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诬陷罪的处罚有几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8-04 12:08:01 206 人看过

在法定领域中,诽谤与诬告陷害通常出现在同一概念体系之中,即诽谤罪诬告陷害罪

诽谤罪旨在阐述的是有意识地捏造并散播虚假信息,这种行为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可以贬低受害者的人格尊严以及损害其社会声誉。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有人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且情节严重的话,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

而诬告陷害罪则是指捏造事实,进行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的行为。

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有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且情节严重的话,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惩罚;

若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涉及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行,将会从重处罚

总的来说,对于这两类罪行的惩治力度,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程度、所带来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16: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诬陷罪和诽谤罪立案的条件
    诬陷罪立案条件: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诽谤罪立案的条件:(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一、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一)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
    2023-03-17
    211人看过
  • 诬陷罪和诽谤罪哪个严重
    一、诬陷罪和诽谤罪哪个严重诬告罪与诽谤罪皆涉损及他人名誉权益之犯罪行为,然而二者于法律层面仍有显著差异。诬告罪主要涵盖蓄意捏造虚假事实,意图加害他人承受刑事追责之行为;而诽谤罪则特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构事实,以损害他人名誉之行为。就其严重程度而言,若诬告行为致使他人遭受误判或不当刑罚,恐将被视为更为恶劣,因其直接影响刑事司法公正性以及个体基本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
    2024-07-21
    481人看过
  • 2024诽谤罪诬陷罪怎么区别
    一、诽谤罪诬陷罪怎么区别1、二者的客体要件不一样,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人身权利,诽谤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2、二者的主观方面不一样,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让他人受刑事追究;3、二者的客观行为不一样,诬告陷害罪是伪造他人的犯罪事实,诽谤罪是伪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私下散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罪的对象可以是单位吗?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
    2024-01-16
    414人看过
  • 诬陷诽谤罪有没有监外执行
    一、诬陷诽谤罪有没有监外执行对于因体格或心智状况使得无法适应严格的监狱环境的罪犯,合适的处遇方式往往就是监外执行。举个例子来说,若某个涉嫌诬告造谣的嫌犯,基于其持续的身体健康问题,确认不宜长久地留在监狱里接受改造,同时又满足了监外执行的其他相关要求,那么从理论上讲,他是有资格提出监外执行的申请的。然而,实际操作中,监外执行的适用与否,还需根据每一起案件的具体情节以及司法机构的专业判断来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二、诬陷诽谤罪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针对诽谤与诬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依照我过现行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对于那些恶意抹黑、编造不实谣言和进行诬告的行为,
    2024-07-13
    382人看过
  • 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哪种罪一起并罚的后果是什么
    一、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哪种罪一起并罚的后果是什么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中国《刑法》第243条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
    2021-11-21
    215人看过
  • 诬陷和诽谤是一样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律师解答:不一样。不一样。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5-10
    441人看过
  • 什么是诬陷罪什么是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包括造成被诽谤人自杀、自残或者精神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况。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已故犯诬告陷害罪在民事案件中适用法律吗诬告陷害罪在民事案件中不适应。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有哪些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如下:1、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2、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3、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4、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
    2023-06-28
    252人看过
  • 诽谤诬陷造谣属于什么罪
    诽谤诬陷造谣并不一定构成犯罪,只有诽谤诬陷或者造谣他人情节严重的才会构成犯罪,会构成诽谤罪。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一、构成诽谤罪会面临哪些处罚构成诽谤罪的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只有诽谤行为情节严重才会构成,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二、诬陷罪在法律上是哪一条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所谓情节严重的,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造事实诽谤他人造
    2023-02-24
    164人看过
  • 诬陷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
    告人诽谤需要可以证明对方诽谤自己的证据,包括视频、截图和录音等证据,也可以找证人作证。诽谤罪中,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一、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
    2023-03-12
    375人看过
  • 诬陷诽谤罪怎么起诉立案
    一、诬陷诽谤罪怎么起诉立案在面临他人的名誉侵权行为时,若您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以下是诉讼程序的具体步骤:首先,您需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自诉申请;其次,您要正式递交完整的自诉状或以口头形式向法院陈述相关情况;第三步,法院会对您的诉讼请求进行全面的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立案标准,并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您立案与否的结果;第四,在法院批准立案后,您需要提供与案件有关的充分证据材料;最后,耐心等待法院的开庭通知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第二百一十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
    2024-04-01
    229人看过
  • 诬陷诽谤罪判多少年徒刑
    一、诬陷诽谤罪判多少年徒刑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二百四十三条相关法规所明确指出,针对诬告陷害罪所适用的刑罚规格与犯罪情节及产生的危害结果息息相关。若情节较重,可被判处为期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给社会带来重大不良影响或危害结果,则可处以三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涉及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此类犯罪行为,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然而,若非故意进行诬告陷害,仅因误告或举报失实而导致的情况,则不适用于上述条款的规定。因此,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可能介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之间,若情节严重或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结果,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此类案件,其刑罚力度将会更加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
    2024-07-16
    308人看过
  • 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法条竞合
    一、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法条竞合(一)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二)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三)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二、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区别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在客观上都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有相似之处,在处理的时候容易混淆。但二者有区别:捏造的事实性质不同。诬告陷害罪捏造的事实必须是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犯罪事实,诽谤罪没有这个要求。所以说,如果行为人捏造了意图使他人的人格或名誉受损的事实并散布、传播,但这些事实不足以追究他人的刑事责任,只使道德范围的,就不构
    2023-04-12
    445人看过
  •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如何认定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侮辱罪和诽谤罪如何认定侮辱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其次,侮辱必须是公然进行的,再次。侮辱必须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对象进行的。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
    2023-05-01
    193人看过
  • 栽赃、诬陷和诽谤的罪名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接受刑事调查的行为。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举报,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调查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的特征是什么。在犯罪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行为人捏造、散布一些虚构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肇事者知道自己散布虚假事实,可能损害他人声誉,并希望这一结果能够发生。诬告罪与诽谤罪的区别。主要区别如下: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公民的名誉权。2。主观方面则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接受刑事
    2023-05-31
    11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诬陷和诽谤是一样罪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1-21
      不一样。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恶意诽谤诬陷别人的怎么处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1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 诽谤和诬陷罪的定罪标准是哪些?咋惩罚?
      河北在线咨询 2024-09-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如果诬告陷害行为导致他人被错判死刑的,应以诬告陷害罪与故意杀人罪(间接正犯)的想象竞合犯论处。
    • 诬陷和诽谤能构成什么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3
      不一样。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诽谤诬陷造谣罪是什么性质的罪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2-18
      诽谤诬陷造谣属于侮辱诽谤罪。法律规定,侮辱诽谤罪主要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该罪的处罚规定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