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时间一般为70年。其中,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为40年;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仓储、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为50年;居住用地为70年。土地出让年限自开发商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证之日开始计算,届满继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即可重新取得土地使用权。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期限是多长时间?
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期限根据其用途进行确定。比如以出让方式获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居住用途,其使用年限为70年。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二、土地使用权多少年
土地使用年限为多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居住用地70年;
2、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3、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4、仓储用地50年;
5、工业用地50年;
6、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一、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如下:
1、出让,出让方式主要是招标、拍卖、挂牌、协议;
2、划拨,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3、转让,转让方式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
二、土地使用权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广泛性。土地所有权只能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
2、土地使用权的派生性。土地使用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他物权,土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行使其所有权,让渡其对土地的用益而设立的;
3、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法定性。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经过法定程序;
4、土地使用权权能的限定性。
综上所述,土地使用年限为多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是居住用地一般为7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等为40年。
三、房产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有多少年
房产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根据用途有所不同: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
土地使用证过户在我国法律规定下需要多长时间?
389人看过
-
国家土地使用证有使用时间吗?是多长时间?
75人看过
-
深圳前海土地使用最长时间是多久
82人看过
-
什么是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划拨土地使用权年限是多长时间
280人看过
-
土地使用证发放的最快时间是多长?
387人看过
-
开发土地使用法规定使用年限时多久
54人看过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建筑物一般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构筑物一般是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建筑,如水塔、烟囱、栈桥、堤坝、挡土墙、蓄水池和囤仓等... 更多>
-
所谓法律规定的多长时间内使用土地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8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时间一般为70年。其中,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为40年;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仓储、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为50年;居住用地为70年。土地出让年限自开发商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证之日开始计算,届满继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即可重新取得土地使用权。
-
楼房土地使用权有多长时间,法律上该如何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22楼房土地使用权一般是40年至70年。楼房土地属于娱乐用地的,使用年限为40年;楼房土地属于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楼房土地属于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为70年。
-
征收多长时间土地使用税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7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缴纳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新征收的土地,依照下列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一)征收的耕地,自批准征收之日起满1年时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二)征收的非耕地,自批准征收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
-
临时使用土地最长时间不超过多长时间?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7土地临时使用一般不超过两年。临时土地使用应当具有临时土地使用证。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土地所有权与相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土地使用合同,并按照合同支付临时土地使用补偿费。
-
农村集体土地租用长期使用是多长时间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30国有土地长期租赁的具体租赁期限由租赁合同约定,最长租赁期限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最高年限。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大量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现实。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其仍然是国家严格限制的行为。在审判实践中,擅自出租集体土地使用权行为也多被认定为无效行为。因此,对于签订集体土地租赁合同取得企业经营用地,需要谨慎对待并尽量避免相应法律风险。而国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