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3 22:01:15 219 人看过

一、民法典的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是什么

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埋藏物和遗失物的区别

由于埋藏物不以埋藏于地下为限,故易与遗失物混淆,而且遗失物若埋藏于他物之中且不知所有人为谁的,则成为埋藏物;埋藏物若因某些原因暴露于外部的,则成为遗失物。

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其一,失主丧失对遗失物的占有不是基于自己的意思,否则可能构成抛弃;而将物品埋藏多出于埋藏人的本意。

其二,遗失物不以隐藏于他物中为必要,即使遗失在繁华的闹市,很容易被发现,也可构成遗失物;而埋藏物必定是包藏于他物之中,难以被人发现,否则不称其为埋藏物。

其三,遗失物不必处于所有人不明的状态,即使确切地知道谁是其所有人,仍不影响物品属于遗失物的性质;而埋藏物必然处于不知所有人为谁的状态,否则不构成埋藏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06: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埋藏物和隐藏物在法律地位上是否有区别
    其实,有些概念重叠的。因为根据《民法典》A79和《民法典》A114的规定,隐藏物与埋藏物有同一法律地位。从学理上讲,埋藏物可以包含隐藏物。埋藏物不以所有人不明为要件,这就产生了所有人明确的埋藏物和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的分类,并有两种不同的制度,即所有人明确的埋藏物应归其所有人所有,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则归国家所有。埋藏物的归属埋藏物具有下列特点:(1)所有人不明,如果被埋藏的物有明确的所有人,则应为所有人所有的物;如果埋藏人不享有对物的合法所有权,也不能通过埋藏行为而取得对埋藏的物的所有权;如果这些物有所有人;则应返还给所有人,没有所有人则为埋藏物。(2)埋藏于他物之中,并且不具有显而易见性,否则,就属于遗失物。(3)埋藏物一般是动产,不动产一般不发生埋藏问题。应当指出,在埋藏物中,有些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这些物并不属于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而依法归国家所有,对这一问题,《中华人民
    2023-06-13
    496人看过
  • 埋藏物是有主物吗
    法律综合知识
    埋藏物所有权属已无从查考的有价之物。狭义指埋藏于土地中的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物。广义则不论藏于何处,只要是它藏于动产或不动产中,并不知其所有人的,都为埋藏物。具备要件(1)一般为动产。(2)须有埋藏事实,以不易被他人从外部发现为必要。(3)埋藏物是有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所有权关于其所有权的确定,各国立法主要采取三种方式:(1)由发现者取得所有权;或在他人土地内发现埋藏物的,其所有权的一半属于发现人,一半属于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日本民法即采此规定。(2)归发现地点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所有,发现人有请求相当报酬的权利,瑞士民法典即作此规定。(3)归国家所有,国家对发现者给予奖励。中国和前苏联均采此规定。发现埋藏物是事实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为发现人。埋藏物的特点埋藏物是成就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发现埋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动产。通说认为,埋藏
    2023-06-12
    330人看过
  • 矿物是埋藏物吗
    法律综合知识
    埋藏物的所有权是一件不可核查的有价值的东西。狭义上是指埋藏在土地上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东西。广义上说,不管藏在哪里,只要藏在动产或者不动产中,不知道主人,就埋在地下。(1)一般是动产。(2)一定有隐藏的事实,从外面不容易发现。(3)埋藏物有自己的主人,但主人不清楚,没有主人也不行。所有权在各国立法中有三种确定所有权的方法:一是发现人取得所有权;二是在他人土地上发现埋藏物的,所有权的一半归发现人,一半归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和日本的民法都采纳了这一规定。(2)它属于发现地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发现人有权要求同等报酬,这是瑞士民法典规定的。(3)属于国家,国家奖励发现者。中国和前苏联都采用了这一规则。埋藏物的发现是事实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发现人。埋藏物的特征是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埋藏物的发现,是指埋藏在其他物体中的、所有人不明的动产。一般认为,埋藏物有三个特点:一是应
    2023-05-02
    212人看过
  • 什么是非法占有埋藏物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贪污罪】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非法占有保管的他人财产,拒不返还数额巨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个罪行只有被告知后才能处理。第二,什么是非法占有埋藏物?非法占有埋藏物是指非法占有、拒绝返还埋藏物的行为。埋藏物价值较大的,可以构成侵占罪。第三,侵占罪的认定:(1)拒绝返还或者自首的前提:权利人的请求。所谓拒绝归还或移交“拒绝”的字面意思是拒绝。拒绝的来源应当来自对方的请求,即必须有拒绝请求。债权人要求返还或者退保的行为,应当作为确定拒绝返还或者退保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存在债权人的请求行为,就不可能确定行为人的“拒绝返还或者放弃”。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自由行使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债权人知
    2023-05-08
    167人看过
  • 埋藏物是否取得所有权
    根据法律规定,隐藏物与埋藏物有同一法律地位。所谓隐藏物,是指放置于隐蔽的场所,不易被发现的物。如天花板上搁置的物、屏风中夹带的物,都是隐藏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根据该条的规定,归国家所有。但这并不是说埋藏物或隐藏物一经发现,都毫无例外的归国家所有。有埋藏物或隐藏无被发现后,如果埋藏物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能够证明其合法的所有权或者其继承权时,应当将发现的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交还给埋藏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以保护合法财产权利。只有确实查证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的所有人不明时,才归国家所有。如果可以证明埋藏物主人的身份,则该物品属于该继承人,否则归国家所有。埋藏物的特点埋藏物是成就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发现埋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动产。通说认为,埋藏物具备三个特点:其一,埋藏物应为动产。埋藏物公限于动产,如金银财宝、珍奇古玩等。古代房屋或城市因地震、
    2023-08-12
    95人看过
  • 侵占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处罚
    一、侵占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处罚侵占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处罚如下:1.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从而构成的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如下: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
    2023-06-04
    381人看过
  • 发现埋藏物的所有权是如何的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隐藏物与埋藏物有同一法律地位。所谓隐藏物,是指放置于隐蔽的场所,不易被发现的物。如天花板上搁置的物、屏风中夹带的物,都是隐藏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归国家所有。但这并不是说埋藏物或隐藏物一经发现,都毫无例外的归国家所有。有埋藏物或隐藏无被发现后,如果埋藏物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能够证明其合法的所有权或者其继承权时,应当将发现的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交还给埋藏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以保护合法财产权利。只有确实查证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的所有人不明时,才归国家所有。《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
    2023-06-15
    459人看过
  • 发现的埋藏物和遗失物应归谁所有?
    1、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的,而且是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其所有的,则归其所有,如果是该埋藏物、隐藏物的所有人不明,也不能归挖掘人或发现人所有,而应归国家所有;2、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必须无偿归还失主,而不能据为已有,但拾得人因此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保管费、喂养费等)失主应予偿还。--------------------------------------------------------------------------------
    2023-06-15
    57人看过
  • 侵占埋藏物和盗窃埋藏物的区分是如何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一定时间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和盗窃罪都以他人财物为对象,都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观上都是故意,并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是,如何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1、犯罪故意的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不同。前者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非暴力的手段非法占有自己业已持有的他人财物,且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持有他人财物之后;后者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不为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知道的秘密方法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且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之前。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前者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而后者的
    2023-06-15
    114人看过
  • 发现埋藏物应该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的处理】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及有关部门妥善保管遗失物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在领取遗失物时应尽义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
    2023-06-13
    388人看过
  • 埋藏物的善意取得是否适用?
    一、埋藏物的善意取得是否适用?不适用。在我国,埋藏物归国家所有,其交易不满足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意思表示合法占有标的物条件。二、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而使交易无效,并让受让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当事人在从事交易
    2023-06-01
    474人看过
  • 发现埋藏物据为己与有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
    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益的事实,要求他人致损和自己获益是有因果关系的。发现埋藏物据为己有是指发现埋藏物的所在并予以占有的事实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一、侵占罪归派出所管还是法院受理一般侵占罪既可以向法院,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因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根据法律规定,侵占罪是指行为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侵占罪的构成有: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他人财产的所有权;客观上行为人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法院直接受理案件包括: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
    2023-04-05
    442人看过
  • 遗失物遗忘物埋藏物的区别
    一、遗失物在我国法学界,学者们对遗失物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笔者认为,遗失物是占有人确定但占有人丧失了占有的动产。遗失物的构成要件包括:1、须为有主的动产。遗失物不是无主物,遗失物是有人所有现却无人占有而已,无人占有不同于无人所有,无主物可以成为先占的客体,而无人占有之物却不能当然的依先占取得所有权。与此同时,“遗失”一词意在下落不明,故只有动产才能遗失,不动产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使被他物掩盖仍不能为遗失。而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和不作为的许可或认可。作为一种抽象观念,权利也不存在被遗失的情形,但某些财产权利证书,如提单、仓单、记名证券等,则不妨成为遗失物。2、须占有人丧失占有。丧失占有是指占有人丧失其对于物的事实上的管领力。占有状态是否丧失,应依客观情形及社会观念而定,但此种管领力的丧失必须为确定的丧失,仅于一时不能实现管领力,不能称为丧失占有。如手上的物品从高楼落下,自家动物进入他人领
    2023-04-13
    69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应当如何处理
    生活中,我们或许有捡到东西或者钱财的经历,有些人据为己有,有些人会寻找失主归还,当然很多情况下是找不到失主不知道该还去哪里。从法律意义上讲,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其实并非像中彩票一样可以合法的为自己所有,那么法律对于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应当如何处理呢?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应当如何处理:遗失物漂流物指非基于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埋藏物指包藏于他物之中,不易从外部发现的物。隐藏物指放置于隐蔽的场所,不易被发现的物。遗失物漂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物、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都不是无主财产,一般都要归还原所有人。重点注意以下问题:(一)遗失物漂流物与埋藏物的区别标准是:发现的时候,是否是处于被埋藏与他物之状态。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与先占的区别:前者的物为有主物,后者的客体是无主物。(二)遗失物漂流物的所有权人的救济:1、所有权人等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漂流物。2、该遗失物漂流物通
    2023-04-19
    183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如果拾得的漂流物、发现的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为文物的该如何处理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31
      由于漂流物、埋藏物和隐藏物的概念在外延上同“文物”的概念存在交叉。1、在如何处理埋藏物和隐藏物的问题上,有的意见认为,埋藏物和隐藏物的问题复杂,近期的埋藏物、隐藏物可视为遗失物处理,但历史上的埋藏物,属于文物。 2、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非经报批都不得私自发掘,非以发掘为目的的基本建设工程或者农业生产活动中,任何单位
    • 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的可以占为己有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17
      不可以,发现隐藏物的,应当送交有关部门(通常为公安)发布招领公告,在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拾得物的遗留与埋藏物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28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
    • 如何确定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以及无人认领的遗失物的归属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7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等,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 拾得物与埋藏物的归属是怎样的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24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