法协助
    2023-07-03
    446人看过
  • 隐名投资的概念
    隐名合伙人
    隐名投资的概念与特征公司中的隐名投资是指一方(隐名投资人)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他人(显名投资人)的法律现象。它一般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隐名投资人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实践中,隐名投资人实际出资未达到当初与显名投资人约定的数额或根本未履行隐名出资协议,往往导致纠纷。2、公司股份实际的出资认购人与名义上的股东不一致。实际的出资认购人是隐名投资人,而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显名投资人。3、显名投资人系以自己的名义向公司投资。这一点使隐名投资与代理区别开来。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对外为法律行为。4、无论隐名投资人还是显名投资人对公司债务均只承担有限责任。这一特征区别于隐名合伙。在隐名合伙中,隐名合伙人仍只承担有限责任,但显名合伙人应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5、隐名投资人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与“名为投资
    2023-06-09
    276人看过
  • 什么是法律问题,如何纠正隐名股东的名字
    首先可以明确,名义股东与实际投资者之间的股权持有协议已经得到相关司法解释的确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法律》第二十五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的,名义投资者为名义股东。实际投资者与名义股东对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合同有效。实际投资者与前款所称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归属发生争议,实际投资者以实际履行投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和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未经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实际出资人要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在股东名册上记载,在公司章程中记载,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不得转让人民法院支持。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在委托持股过程中,名义股东与实际投资者之间的持股协议无法规避相关法律风险,如名义股东恶意侵害
    2023-05-31
    436人看过
换一批
#债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司债务是指公司与特定债务人之间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合同、侵权、多式运输合同、加工承揽、技术咨询或服务合同等,可能涉及到金钱、物品或金钱与物品的组合。... 更多>

    #公司债务
    相关咨询
    • 隐名股东资格继承问题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9
      1、隐名股东资格继承与一般股东资格继承不相同。隐瞒股东继承人无法成为股东,除非隐名股东与挂名股东及其他股东协商一致。而一般股东继承人,除非是公司章程禁止股权继承的,那么继承人可以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按照继承的程序依法获得被继承人的股权,成为股东。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
    • 台湾商标在大陆如何使用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4
      无论是已经在台湾注册过的商标要拿到大陆使用,还是反过来大陆品牌想进入台湾市场,都需要在当地重新进行申请商标注册。
    • 大陆商标在台湾受保护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9
      根据《商标法》第三条,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因此,中国大陆对商标的保护采取注册主义。即必须在中国商标局注册才可在大陆获得保护。在注册的商标会获得法的保护。但是,如果不在中国大陆注册,在内地属于未注册商标。一方面,无法获得大陆法律保护,另一方面,该商标如果被他人注册了,你再使用则属侵权行为。
    • 隐名股东的作用及相关法律问题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20
      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 1、隐名投资人虽不是公司名义上的股东,但由于公司的成立起因于隐名投资人的出资,根据资本维持和不变的原则,隐名投资人不得抽回资金,逃避风险和责任。 2、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出资的,其约定不得对抗公司。但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出资,且公司已经认可以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的,如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节,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实际出资人对公司享有股权。 3、一
    • 台湾人在大陆犯法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06
      1、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全部资本为限承担民事责任。2、如果公司破产,只要履行了法定的清算义务,应该不会追究个人责任。3、只要不是抽逃注册资本就没问题。4、如果涉及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人员都要受到刑事追究。5、你与台湾人的协议不能对抗第三方,也就是说,可能你要承担责任后,再依据协议向台湾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